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经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性脑梗死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经MRI明确诊断脑梗死患者132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我院神经内科收住院脑供血不足患者75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132例患者中检出高Hcy血症59例,占44.7%;而对照组75例患者中检出高Hcy血症5例,占6.7%。两组检出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高Hcy血症59例,其中隙性梗死19例患者中检出高Hcy血症4例,占21.1%;大面积梗死24例患者中检出高Hcy血症6例,占25.0%;多灶性梗死44例患者中检出高Hcy血症23例,占52.3%;再发性梗死45例患者中检出高Hcy血症26例,占5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多灶性梗死、再发性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性梗死、再发性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脑梗死的存在相关性,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水平在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血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介入溶栓术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4例进行了介入溶栓术治疗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掷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介入溶栓术治疗的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介入溶栓术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42例老年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1)和观察组(n=7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第3d、7d、14d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ACI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消除焦虑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老年 急性脑梗死 焦虑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患者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86例脑梗死75岁以上的患者,其中有43例为出血性脑梗死(研究组),43例为非出血性脑梗死(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治疗情况。结果两组资料相比较,研究组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血压及血糖过高、脑栓塞、脑梗死面积较大,研究组每个出血时段的治疗情况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出血性脑梗死75岁以上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脑栓塞、高血压、高血糖及脑梗死面积过大等。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75岁以上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患有脑梗死的患者458例,对比分析123例再发脑梗死和335例首次脑梗死发作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首发脑梗死组相比,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纤维蛋白原(Fb)和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与首发脑梗死组有显著差异(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Fb、PAI-1、Hcy为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Hcy、Fb、PAI-1为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再发脑梗死 高血压 Hcy Fb PAI-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温岭市中医院于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眼针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54例,占比91.52%。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占比74.57%。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眼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ADL)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相对于对照组(87.8%)明显偏高,而且实验组患者ADL评分(44.1±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2±1.1)分,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良好,可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吡啦西坦治疗,两组治疗的时间均为15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95.33%;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68.2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副反应少,延缓了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注射液 吡啦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作者所在单位及其他医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中主要是患者的肺、心以及肾功能出现衰竭,此外患者的胃肠、肝、外周循环以及凝血功能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死亡,所占比例为41.2%。结论对于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最先引起肺、心以及肾功能的衰竭,此后引起其它器官的衰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及时的寻找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

  • 标签: 老年大面积脑梗死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神经康复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50人,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治疗后,观察两组的FMA评分与Barthd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arthd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死偏瘫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规范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规范治疗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康复。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值得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保守治疗,后者行大骨瓣去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0.0%,低于对照组(60.0%),生存率为90.0%,高于对照组(40.0%),有意识障碍者占8.0%,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其生存率,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障碍,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手术治疗 生存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其中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降低,但是就改程度上来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片口服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前列地尔 阿司匹林 诊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T结果的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疑似急性脑梗死的95位患者在入院时采用的常规CT扫描,以及在其1d~3d后进行的CT复查予以阳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第一次CT扫描为急性脑梗死的有75例,它的阳性率是86.32%,其中30例患者的梗死部位为颞叶的29例,所占比例为41.65%,22例额顶叶,所占比重为28.35%,12基底节区,占11.18%,7例枕叶,所占比重是10.49%;其余的所占比例是12.33%。脑实质低密度征、肿瘤胀征、脑动脉高密度征这三个为患者的特异性表现。结论常规CT扫描是临床中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及有效手段。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T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与65名健康自愿者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有肯定的焦虑占50%,有肯定的抑郁占47.48%,心理干预后量表评分较前明显降低。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存在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临床上医生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 标签: 脑梗死 焦虑 抑郁 SAS SDS
  •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给脑梗死患者带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我院内科收治的,分组依据为治疗方法,实施单一西药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进行中医治疗患者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药物的临床作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NIHSS评分(4.84±1.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NIHSS评分(6.49±1.16)分,且试验组的IB评分(83.67±30.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IB评分(57.67±28.56)分;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94.87%)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61.54%)相比明显较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中西药物可以对脑梗死进行更全面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神经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 标签: 中西医药 联合使用 脑梗死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78例脑梗死患者,按收治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针对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65%、10.75%,干预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梗死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又给予蚓激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时给予口服蚓激酶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蚓激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些少见病案的报告,以助对一些临床与影像学不符的脑梗死的诊治。

  • 标签: 脑梗死 影像学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