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阶段式功能锻炼单联合图谱宣教法在提高胸腰椎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2021年01月-12月52名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知晓率调查分析,针对患者功能锻炼知晓率低的原因,于2022年01月成立CQI小组,依据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61名患者功能锻炼知晓情况评估。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士对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宣教率由原来的51%提高到92%,患者功能锻炼知晓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97%。结论 通过使用阶段式功能锻炼单联合图谱宣教法,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宣教能力及积极性,患者主动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加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功能锻炼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髋关节康复效果、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康复总有效率更高(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恢复效果,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阶段式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剖宫产产妇运用持续性阶段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持续性阶段护理。结果:产后12h、24h、48h的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2h、24h、48h的舒适度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d、2d、3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运用持续性阶段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产后疼痛感、增强舒适度,并可提升其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 持续性阶段护理 疼痛 舒适度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予以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7)和比对组(n=57),给予比对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负面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相较于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均明显提升,且护理后研究组负面情绪评分高于比对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4.74%,明显高于比对组的82.46%,经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经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并提高满意度,具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阶段性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胸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分阶段目标教学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涉及的样本选自2015年12月至5517年12月期间本院纳入收治的110名胸外科实习护士和16名带教教师,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两组,一组纳入55名实习护士和8名教师,参照组开展常规教学,实验组开展分阶段目标教学,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胸外科带教教师满意度、实习护士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数据分析意义。结论将分阶段目标教学应用于胸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分阶段目标教学 胸外科 护理实习带教 教师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类型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阶段患者的BCR/ABL (P210) 定量水平,以评估其疗效和临床表现。方法:本研究纳入了74名CML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接受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接受格列卫治疗。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CML阶段、治疗类型、治疗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均进行详细记录。BCR/ABL (P210) 定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12月进行检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9.5岁(范围:26-92岁),男性占57.1%,女性占42.9%。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7.4岁(范围:11-85岁),男性占72.2%,女性占。27.8%。随机入组。CML阶段分布方面,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慢性期。治疗类型方面,观察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格列卫治疗。治疗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而对照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

  • 标签: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悬吊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PT、OT训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均为2次/日,45分/次,每周训练6天,共8周,悬吊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训练,采用基于Brunnstrom六阶段设计治疗模式,每周6天,每天治疗30min,治疗8周。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runnstrom六阶段设计悬吊治疗模式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降低治疗师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脑卒中 悬吊治疗 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021年准备进行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焦虑(SAS)、抑郁(SDS)以及疼痛(NRS)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4h、72h NR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的NRS评分。

  • 标签: 阶段式细节化护理 原发性肝癌 围术期 心理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ICU患者家属针对性需求下多元化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及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评价。方法:对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ICU进行诊治的患者家属72例,采用单双号形式分为两组,各为36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多元化阶段式健康教育,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各项结果,观察组家属的疾病知晓率、探视制度遵守率均更高,总投诉率更低,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干预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对于ICU住院患者家属而言,实施家属针对性需求下多元化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在提升患者家属疾病认知度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患者家属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家属针对性需求 多元化阶段式 健康教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运动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选择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基础康复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锻炼依从性,值得应用。

  • 标签: 阶段性康复护理 脑梗死后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锻炼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阶段延伸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截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其中研究组行分阶段延伸护理,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康复效果等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选择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者干预,不仅能够强化康复效果,还可以提高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能力。

  • 标签: 分阶段延伸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 康复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期阶段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病情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CAT评分、mMRC指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病情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基础上,加入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情急性加重期 并发症总发生率
  • 简介:目的对山丘地区血吸虫病不同阶段与不同时期防治投入与产出进行评价,为山丘地区消除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优化可能提供参考。方法在4个行政村采用回顾性与现场调查法收集2001-2011年防治血吸虫病措施产生的投入与支出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病人群个人支出,居民经济来源差异及职业分布变化。所有费用经贴现后,按分类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不同阶段,各防治措施总费用呈现维持阶段高于综合治理阶段和防治初期。不同时期,人群感染率及阳性螺面积下降1%与0.1hm2的成本,二类村高于一类村;耕牛感染率下降1%成本,二类村低于一类村。患病居民分析表明传播控制达标前后,按年龄组分,40~50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占比均最大,30~40岁年龄组在0支出费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6,P=0.012);按文化程度分,初中组在2000~4000元费用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P=0.041),高中组在0~500元费用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32)。居民人均收支差显示种植业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结论山丘地区防治措施成本效果变化不均衡性提示,目前要减少单一感染率下降为目标的投入,提高综合传染因素监测及环境改造措施投入。

  • 标签: 血吸虫病 成本及成本分析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运用阶段性护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本试验收集2021.5至2022.4期间我院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7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按照盲选法分成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试验组(35例,采用阶段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早产儿喂养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中,运用阶段性护理方法效果确切,其可以有效降低早产儿喂养期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保证日常喂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阶段性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病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经诊断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行非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组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采取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内膜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