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百癣夏塔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3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68例),试验组采用百癣夏塔联合NB-UVB、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NB-UVB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治疗时间持续8周并两组治疗前、后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l)评分、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6.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x2=5.325,P<O.05)。结论百癣夏塔联合NB-UVB、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NB-UVB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复方肤清洗剂的防腐剂种类及浓度,提高复方肤清洗剂的质量。方法参照中药液体制剂常用防腐剂的种类和抑菌浓度,在复方肤清洗剂中分别加入0.1%苯甲酸钠、0.2%苯甲酸钠、0.3%苯甲酸钠、0.05%羟苯乙酯、0.10%羟苯乙酯、0.15%羟苯乙酯置阴凉处,并在不同留样周期(12个月内)对复方肤清洗剂进行稳定性考察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添加0.1%羟苯乙酯和0.15%羟苯乙酯作为防腐剂,能起到很好的防腐效果,而且稳定性好。结论0.1%羟苯乙酯是复方肤清洗剂较为理想的防腐剂。

  • 标签: 防腐剂 苯甲酸钠 羟苯乙酯 稳定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及对六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IST试剂盒,对415例疑为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415例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39.5%,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21.5%,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55.0%。Uu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74.4%)高于男性(60.0%);Mh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35.8%)与男性(36.4%)基本相同。支原体对PRI保持敏感,对DOX、JOS、OFL、ERY、TET的耐药率女性和男性标本各不相同。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原始霉素(PRI)和强力霉素(DOX)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NGU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需要同时从事临床医疗和临床试验,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为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确保新药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及客观性,广东省中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尝试配备研究生作为CRC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现就该CRC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工作职责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研究生 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协调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细胞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肺外结核血清结核病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肺外结核血清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TB-IGRA和TST的诊断差异和效果。结果100例疑患肺外结核血清结核病42例,TB-IGRA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率分别为78.00%、86.32%和94.67%,显著高于TST(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B-IGRA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准确度更高。

  • 标签: 肺外结核 血清结核感染 T细胞г-干扰素释放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剂量环磷酰胺(CTX)与大剂量CTX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试验,A组采用大剂量CTX联合激素诱导治疗。B组小剂量CTX联合激素诱导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血沉和补体C3等。记录所有不良反应。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部分临床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B组改善程度略高于A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B组胃肠道症状、感染、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性腺功能抑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CTX能有效诱导治疗LN。但小剂量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大剂量。提示小剂量CTX是LN诱导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环磷酰胺 诱导治疗 狼疮性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药物+尤瑞克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各23例,对比两组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而ADL评分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82.7%),而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13.0%,0<8.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CLIA)仪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值COI大于1时,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价值,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为临床提供应用参考。方法收集本院COBASE602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COI大于1的阳性标本100例,全部标本进行HISCL5000检测,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的结果为标准确定真、假阳性。结果100份COBASE602阳性标本经TPPA法检测阳性标本95例,阴性5例,阳性符合率95%;100份阳性标本经HISCL5000检测阳性标本96例,阴性4例,TPPA法复检阳性符合率97%。结论在本实验室COBASE602和HISCL5000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均存在一定假阳性,COBASE602梅毒抗体结果1≤COI≤7的阳性标本有较高的假阳性率,需进行TPPA复查;HISCL5000梅毒抗体结果1≤COI≤3的阳性标本有较高的假阳性率,需进行TPPA复查,以防止梅毒的误诊,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体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毒力、免疫力及生物学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毒力、免疫力及生物学活性测试的要求,其中简化了淋巴细胞混悬液制备的步骤以及缩短供试品溶液制备时的离心时间。结果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的LD50均为7.65×10-8个/mL;主种子和工作种子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80%和76.7%;供试品稀释至1100时,生物活性刺激指数为2.15。结论所选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毒力、免疫力及生物学活性测试均符合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患者2960例,对其实施碳14尿素呼气试验以及胃镜检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实施抗感染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2960患者中有1510例患者碳14呼气试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1.01%;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阳性率76.78%;胃溃疡患者的阳性率为75.16%;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阳性率为54.06%;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占33.3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碳14呼气试验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操作简单快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碳14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对临床输血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为158例交叉配血的患者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展开临床输血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正定型、反定型一次性检验符合率100.0%、99.4%明显高于盐水法的96.8%、91.8%(P<0.05)。经交叉配血后,1例患者发生配血不符,占比0.6%。结论以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展开临床输血检验,可提升一次性检验正确率,为患者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传统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龋蚀活跃度与龋蚀现状和龋蚀进展速度以及综合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方法对402名小学生测定龋蚀活跃度,发放调查问卷,并从小学3年级级起连续2年进行龋蚀状态、综合口腔健康追踪检查。结果各牙位龋均在2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下第一恒磨牙龋均明显高于其它牙位;龋蚀活跃度与龋均有极明显相关关系;龋蚀活跃度与综合口腔卫生状况(菌斑、牙龈等)间无相关关系;龋均与综合口腔卫生状况(菌斑、牙龈等)间无相关关系。结论高龋蚀活跃度者龋蚀发生率高,龋蚀进展速度快,以该指标显示龋蚀现状并预测龋蚀进展的危险性是可靠的。

  • 标签: 龋齿活动性试验龋均口腔卫生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能力及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损伤患者128例按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1.观察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能力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n=64);2.对照组常规护理组(n=64)根据传统吞咽能力评估采取相应的饮食护理和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误吸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能力及早期护理干预后患者发生误吸率明显降低。同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也明显下降。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方便、可行,洼田饮水试验与早期康复能促进脑损伤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 标签: 洼田饮水 吞咽能力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2008—2011四年间各类标本检出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药敏试验情况,研究其间是否存在趋势性变化,为本地区的院感防治及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等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检出率分别统计2008—2011年每年所有检出细菌的大类分布及各自前十位的细菌名及所占百分比,比较分析其菌群分布变化情况及趋势。将细菌分为肠杆菌科类、非发酵菌类、革兰氏阳性球菌类三大类,并对其进行每年度的药敏情况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从大类上来看,检出细菌分布多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G+球菌,比例最小的是非发酵菌类细菌,但此类细菌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6.1%到2011年的12.6%,呈稳定上升趋势;几年中所检出占前十位的细菌大致稳定;三大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未发现呈现趋势性上升或下降的情况。结论近四年我院检出致病菌菌群分布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改变,药敏耐药率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敏试验 比较分析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科研中心副主任黄遵楠教授研究出靶向虚拟筛选蛋白受体结构新的优选算法,可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应用范围广,有望成为挑选高质量蛋白结构的标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给出了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含义,然后分析了结构化电子病历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给出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及其建议。

  • 标签: 结构化 电子病历 质量监控
  • 简介:摘要盐酸莫西沙星属于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对药物合成以及结构解析的分析,进一步对盐酸莫西沙星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及结构解析,全文通过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分析进行相关分析。

  • 标签: 盐酸莫西沙星 合成 结构解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观察组(1O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静脉给予毒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注治疗,治疗3天后,通过观察两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等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退热、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宁注射液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有效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到临沧市妇幼保健院急、门诊治疗的15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7例。对照组给予毒宁注射液0.5-0.8ml/kg.d,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3岁5ml/次,2次/日,>3岁10ml/次,2次/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1例患儿输液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毒宁注射液联合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较单一使用毒宁注射液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蒲地兰消炎口服液 小儿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