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狭窄(AS)患者主动置换(AVR)后左心室心肌功能改变特点,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AVR的重度AS患者40例(重度AS组)和健康志愿者40名(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重度AS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三维应变(3D-stra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IVSD、LVPWD均增大,GLS、GRS、3D-strain均降低,GCS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24、11.298、10.221、-6.237、-5.674、-6.584,P均〈0.001),而LVEDD、LVESD、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后1周LVEF、GLS、GCS、GAS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5、-2.093、-2.034、-3.152,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IVSD、LVPWD、GRS、3D-stra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AS组患者术后3个月GLS、GRS、3D-strain均升高,GCS、IVSD、LVPWD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46、-4.923、-4.388、-3.988、4.794、4.211,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LVEF、GR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肌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的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8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5枚球扩式肾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血压较术前呈逐渐下降趋势,服用降压药数减少,肾功能-血肌酐稳定.85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1.3±18.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肾动脉再狭窄8例(9.4%),均为无症状性狭窄.无责任血管相关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肾动脉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可有效改善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胸主动瘤腔内隔绝麻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腔内隔绝治疗的20例胸主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分析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患者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均比较平稳,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毕患者的苏醒效果比较良好,患者支架释放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为(85.49±3.32)mmHg、(43.35±3.52)mmHg、(67.51±2.67)mmHg、(58.68±6.01)次/min,与麻醉诱导前的(135.56±9.56)mmHg、(69.68±9.28)mmHg、(89.15±7.58)mmHg、(68.57±8.52)次/min相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行腔内隔绝的胸主动瘤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主动夹层患者术前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年底期间我院收取的22例主动夹层患者,对其实施术前护理,对护理的方法的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所有22例患者经过救治,有2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9.09%);其余20例患者待病情稳定后给予手术治疗,其中19例患者达到治愈,治愈率为86.36%。结论对主动夹层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可以为患者后续手术治疗打下夯实的基础,为提升患者的救治率的意义尤为重要。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术前 护理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主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 B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 4月至 2007年 8月 ,行主动腔内隔绝治疗 B型主动夹层 135例。男 125例 ,女 10例 ;年龄 (52士 10)岁 (31一 81岁 )。经股动脉切开置人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破裂口 ,置人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 ,术后随访 1一 64个月 ,平均 18土 17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住院期间死亡 1例 ,1例转送外科手术 ,发生主动腔内隔绝术后综合症 18例 ,5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被完全封闭 ,6例部分封闭。 2例出院 1月后死亡 ,其中 1例死于胃癌 ;l例术后 1年出现迟发性内漏。 1例术后半年发生截瘫。随访 3个月时 ,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 ,胸降主动和腹主动真腔扩大 ,假腔内血栓形成 ,支架位置、形态正常。 1例术后 1年升主动发现夹层未行外科手术。结论 主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 B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观察重睑成形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4-01—2016-01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重睑成形的56例受者围期给予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56例(112只眼)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重睑弧度流畅,形态逼真、恒定,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6~12个月,未发生重睑变浅或消失、双侧重睑不对称、重睑过宽过窄、上睑瘢痕、皮下结节等现象,受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加强对重睑成形者围期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受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整形美容 重睑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成形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从2014年1月-2017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一科二组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计3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方案,共计19例,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方案,共计1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餐前血糖、餐后血糖(2h)、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颈部血肿,颈部神经损伤,心肌梗死,脑梗死,术后灌注综合征,全因死亡,对照组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更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幕剥脱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 主动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特点是发病突然,死亡率极高,典型表现为撕裂样胸痛或腹痛,伴频死、窒息或休克等。 对于自述无高血压病史的年轻患者,出现急性后背部剧烈疼痛时进行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检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33岁男性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合并有脑灌注不足的急性主动夹层(acuteaorticdissection,AAD)诊断依然是临床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早期诊断关系着患者的预后。国际记录数据显示,在2202例AAD患者中,有132例(6%)合并脑卒中[1]。现有资料显示AD急性期意识障碍发生率达20%[2],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脑灌注不足 诊断 便携超声仪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主动夹层患者采用内科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10例主动夹层患者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将患者根据 Miller进行分型,有 3例患者为 A型病变(占 30%), 7例患者为 B型病变(占 70%)。应用麻醉性止痛剂的患者有 9例(占 90%),其中 3例患者(占 30%)由于未能缓解疼痛而应用冬眠合剂。治疗后患者平均心率每分钟 95次,急性期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心得安或异博定,并口服倍他乐克。每日平均口服倍他乐克 182毫克,有 8例患者(占 80%)心率每分钟降至 70次以下。患者血压平均为 195/123毫米汞柱,都应用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其中有 5例患者应用硝普钠(占 50%), 2例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占 20%), 3例患者应用冬眠合剂(占 30%)。应用上述药物后有 8例患者降到 120毫米汞柱。 1例患者在急性期死亡(占 10%), 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两周。结论:主动夹层患者采取内科药物治疗后可使其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死亡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内科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腹主动球囊预置对凶险型前置胎盘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进行剖宫产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实施腹主动球囊预置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仅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30例)在剖宫产前实施腹主动球囊置入。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实施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患者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5、5.155,P<0.05)。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手术失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腹主动球囊预置可有效减少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安全性较好,可最大程度将子宫保留。

  • 标签: 腹主动脉球囊预置 凶险型前置胎盘 术中出血量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主动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908篇文献筛选12篇符合纳入标准,样本量为2430例,主动夹层院内死亡患者为489例,主动夹层生存患者为1941例,结果发现D-二聚体、主动最大直径、超敏C-反应蛋白、意识障碍、心包压塞、低血压/休克、A型主动夹层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是主动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手术或介入治疗是主动夹层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主动夹层院内死亡的其他危险因素研究证据尚不足,仍需更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进行分析。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对 主动夹层引发的 猝死特征进行 法医病理学分析,提高尸体解剖在死亡个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并总结了 长冶市 襄垣县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从 2000 年至 2016 年检案中 , 由主动夹层引起的 35 例心源性猝死尸体,并进行解剖及病理学特征的分析。结果:在主动夹层导致的 35 例猝死案件中 , 男性 / 女性之比为 4.8 :1, 并且死者相对较年轻 , 平均年龄为 39 岁 , 病理分型中以 BeBakey II 型主动夹层为主,探究其直接死亡原因为夹层破裂导致的心包填塞。查看其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以腹部疼痛为主,但是疼痛部位与夹层部位吻合度不高,所以容易造成误诊。结论:本文对主动夹层猝死进行了病理学的特征分析,重点讨论了尸体解剖对于诊断主动夹层导致个体死亡的临床意义,提高了法医病理诊断在相关医疗纠纷处置过程中的地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法医病理学 特征分析 主动脉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成形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舒适组44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舒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舒适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些指标比较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期应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主动周围淋巴结转移(16a2,b1)是具有非治愈性因素存在的胃癌,即属于StageⅣ胃癌,5年生存率徘徊在10%上下.腹主动周围淋巴结廓清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以来,无论在手术技术,手术适应证,淋巴流向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一直是热门探索的问题,几经变革,时至今日,对于其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价值已初步形成共识.由于外科手术技术层面系能够完全切除的StageⅣ胃癌,辅以术前以化学疗法,可改观其预后,腹主动周围淋巴结廓清再度倍受关注.近年的高级别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证明StageⅣ胃癌中非治愈因子仅腹主动周围淋巴结16a2,b1转移阳性,系统化疗后手术技术做到R0,能够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效果.对此,包含外科切除手术的综合性治疗成为腹主动周围淋巴结转移(16a2,b1)胃癌的第一选择,标准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化学疗法 辅助 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