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护理评估单书写不规范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确立降低护理评估单书写不规范率为活动主题。对护士的护理评估单书写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原因,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并实施有效的评估。【结果】对活动前后进行比较,护理评估单书写缺陷率由改善前56%下降至改善后29% 【结论】运用品管圈(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评估单书写质量,对提升科室护理水平有积极作用。

  • 标签: [] 品管圈  护理评估单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方法:选取80例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胸痛患者,随机分2组,分袖诊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优化等形式对急诊胸痛诊疗,可缩短诊疗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临床评估 诊断流程 急诊胸痛
  • 简介:  摘要:目的:通过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疗效。方法:收集近2年我卒中中心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行动脉取栓术的患者资料共71例;以三级侧支循环分级(一级侧支willis环,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代偿开放,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造影可见软膜支开放))为标准分为willis环开放组、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开放组、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开放(软膜支)组及未开放组,分别对患者基线资料、再通时间、取栓前、取栓后1周,取栓后后30天,取栓后90天NIHSS评分及mRS评分并进行不同组别疗效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一级侧枝循环开放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二级及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不良后果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 均 <0.05;而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及无侧枝循环开放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4例术后出血,6例术后死亡。

  • 标签: 侧支循环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表,以提高术前评估和手术中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进行的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BMI、合并疾病、手术方式等多个相关因素。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这些因素与脊柱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有5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了肺部并发症。经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年龄、BMI、合并疾病和手术方式与肺部并发症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这些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表。结论:通过分析脊柱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预测术前患者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风险评估表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康复质量。然而,需要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该评估表,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 标签: 脊柱手术 肺部并发症 风险评估表
  • 简介:目的探讨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优化改造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的防治模式。方法对惠州市2所铅酸蓄电池企业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及检测,根据调查检测结果,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整体工艺布局,对其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改造,评估改造前后排风罩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空气铅尘TWA浓度、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等。结果改造前,两所企业包板、烧焊检测点的控制风速、排风罩口量、罩口面积、罩口平均风速分别为0.29m/s、0.25m/s;9550.0m^3/h、11230.0m^3/h;0.49m^2、2.23m^2;5.24m/s、1.40m/s,进行吹吸式排风改造后,2个检测点的控制风速分别达到2.20m/s、2.00m/s;44327.6m^3/h、441427.0m^3/h;4.80m^2、4.80m^2;2.26m/s、2.57m/s,改造后通风系统参数能满足控制工作场所铅烟/铅尘的要求;改造前测定铅尘58次,超标15次,合格率为74.1%;改造后测定铅尘58次,超标1次,合格率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工作场所铅尘TWA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改造后两所企业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显著低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化改造铅烟/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等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危害。

  • 标签: 铅酸蓄电池 通风系统 优化改造
  • 简介: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84例脑梗死早期患者,采用TCD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并记录诊断结果,待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3个月随访以观察其预后情况,分析对比TCD诊断结果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84例脑梗死早期患者中,经TCD诊断正常23例(27.38%),异常61例(72.62%);经TCD诊断正常的患者预后良好率95.65%(22/23)高于TCD诊断异常的患者26.23%(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检查,对其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降钙素原联合CURB-65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1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分组,即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每组59例,检测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和CURB-65评分差异显著。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评估工作中,降钙素原、CURB-65具有一定作用,且降钙素原是升高提示患者的预后较差。

  • 标签: 降钙素原 CURB-65 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第二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侧缺损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45岁。切割伤7例,挤压伤16例,撕脱伤9例,火器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1.5cm~4.0cm×2.5cm。病程1h至5d。供区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35例供受区伤口均I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14.5±5.0)个月。皮瓣外形逼真,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5~8(6.7±1.1)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9指,良8指,优良率为93.1%(27/29)。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第二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侧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指掌侧修复目的。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用预见性风险评估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2017年接待的重度精神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495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共有235人,另一组是观察组,共有26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向其配备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我们对其进行预见性风险评估。在患者这接受治疗时,将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比率、风险评估执行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就风险发生率而言,观察组该参数的数值要显著小于对照组,并且二者数据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当精神病患者接收治疗时,医护人员对其运用风险管理并且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方案意识以及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减少了精神护理过程中的护理事故出现。

  • 标签: 精神科 预见性风险评估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中11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9.7月~2020.7月之间,其中有75例为阴道自然分娩,设为观察1组,有35例为剖宫产,设为观察2组,另外选取同时间段内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所有实验对象均需要进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三组耻骨直肠肌厚度和膀胱径移动度。结果:对比三组耻骨直肠肌厚度,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三组膀胱径移动度,观察1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对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评估,且能够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评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