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患者在使用不同疗程的质子泵抑制预防应激性溃疡时,对应激性溃疡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进行比较,从而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给药的剂量和频次均相同(80mg/次,Bid)的情况下,依据泮托拉唑的使用疗程,将我院ICU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A组(3天)、B组(7天)、C组(14天)3个组,分析比较各组应激性溃疡与VAP的发生率。结果C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A、B两组低,但三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B、C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3天的疗程较B、C两组更为合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质子泵抑制剂 机械通气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介绍2例大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护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广泛应用于大血管疾病中,有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加强护理观察,重视患者主诉。

  • 标签: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胺碘酮联合RAS抑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35/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RAS抑制针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胺碘酮 RAS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质子泵抑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预防使用状况,为了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的预防使用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在奉中心接受治疗的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记录质子泵抑制的相关品种、预防使用状况,得出以下结果约有89%的冠心病患者预防性使用质子泵口服抑制,其中选择奥美拉唑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占据很大比例,最终得出结论心内科冠心病患者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的比例较高,通过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且不影响手术疗效。

  • 标签: 心内科 冠心病 质子泵预防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抑制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周边区脑组织批p38MAPK、MMP-9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抑制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5);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p38MAPK、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抑制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p38MAPK、MMP-9的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结论p38MAPK抑制可能导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周边区脑组织MMP-9的表达减少,提示其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用于外排泵抑制(EPIs)逆转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对于环丙沙星耐药的研究。方法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选用6种EPIs(CCCP、PAβN、NMP、奥美拉唑、利血平和维拉帕米)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联合使用,记录秀丽隐杆线虫生存率以评价体内药效,同时进行毒性试验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浓度XDRAB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死情况不同,选择5×106CFU/mL作为XDRAB感染秀丽隐杆线虫浓度。秀丽隐杆线虫生存实验显示,XDRAB感染线虫3h后线虫组与加入多粘菌素B的对照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4,P>0.05),感染线虫6、9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感染6h与9h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9,P>0.05),最终选择6h作为感染时长,36h为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时长。环丙沙星联合EPIs应用于感染模型实验中,低浓度的PAβN、NMP、奥美拉唑、利血平可将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30%~40%、15%~20%、20%~30%、20%,高浓度的维拉帕米可将感染线虫的存活率提高30%左右。体外药敏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分别与CCCP、奥美拉唑和维拉帕米联合可降低MIC至原来的1/4,分别联合PAβN,NMP和利血平可降低MIC至原来的1/2,其中CCCP体外联合抑菌效果最佳,但毒性较大不适于体内药效研究。结论首次成功构建了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得到6种EPIs逆转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秀丽隐杆线虫 外排泵抑制剂 环丙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致骨髓抑制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和皲裂11例,口腔溃疡58例,不同程度的发热64例,齿龈出血1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针对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患者实施全面、规范的护理措施临床成效明显,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肿瘤 化疗 骨髓抑制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在探析固体制剂优越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主要包括药物制剂材料的选取问题、药物质量问题、药用废弃物处理问题以及药品外包装问题等,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措施,以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固体药品。

  • 标签: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技术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聚乙二醇在纳米给药系统、微粒载体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控释制剂、蛋白药物中的应用。

  • 标签: 聚乙二醇 药物制剂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收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320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例数多于男性;不良反应多出现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与0-12岁小孩中;给药方式主要有静脉滴注、口服、肌肉注射、外用;药品主要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肿瘤与补益等。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原因多种,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和药品本身原因,同时包括药品使用方法等,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20例,进展(PD)1例,缓解率(CR+PR)41.66%。结论肿瘤血管形成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抗血管形成药物(TAI)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肝癌非手术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肝癌 抗肿瘤血管生成制剂
  • 简介:目的了解某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提出补充对策,为行政部门监管及用人单位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有毒物质、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粉尘合格率为77.78%;各种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8.57%;高温合格率为100.00%。结论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企业所属中成药生产行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行业。粉尘、噪声是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

  • 标签: 中药制剂 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
  • 简介:摘要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B细胞功能严重衰退时,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是不可替代的治疗药物,尤其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患者伴有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一定程度糖尿病并发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几乎无法避免;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此类患者若出现胰岛素过敏是令人相当困扰,但又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患者使用胰岛素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临床上最好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特异性IgE水平测定,确保患者不会因为胰岛素过敏产生非局部和全身性反应,其中极个别的病例甚至会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也因胰岛素产生的过敏反应,发生惧怕及恐惧的心理,进而对我们临床治疗不利。患者若是出现过敏反应,目前唯一可采用的“胰岛素脱敏疗法”在我国实行率低且成功率也有限,所以初始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不应该只着重于患者血糖达标,更应该审慎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及结合皮肤试验或特异性IgE水平测定等相关结果来取决于胰岛素种类的使用。

  • 标签: 胰岛素类似物 过敏反应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的机制。方法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筛选2016年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MPV、Fib)改善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达到93.75%(60/64)有效率,对照组患者达到81.97%(50/61)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长抑制素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0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泵入垂体后叶素疗法给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泵注射生长抑制素疗法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接受治疗后48h内再出血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临床数据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的较对照组患者的时间短,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48h内再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的显著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微泵注射生长抑制素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止血住院时间,显著的降低患者48h内再出血的发生率,对患者病情恢复及术后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该方法疗效显著,作用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生长抑制素 肝炎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构建SE生物膜模型,确定其黏附、聚集、成熟阶段时间点;通过半定量黏附实验、XTT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作用下SE不同成熟阶段中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生物膜黏附、聚集和成熟时间点分别为6、24、48h;对于黏附阶段生物膜,128μg/mL和32μg/mL的隐丹参酮均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隐丹参酮抑制作用128μg/mL优于3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均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对于聚集与成熟阶段生物膜,仅128μg/mL的隐丹参酮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而32μg/mL的隐丹参酮则无明显抑制效果(P〉0.05).结论隐丹参酮对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隐丹参酮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胃腺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AGS,并以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Res干预24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免疫组化检测Wnt1、β-catenin、Lgr5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h后,AGS细胞的状态变差,细胞形态变圆密度及数量减少,贴壁较差,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μmol/LRes作用24h组(0.2033±0.0207)、48h组(0.3949±0.0199)、72h组(0.5102±0.0155);50μmol/LRes作用24h组(0.3554±0.0207)、48h组(0.5157±0.0321)、72h组(0.6167±0.0248);100μmol/LRes作用24h组(0.5005±0.0199)、48h组(0.6251±0.0299)、72h组(0.7271±0.014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依赖性与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Res作用24h后,检测G1期细胞所占比分别为空白组(48.33±0.21)%、25μmol/LRes作用组(52.61±0.41)%、50μmol/LRes作用组(58.53±0.48)%、100μmol/LRes作用组(71.16±0.20)%,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不同浓度Res干预24h后100μmol/L组(207.36±0.52)、50μmol/L组(202.65±0.53)、25μmol/L组(197.13±1.07)Wnt1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40±0.28)(P<0.05);100μmol/L组(206.51±0.68)、50μmol/L组(200.49±0.30)、25μmol/L组(196.53±0.59)β-catenin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98±0.30)(P<0.05),100μmol/L组(209.22±0.51)、50μmol/L组(204.53±0.92)、25μmol/L组(195.7±60.90)Lgr5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88.16±0.86)(P<0.05)。结论Res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生长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

  • 标签: 白藜芦醇 胃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临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益生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Hp根除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益生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vs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8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44%vs3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唾液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