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拟莲洁身液联合保妇康栓对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后,其中对照组均行保妇康栓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自拟莲洁身液治疗,经连续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保妇康栓 莲柏洁身液 湿热下注型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苦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间普外科收治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对照研究,抽签法随机分2组,25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高锰酸钾熏洗坐浴)。观察组则以苦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得分。结果 临床疗效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1、3、7 d的疼痛得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治疗中,苦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效果良好,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 苦柏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 治疗效果 创面愈合时间 创面疼痛得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苦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3年间普外科收治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对照研究,抽签法随机分2组,25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高锰酸钾熏洗坐浴)。观察组则以苦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得分。结果 临床疗效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1、3、7 d的疼痛得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治疗中,苦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效果良好,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 苦柏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 治疗效果 创面愈合时间 创面疼痛得分
  • 简介:[摘要]目的: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RA)临床症状等相似度较大,引入骨髓细胞形态,探究该项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MA组,3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为R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及骨髓形态检查,比较两组血常规外周血象特征检查结果、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及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结果:RA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及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核检出率均高于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幼原始细胞及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及红细胞减少、幼红幼粒细胞检出率及粒系幼变、红系幼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幼变中红细胞胞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A两种贫血类型在骨髓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特征为红系/粒系病态和淋巴样小核,后者主要特征为幼变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变长,该项检验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鉴别优势。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形态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9月~2022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本院确诊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贫血患者共6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5例,幼细胞性贫血31例,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3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健康体检者的RBC、Hb、MCH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幼细胞性贫血组,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幼细胞性贫血组,均P<0.05;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BC、Hb、MCH均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RDW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监检查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刺法配合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6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仅常规使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维生素B1和B12营养神经治疗)和观察组(34例,除了上述治疗外加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经过刺法配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其肌电图检查指标、未治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治疗过程,采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刺法配合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6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仅常规使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维生素B1和B12营养神经治疗)和观察组(34例,除了上述治疗外加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经过刺法配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其肌电图检查指标、未治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治疗过程,采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