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体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103例,全部患者均行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式诊断胃癌的确诊率、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结果。结果:胃镜活体检查胃癌的确诊率 (93.20%)低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100.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胃癌患者组织类型、 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胃镜活体检查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在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病变形态评估方面仍存在误差,需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胃癌 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胃镜活体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肿瘤直径大小不同,G-erB-2、ER及PR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癌疾病的诊断上,应用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是接受胃镜活检以及术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从胃癌诊断准确率、病理类型检出以及病灶分化方面进行不同检查方式的比较,评价经胃镜活检对诊断胃癌的价值。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300例均确诊胃癌,而经胃镜活检确诊287例胃癌(95.67%),8例疑似,5例排除胃癌,不同检查方式对胃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对印戒细胞癌检出率为21.67%,高于胃镜活检13.94%(P<0.05),术后病理检查对管状腺癌检出率23.66%,低于胃镜活检33.45%(P<0.05);对胃癌分型检查上,经胃镜活检分化型112例(39.02%),低于术后病理检查检出185例(61.67%)的分化型检出率(P<0.05)。结论:胃癌的临床诊断上,采取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胃镜活检对病理分型检出率低,但是总体而言胃镜活检应用价值显著,适用于实际对胃癌的筛查。

  • 标签: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胃癌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施医学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的价值。方法 以120名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传统的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进行教学,研究组则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传统的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基础上,应用医学虚拟仿真系统教学,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教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2019年2月-2021年2月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VAS评分、HAMD评分及HAM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rTMS治疗NP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抑郁和焦虑,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和优越性,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针灸 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效性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05月-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资料为对象,进行观察病理组织学情况以及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进行分析其病理学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组织学观察得知,30例患者中,有1例肿瘤位于肌壁间,有11例肿瘤位于浆膜下,有18例肿瘤位于粘膜下。肿瘤细胞主要是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表现为各自存在或者混合存在)。依照肿瘤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包括8例为高度危险性,9例为中度危险性,13例为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免疫组化表达结果为:CD117与DOG-1以弥漫阳性为主,其阳性率分别是90.00%、93.33%,而CD34阳性则表达稍弱(63.33%),SMA、Desmin及S-100阴性(或局灶性)微弱表达,Ki-67阳性率为1~30%。结论: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化标记物 联合检测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