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化疗后,在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期间护理对策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9-2021年间收治的90位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通例组各45人,探究两组患者运用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后恢复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相比于通例组患者就医期间发生感染率更低(P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化疗 骨髓抑制期 住层流床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UAP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10μg,每日2次,疗程7天。对照组18例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95.0%)、心电图变化改善率(9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沙利度胺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后续治疗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应用依那西普12周后停药。B组(实验组)在应用依那西普8周后加用沙利度胺口服,随访至24周,观察病情复发率。结果24周时对照组复发10例(83.3%),实验组复发4例(33.3%)。沙利度胺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沙利度胺作为依那西普的后续治疗用药,有助于减少病情的复发。

  • 标签: 沙利度胺 依那西普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9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观察组患者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根除率84.4%与对照组根除率77.8%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为头晕、乏力、恶心等;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4%,患者依从性较好,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耐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三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文主要对两种治疗模式于宫颈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中药制剂的 价值展开研讨。 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对象为 80 例本院在过去 2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两种中药制剂合用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均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局部涂抹治疗,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联合应用肤净康洗剂治疗,B组患者联合应用肤疾洗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两种中药制剂合用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均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肤疾洗剂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 肤净康洗剂 肤疾洗剂 角化过度型足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将微生态制剂与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病例选自于2020.01-2021.09时间内,于我院就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分别以蓝光照射(常规组)与联合微生态制剂(观察组)实施治疗,统计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及72h后胆红素水平低于常规组(t1=6.635,t2=2.773,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t=8.902,P<0.05)。结论:通过联合以妈咪爱与蓝光照射疗法展开治疗,可加快患儿胆红素降低速度的同时,还能够促进黄疸症状尽快消失,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 微生态制剂 蓝光照射 黄疸消退时间 胆红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西罗莫司对于抑制肾移植后AGE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临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8例接受肾移植后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第5代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牛血清蛋白、西罗莫司&AGE、AGE和西罗莫司培养。对四组培养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AGE培养,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OPN和PC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中的OPN和PCNA明显低于AGE组,且α-SMA高于AGE组(P<0.05)。结论西罗莫司对于抑制肾移植后AGE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西罗莫司 抑制肾移植后AGE诱导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七氟醚维持麻醉时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方法选择ASAΙ~II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手术,体重51~79kg,手术切口长度基本一致,未用术前药物的病人40例,根据族别分为两组汉族20例(男/女10/10例);维吾尔族20例(男/女9/11例)。麻醉诱导使用6~8%七氟醚和100%氧气,复合琥珀胆碱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完成后不给予任何肌肉松弛剂。每组的第一位病人均预先设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0%,维持此浓度10min后,开始切皮。由对于实验设计不知情的外科医生评价切皮反应,如果前一例患者发生切皮反应,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梯度比为1.1。结果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Probitanalysis)分析两组数据结果,抑制维吾尔族病人切皮反应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2.35%,其95%置信区间为(2.20~2.53%);汉族病人为2.21%,其95%置信区间为(1.99~2.67%)。抑制维吾尔族病人切皮反应七氟醚的MAC较汉族病人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患者七氟醚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高于汉族,提示种族是影响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因素之一。

  • 标签: 维吾尔族 七氟醚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差异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拔管期有效抑制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得出结论LC全麻拔管期有效抑制心血管反应的雷米芬太尼EC50为1.03ng/ml。

  • 标签: 雷米芬太尼 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在消化性溃疡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对降低病情复发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纳选对象为66例,将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对比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幽门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采取治疗措施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消化性溃疡 复发率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类型为:腺癌12例,鳞癌20例,腺鳞癌6例,其他类型4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初治或复治,采用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化疗采用常规方案。恩度联合一线化疗者35例,恩度联合二线化疗者5例,恩度联合三线及以上治疗者2例。结果全组42例有效率(CR+PR)为42.86%,疾病控制率为76.19%;中位TTP7.1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轻度的心脏毒副反应,包括心悸、胸闷、早搏等。结论恩度联合化疗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毒副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初治与复治均有效。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CCK-8法及Annexin-V/PI双染色法分别测定对照组中野菊花总黄酮和研究组中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效果,并对两组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组细胞抑制率为(43.49±2.82)%,凋亡率为(51.93±1.92)%,野菊花总黄酮组细胞抑制率为(25.91±2.48)%,凋亡率为(36.36±1.85)%,结果表明,研究组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效果显著,并能促进其凋亡,值得进一步研究,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野菊花 野菊花总黄酮 顺铂 人骨肉瘤 MG-63细胞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芪仙补汤对化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2组治疗后诱导缓解有效率、外周血象(程度、时间)、血制品输注、毒副反应(感染、电解质、肝功能、黏膜)、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仙步汤可明显促进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液制品输液,减少感染,肝脏损伤,粘膜溃疡及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病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目的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差异,并探讨其在抑制特异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3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39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普通肺结核组)及35例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肺结核组)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组别人群外周血血清中TGF-β1、IL-10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17.09±5.43)%和(0.78±0.88)%;普通肺结核组外周血中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2.12±3.43)%和(2.79±1.65)%;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4.01±5.65)%和(4.51±1.47)%。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所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普通肺结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肺结核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普通肺结核组(P<0.05),并且耐药肺结核组TGF-β1[(4.15±1.39)ρ/ng·L-1]、IL-10[(872.17±269.75)μg/L]明显高于普通肺结核组[分别为(3.03±1.42)ρ/ng·L-1、(266.83±57.09)μg/L]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2±0.77)ρ/ng·L-1、(105.21±23.56)μg/L](P<0.05)。结论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可能削弱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是导致结核病感染慢性化且出现耐药的原因之一;TGF-β1、IL-10可能参与抑制机体细胞免疫,与耐药结核病的形成和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结核 CD4+CD25+T淋巴细胞 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钴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给予不同浓度氯化钴处理,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增殖抑制情况。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氯化钴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浓度低于50.0μmolL-1对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VScontrol);而浓度高于100μmolL-1氯化钴抑制其增殖(p<0.01,VScontrol);高于100μmolL-1氯化钴引起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一定浓度氯化钴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氯化钴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氯化钴 人胃癌细胞SGC7901 抑制 p-ERK1/2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一例类风湿关节炎使用甲氨蝶呤后发生严重药品不良患者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甲氨蝶呤中毒的治疗实践。 方法 通过参与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片后出现不良反应后的救治,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并对抗感染、解毒剂使用等治疗提出建议。结果 经过救治后该患者的骨髓抑制及感染症状、口腔溃疡治愈。结论 多学科之间加强协作,跟据指南并个体化治疗,优化临床决策,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甲氨蝶呤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究将中西医结合与普通免疫抑制疗法(IST)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运用IS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以传统的IST雄性激素为主治疗。恢复期逐渐减药至停药随访。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关于血常规、骨髓像等的情况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髓容量、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免疫抑制疗法的实施,提高疗效并降低病死率,改善和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是治疗IST无效的SAA的关键所在,而中药的抗菌消炎作用有阻断病情恶化的趋势,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免疫抑制疗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常规 骨髓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