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列地尔联合给药。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后,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6.67%,对照组仅获得66.67%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虽略高于对照组(11.11%),但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氯吡格雷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前列地尔 氯吡格雷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脑梗死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T2DM脑梗死组96例与单纯T2DM对照组97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T2DM脑梗死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指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故探讨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对揭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都是必要的。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天、14天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阻止脑梗死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伴随吞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时间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70例,将其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时间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在伴随吞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时间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时间康复护理方案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行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大幅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后遗症 神经功能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HT)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非溶栓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自发性出血转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从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尤其房颤患者引起的脑栓塞;自发性HT出血量较少,经积极调整治疗,一般不会加重神经功能缺损,但高龄、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的患者相对预后较差。结论大面积脑梗塞及脑栓塞患者易继发出血性转化,应注意定期、及时复查头颅CT/MRI,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祛风化瘀通络汤联合双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双抗治疗,中医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祛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双抗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祛风化痰通络汤 双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就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脑梗死二级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门诊所收治的15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本组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治疗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危险因素,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10mg/d阿托伐他汀+10-20mg/d辛伐他汀,对照组没有采用他汀类药物。结果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再发情况治疗组18例再发脑梗死(22.8%),对照组再发次数为29次(37.2%)。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失眠、2例呕吐,1例AS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1例AL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而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肌痛、1例头痛、1例便秘、1例食欲减退、1例恶心,1例AS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1例AL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结论对于血脂正常脑梗死而言,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能够有效地保护神经组织、抗动脉粥样硬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C反应蛋白 血脂正常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辅以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3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 奥扎格雷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心肌酶学的改变,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20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ACI患者,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2ml血,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学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其是否发生心肌酶学改变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ACI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心肌酶学的改变,发生率为16.7%;心肌酶升高组患者的血清CK、CK-MB、AST及LDH均较心肌酶正常组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心肌酶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HDL-C、LDL-C、TG、TC及HCY均与ACI患者心肌酶学改变存在一定关系,两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DL-C与心肌酶学改变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因素未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高血压病史、血清LDL-C及HCY是ACI患者心肌酶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既往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特别是LDL-C水平升高的ACI患者,其更容易发生心肌酶学的升高,对该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肌酶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在隐源性脑梗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本院诊断治疗的163例隐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头颅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分组进行TEE检查和经胸壁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检出率。结果66例患者行TEE检查,共检出心源性脑栓塞15例(22.7%),97例患者行常规TTE检查,共检出7例心源性脑栓塞(7.2%),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9)。结论TEE在诊断隐源性脑梗死病因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应常规应用于隐源性脑梗死的病因诊断。

  • 标签: 隐源性脑梗死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后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对照组患者加用尼莫同片30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NF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WMS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者神经功能,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分型及针对性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后出血型转化的患者50例,根据脑CT表现进行分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针对分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HI-1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和HI-2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出现恶化,分别为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右侧肢体偏瘫伴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其余分型患者治疗均为好转或无变化。结论HT患者的临床治疗要根据患者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转化风险。

  • 标签: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内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ie66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下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的患者普遍满意率高,并且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观察,旨在为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是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研究组患者分析并发症原因并给予优质护理后伤口出血率为12.0%、脑水肿4.0%、下肢静脉血栓0.0%、颅内出血8.0%,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对并发症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并发症原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减少幅度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尿激酶是由新鲜的人尿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蛋白,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尿激酶抗原性小,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少数过敏反应有皮疹、头痛、恶心、呕吐。现将1例急性脑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中过敏性休克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报告如下。

  • 标签: 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并设对照组36例进行分析,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在急性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5年在本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及8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常规数据,并以体检中心体检人员的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各组间红细胞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RBC、HC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各参数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CHC在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比较敏感,可考虑作为脑血管疾病一个新的风险预测指标。

  • 标签: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脑出血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