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手术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术;收治时间:2020.2-2021.2;收治例数:60例;分组方式:Spread软件分组。将患者分为DZ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GC组(30例,给予手术低温护理干预),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低温护理的效果。结果:经护理,GC组麻醉时鼻咽温度与DZ组无显著差异,(P>0.05);GC组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鼻咽温度显著高于D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术中 低体温护理 手术室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舒适护理模式对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9年9月—2020年10月选取本院60例无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手术舒适护理模式。结果实施手术舒适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舒适护理模式 骨科 无菌手术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骨科手术院内感染预防护理当中采取系统化手术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接受系统化手术护理管理,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6.28%,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62,P

  • 标签: 系统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骨科手术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对提高心内科导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心内科导管22名医务人员开展研究,将2021年2季度这22名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数据作为干预组,采用PDCA模式进行手卫生管理。另外对这22名医务人员2021年1季度的手卫生管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手卫生管理,并将其作为一般组,对不同时段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2021年2季度心内科导管即干预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研究发现心内科导管作为现代医院中重要的区域,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自身及患者的健康,采用PDCA模式加强手卫生管理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整体质量。

  • 标签: PDCA模式 心内科导管室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具体影响。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治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择取70例进行比较研究,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与实验组(35例,采用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实验组临床护理效果97.1%高于对照组的8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运用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疾病发生概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术后肺部感染 手术室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20年1-12月)间消毒供应室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第二阶段(2021年1-12月)间消毒供应室内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室内的清洗器械质量差异。结果: 在PDCA循环护理管理下,消毒供应室内清洗器械达标率明显提高,清洗器械质量明显提升,(p<0.05)。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内清洗器械质量,预防院内感染风险,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效能,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办公部门的管理地位是比较高的,会关乎医院的整体形象,起到沟通内外、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医院的口碑和信誉。因此,基于当前新医改的背景,我们尤其需要重视办公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积极的创新与变革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医院办公工作的职能,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

  • 标签: 医院办公室 管理工作 创新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极低体重儿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喂养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内新生儿重症监护接受治疗的极低体重儿中随机抽选58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29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喂养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0.34%、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率3.45%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27.59%,对照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4.48%、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率37.93%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37.93%,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极低体重儿 早期护理干预 喂养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标准化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选择近1年我院开展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研究,以2020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以2020年12月作为研究的结束时间,研究样本量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研究方式为标准化护理。为了进行更好的分析研究,保证研究所得结果的客观性,本次研究作随机分组。对照组作为对照分析,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本次研究方式。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研究开展中,结果显示为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在内镜检查时间中,显示为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在疼痛评分中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标准化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20年1-12月)间消毒供应室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第二阶段(2021年1-12月)间消毒供应室内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室内的清洗器械质量差异。结果: 在PDCA循环护理管理下,消毒供应室内清洗器械达标率明显提高,清洗器械质量明显提升,(p<0.05)。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内清洗器械质量,预防院内感染风险,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效能,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干预对预防消化系统手术切口感染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8-2021.8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消化系统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手术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系统手术患者采取手术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切口愈合,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消化系统手术 手术室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巡回护士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配合技巧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巡回护士在腹腔镜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零缺陷理论用于手术心脏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实施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零缺陷理论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应激反应水平、手术预后相关指标、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皮质醇、心功能等级、SA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的心功能等级、SAS评分以及血清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身体应激反应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因此零缺陷理论的应用对保证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也具有差异(P〈0.05)。结论:为实施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中实施零缺陷理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功能,降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保证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零缺陷理论 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就手术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应用手术护理管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医院感染发生率、不规范护理行为、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规范操作、器械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彻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管理可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预防不规范操作行为,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亟待在临床推广中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 医院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6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在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分析及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10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骨科 无菌手术 应用分析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手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实习的80名护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分别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带教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对比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和自我概念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考核成绩和自我概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手术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提升护生考核成绩,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微课 翻转课堂 手术室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患者选择为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100例,分析起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并按照随机抽选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意义上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方式上进行手术护理管理干预。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这两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出现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18.00%、(38)76.00%;观察组中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分别为(3)60.00%、(47)94.00%。通过对比可明显看出,观察组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骨科手术室 医院感染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与医院临床科室及手术沟通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技巧,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福建省某三级乙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与医院临床科室及手术沟通的400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及手术沟通存在缺陷,随机抽取的400个案例中存在沟通缺陷问题,共计2项38例,其缺陷主要为:临床科室及手术方面21例(55.26%),消毒供应中心方面17例(44.74%)。结论  通过增进了解、提升活力、主动作为、提高沟通技巧等四个方面可密切消毒供应中心与各临床科室及手术的关系,促进有效沟通,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临床科室及手术室 沟通 影响因素 对策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在重症监护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脑出血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接受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IM评分、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IM评分、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脑出血患者中采取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重症监护治疗时间,缩短康复时间,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 重症监护室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