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自由意志的角度,分析解释了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人文主义,即人类的自由意志与上帝所代表的理性之间的调和关系,以及撒旦违背上帝的意旨从反叛的英雄堕落到恶魔的过程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进而阐明了弥尔顿的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独有的理性与信仰能力,肯定了人自身固有的主动追求至高精神的行为;并警示了人性的幽暗,即失去理性的指引而任由自由意志泛滥必将导致堕落,由此揭示了《失乐园》人文主义主题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 人文主义 自由意志 理性
  • 简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比较看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现象。人文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来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度。

  • 标签: 高职院校学生 人文素质培养 职业素养 作用
  • 简介:《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版)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关于台湾地区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专著。作者李晨博士,是近年来沉潜于台湾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我是这本书的最早读者之一,从它的酝酿到成书,我都是见证人,因此,借着新书出版的机会,谈一点读后的感想,分享作者劳作的成果和喜悦,在我,也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吧。

  • 标签: 台湾地区 当代文学 纪录片 光影 人文关怀 史论
  • 简介:在后学理论的影响下,华人文化研究领域出现了抵制或超越民族国家政治影响的趋势。本文旨在梳理该领域三种主要理论的渊源和关系,并阐明它们各自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历史局限。本文进而指出,由于海外华人跟中国近现代政治现实的特殊关系,华裔流散文化研究不能照搬当代西方“后民族国家”理论中的研究模式。

  • 标签: 后民族国家 流散华裔 华文文学 华语语系
  • 简介:每个人总难免以其当下的立场与态度去理解问题,这种倾向在今天似乎变得尤为明显:曾经被认同的价值或许正遭受质疑,曾经不可理解的事物或许早已得到宽容。时间有时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一切都在路上”、“永远历史化”、“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常常被人援引的说法,如果能加上认知主体所处的时代性和自身的主体性,也许真的可以全面而立体地描述曾经的历史。

  • 标签: 历史评估 文人心态 人文精神 价值 理解问题 认知主体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过程中商人文化适应的重要性,并就相关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商人 文化适应
  • 简介:李建军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的“崛起”,似乎有’些异军突起的样子,多少有些令人讶异的性质。李建军的小说“病象研究”,从创作者、研究者、读者接受等多维角度,改变着人们目趋钝化的顺势的艺术感觉状况,顽强地反证着侧重于温吞水式的主流批评话语的尴尬和错谬。仅此一端,李建军从微观修辞进入文本的实证主义批评方式,就足以给当代文学批评史留下深刻的记忆。

  • 标签: 当代文学批评 李建军 人文精神 体性 文学批评史 读者接受
  • 简介:1951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在1950年代,该出版社共出版发行一部全集、六部文集(全集为《鲁迅全集》,文集分别为《瞿秋白文集》、《沫若文集》、《茅盾文集》、《巴金文集》、《叶圣陶文集》、《郑振铎文集》),其中部分文集在1960年代出齐,而《叶圣陶文集》和《郑振铎文集》则一度中断。这些是新中国文学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同时也为该时期文学的模式与标准做出了诸多潜在的规定。这无疑为我们研究新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角度。

  • 标签: 新中国文学 文集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全集》 编纂
  • 简介:由本刊编辑部主办、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和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共同承办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研讨会暨《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国际化推进会”于2017年10月10日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的具体议题包括:国内外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的现状和未来;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期刊的定位与发展;本刊国际化目标与策略等。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学术评价体系 国际化目标 人文社科 苏州大学 文学研究会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海南省海口市“挺秀”古牌坊的造型介绍入手,对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形象、人文景观要素、宜居环境等主体元素进行了分析与梳理,从中总结古牌坊中所蕴含的设计元素,并对其内涵、延展性进行了解读,论述了“挺秀”古牌坊中所体现的地域环境宜居性等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关价值所在。

  • 标签: “挺秀”古牌坊 人文景观 宜居环境
  • 简介: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文化和学术的整体转向,亦是"现代的基本或根本精神",(1)更是艺术与科学对话的新视域。科学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发展不约而同地朝向了生活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科学与艺术在内在生命本体层面的融合提供了新的价值尺度。

  • 标签: 生活世界思想 艺术与科学 文化对话 价值尺度 人文文化 视域
  • 简介:2009年8月3—6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葡萄牙、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本着一种平等、真诚、理性的学术对话精神,就共同关注的“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艺理论 人文学科 文学研究 文化政治 理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