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切除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肿瘤直径6.5~10.5 cm,平均8.2 cm,3例有阵发性高血压,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采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于结肠脾曲内侧肠系膜根部肿瘤隆起处纵向切开系膜及后腹膜,显露游离并切除肿瘤,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为180 ml;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1~2 d,术后第2~3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3 d肠道功能恢复,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8~12 d出院,平均9.5 d,术后随访4~18个月,3例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肠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预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为新冠肺炎的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8日至3月10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5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胸部CT影像学、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RNA等标志物。分析并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新冠肺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另选取2019年8月1日至11月30日本院收治的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55例为对照组。比较新冠肺炎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入组215例患者中存活206例,死亡9例。生存组年龄明显低于死亡组,住院时间较死亡组明显延长。①临床特征方面:死亡组出现呼吸困难、咽痛、寒战、畏寒等症状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外科手术史等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两组其他症状和体征、基础疾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预后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死亡组白细胞计数〔WBC(×109/L):10.6(4.0,13.4)比4.9(3.9,6.3)〕、中性粒细胞计数〔NEU(×109/L):9.7(3.4,12.2)比2.9(2.1,4.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14.66(5.19,18.48)比2.34(1.47,3.34)〕、C-反应蛋白〔CRP(mg/L):130.21(35.74,210.86)比17.90(3.11,50.23)〕、降钙素原〔PCT(mg/L):1.46(0.45,13.12)比0.04(0.02,0.07)〕、乳酸脱氢酶〔LDH(μmol·s-1·L-1):4.80(3.34,7.37)比3.77(2.99,5.12)〕、肌酐〔Cr(μmol/L):72.9(69.6,627.5)比68.4(55.5,81.9)〕、D-二聚体〔mg/L:0.86(0.56,3.32)比0.39(0.33,0.58)〕和胸部CT磨玻璃不透明影〔77.8%(7/9)比35.0%(72/206)〕、局部斑片状影〔55.6%(5/9)比17.5%(36/206)〕、双侧片状影〔100.0%(9/9)比49.5%(102/206)〕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均P<0.01),淋巴细胞计数〔LYM(×109/L):0.6(0.5,0.8)比1.3(1.0,1.6)〕、Na+ 〔mmol/L:136.1(131.0,136.8)比138.8(136.5,140.4)〕、Cl- 〔mmol/L:97.7(92.7,100.9)比102.7(100.2,104.3)〕、二氧化碳CO2 (mmol/L):23.0(20.6,28.5)比29.2(27.7,30.9)〕水平均明显低于生存组(均P<0.05)。③新冠肺炎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新冠肺炎组WBC、NEU、LYM、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Cl-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LR、CRP、K+、CO2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新冠肺炎早期症状以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为主,高龄和有基础疾病可能是影响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死亡组和生存组实验室检查指标(WBC、NEU、LYM、CRP、PCT、LDH、Cr)在疾病早期就已经表现出明显异常,对早期预测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WBC、NEU、LYM、PLT、RDW-CV、RDW-SD、CRP、Cl-、K+、CO2)在新冠患者与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的鉴别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实验室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CMN)恶变多发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GCMN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各项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综合影像学、病理学、骨髓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学等多项检查及临床症状,该例患者诊断为GCMN恶变并肝脏、骨髓转移。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恶变骨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穿刺涂片形态学检查。从临床症状、病理诊断、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综合分析考虑为恶性黑色素瘤骨髓转移。

  • 标签: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骨髓细胞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性骶髓炎所致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罕见,本院收治1例,男性,年龄86岁,以带状疱疹感染后排尿困难、排便功能异常6个月就诊,行骶神经调控手术。永久刺激器植入术后随诊3个月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及粪失禁症状消失,恢复控尿功能。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骶神经调控 骶髓炎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颗粒化"碎石取石术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输尿管软镜下"颗粒化"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77例,结石直径2.0~4.1 (2.6±0.5) cm,钬激光下将结石击碎成4~6 mm直径的结石颗粒,再用取石网篮套取出来。结果总体一次入镜成功率92.2%(71/77),入镜后顺利碎石取石,术后第1天即刻结石清除率为70.1%(54/77),随访至术后4周总体结石清除率为75.3%(58/77);19例残余结石中,有14例行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2例行输尿管硬镜手术,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未作进一步处理,随访至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8.3%(68/77)。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4.3%(11/77),其中输尿管损伤2.6%(2/77),术后发热7.8%(6/77),石街形成3.9%(3/77)。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颗粒化"碎石取石术治疗≥2 cm的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广大临床医师借鉴。

  • 标签: 尿路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评估我国临床医生对"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掌握和认知程度,以期对更新、制定诊疗规范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国115座城市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1 500名结直肠肿瘤相关专业的医生。调查包括的指南规范为:(1)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7版;(3)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结肠癌诊疗指南2017.V1;(4)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直肠癌指南。调查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两个时间段进行,第1阶段问卷包含4个维度(指南认知、检测与诊断、病理与分期、治疗),发放问卷1 500份;第2阶段问卷包含3个维度(基本情况、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学术期望),发放问卷350份。结果数据分类变量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第1阶段回收有效问卷1 472份,问卷有效率98.1%(1 472/1 500);第2阶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7份,问卷有效率96.3%(337/350)。第1阶段调查中,结直肠相关专业的医生对各种指南规范都有一定的知晓和依从,但其中最为熟悉的是NCCN指南,医生熟知比例为90.7%(1 335/1 472)。在检查和检验维度方面,回答总体正确率为64.1%(944/1 472),一线城市医生的回答正确率为55.6%(148/266),低于二、三线城市的59.1%(182/308)和72.9%(369/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40,P<0.001)。60.0%(883/1 472)以上的医生清楚分期检查和病理检查的规范要求,但在直肠癌局部分期检查方面,选择盆腔MRI的一线城市医生比例低于其他城市医生[51.5%(137/266)比65.6%(202/308)、63.2%(320/506)和61.2%(240/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6,P<0.001)。在检查检验及病理分期的维度方面,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生之间认知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的维度,对于cT3以上的中低位直肠患者,79.8%(1 175/1 472)的医生认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治疗是必要的选择。46.3%(681/1 472)的医生对于伊立替康不能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仍然概念模糊,其中包括了60.3%(433/718)的外科医生和31.4%(225/716)的内科医生。第2阶段调查中,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93.8%(316/337)的医生认可转化治疗,95.3%(321/337)的医生在制定治疗策略时,依据临床指南。在学术期望调查方面,临床医生关注的外科问题较实际,79.2%(267/337)的医生希望了解转移性结直肠癌转化治疗的最佳方案;而关注的内科问题更具探索性,80.1%(270/337)医生关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靶向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顺序。结论此次调研对国内结直肠癌诊治现状有了初步了解:(1)目前国内结直肠癌诊疗规范选择较多,但医生对国内指南的掌握程度不及NCCN指南;(2)城市之间对指南规范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3)规范指南的推广应注重基础概念和理论;(4)应重点规范化推广结直肠癌的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5)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转化治疗等理念认知度较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指南 认知 抽样调查
  • 简介:摘要尿道皮肤瘘是尿道下裂常见的并发症,反复行尿道下裂修补术会导致阴茎皮肤缺少和周围组织覆盖不足,最后形成顽固性尿道皮肤瘘。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多次修补失败的阴茎段尿道皮肤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采用人工蹼状阴茎的方法进行瘘口修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无瘘口复发,排尿通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

  • 标签: 尿瘘 尿道皮肤瘘 人工蹼状阴茎 修补术
  • 简介:摘要报告1例睾丸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伴肺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例。患者,26岁,行患侧睾丸切除术,术后放疗并定期随访,术后5年出现肺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睾丸成人型粒层细胞瘤具有恶性潜能,一旦出现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睾丸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消化道肿瘤致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外科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43~56岁)使用阿帕替尼后,均出现了口腔黏膜炎,2例患者出现4度口腔黏膜炎;2例患者出现3度口腔黏膜炎;1例患者出现2度口腔黏膜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包括综合化心理护理、严密用药指导、个性化饮食方案、全面的健康知识宣教等。结果2例4度口腔黏膜炎患者疼痛程度迅速缓解,2 d后即可经口进食;5例患者3~5 d 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表现是关键,给予正规的治疗和综合化护理,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是护理要点。

  • 标签: 阿帕替尼 口腔黏膜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46 X,i(X)(q10)Turner综合征合并马蹄肾及右侧重复肾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和双肾囊肿,并继发右肾结石、积水形成的女性患者。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右下肾部分切除术+右下肾肾盂切开取石和肾盂成形、内引流术+峡部离断成形术。有效解除UPJO,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当Turner综合征合并马蹄肾伴UPJO时,开放式肾盂成形术伴峡部离断和肾固定术仍是经典的术式。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马蹄肾 重复肾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脾切除术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脾切除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16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8年入院。患者于青少年期发病,以反复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减少为主,感染症状较轻,脾肿大,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减低,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给予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后行脾切除术,脾脏病理示脾功能亢进,术后血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合并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在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的前提下,对于反复血细胞减少的脾肿大患者,脾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血细胞减少 脾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肾病表现为肾囊性占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收治的1例表现为肾囊性占位的IgG4相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4个月。CT尿路造影检查:左肾下极实质内见圆形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示占位呈轻度强化,内见分隔及絮状延迟强化影,考虑左肾下极囊性占位(Bosniak Ⅲ级)。MRI增强扫描检查:左肾下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病灶皮质期强化不明显,实质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分隔样强化,考虑左肾下极囊性肾癌可能。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行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左肾占位呈灰白色、囊实性,边界不清,镜下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增生性病变伴囊性变及淋巴滤泡形成,部分区域纤维组织增生和血管闭塞;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浆细胞IgG4(+)>50个/HPF,IgG4/IgG>40%。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IgG4相关性肾病。术后2周血清IgG4 0.71 g/L(正常值0.03 ~ 2.01 g/L)。术后3个月复查胸、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无其他器官受累,血清IgG4水平正常,未予辅助治疗。结论IgG4相关性肾病可表现为囊性占位,在影像学上与复杂性囊肿或囊性肾癌等疾病难以区分,全身其他脏器累及情况评估、血清IgG4水平检测、肾穿刺活检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肾病 IgG4相关 肾囊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反复漏诊的先天性左肾动静脉瘘(RAVF)伴左肾多支动脉合并椎骨侧弯畸形病例。患者因反复血尿1年于2020年8月29日入院。外院行两次输尿管软镜检查、入院后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均未明确血尿病因。通过仔细阅读增强CT检查图片发现肾窦下极血管结构紊乱,血管迂曲成团,肾盂周围也可见扩张迂曲血管,考虑血尿原因为肾脏血管畸形引起。为查明病因,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提示先天性左肾RAVF伴左肾3支供养动脉,行动静脉瘘供养动脉栓塞治疗。对于常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排除肿瘤、结石、结核、凝血功能异常等病因的大量肉眼血尿患者,应考虑先天性肾脏血管畸形可能,需行DSA检查。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先天性RAVF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尿 先天性 肾动静脉瘘 椎骨 畸形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以发热、大量血尿为主要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男,58岁,因发热、头痛、乏力等多系统症状就诊,诊断为发热原因待查、肺部感染、胆囊炎、低白蛋白血症,予抗感染、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3周后出现严重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肾盂积血、心包、胸腔积液,增强CT检查示:腹主动脉分支、双肾和胰腺动脉多发小动脉瘤,明确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血尿有效控制,全身状况改善。随访2个月,患者病情稳定。

  • 标签: 血尿 结节性多动脉炎 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8日收治1例A型血友病合并左肾重度积水、左肾急性出血患者。患者因左侧腰背部疼痛6 d入院,既往有A型血友病家族遗传史。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95.0 s(参考值22.7~31.8 s),Ⅷ因子活性(FⅧ∶C)3.2%(参考值70%~150%)。B超检查:左肾重度积水。肾图:左肾无灌注、无功能、无排泄;右肾灌注可,功能代偿性增高。全腹CT平扫检查:左肾内见不规则斑片状稍高密度影,考虑出血。诊断为左肾重度积水并出血,A型血友病。经多学科会诊,于围手术期应用人凝血因子Ⅷ治疗。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左肾切除术,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术后随访20个月,无血尿和腰痛症状,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正常。

  • 标签: 血友病A 凝血因子 腹腔镜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网络报告(简称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分布及特点,追踪疑似病例最终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4至2018年进行网报的江苏省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为调查对象,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5日《职业病报告卡》的上报情况为依据,对疑似病例及最终确诊病例的分布特点和上报机构进行分析。结果2014至2018年江苏省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共312例,不同年份网报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确诊病例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15年较多。网报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病例中男性236例(75.6%),主要分布在制造业,246例(79.1%)从事操作工。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全部集中在私营企业,229例(73.4%)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病例数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宿迁111例(35.6%)、扬州79例(25.3%)、淮安50例(16.0%)。2014至2018年江苏省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最终确诊19例,确诊率为6.1%。结论江苏省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以男性、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居多,且网报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的最终确诊率较低。

  • 标签: 铅中毒 职业病 疑似职业病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华法林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监测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所有ME报告,从中筛选出华法林ME报告,对ME的分级、错误内容、引发错误人员、发现错误人员和引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设定时段内监测网共收到我国13个省市30家医院上报的ME报告59 987例,其中华法林ME报告149例(0.3%),涉及患者149例。149例患者中男性94例(63.1%),女性55例(36.9%);年龄2~87岁;华法林用药指征为心房颤动者7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47例,深静脉血栓10例,肺栓塞10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轻型ME 132例(88.6%),严重型17例(11.4%),其中1例死亡。华法林ME内容以用量错误居首位,占29.5%(44/149);其次为给药频次错误,占26.2%(39/149);再次为品种错误,占22.2%(33/149)。149例ME中,引发错误的人员为医师者102例(68.5%),药师25例(16.8%),患者/家属22例(14.8%)。医师引发的102例ME中,94例被药师或护士拦截,未被拦截的8例均为严重型ME[药物选择错误(未基于药物相互作用选择药物)7例,用量错误1例];药师引发的25例ME中,24例被护士、医师或患者/家属拦截,未被拦截的1例为用量错误(严重型ME),经临床联合抗凝治疗,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患者/家属引发的22例ME中,14例被医师、护士或药师拦截,未被拦截的8例均为严重型ME(用量错误1例、给药频次错误2例、品种错误5例),其中用量错误1例死亡。共132例ME被及时发现而成功拦截,发现错误的人员中药师61例,占46.2%;护士53例,占40.1%;医师10例,占7.6%;患者/家属8例,占6.1%。引发错误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欠缺,占57.1%(85/149);其次是疲劳、看错、机器故障等占22.8%(34/149);再次是技术不熟练,占13.4%(20/149)。结论华法林ME内容以用量错误居首位,品种错误和药物选择错误引发的严重型ME较多。药师在发现和拦截华法林ME中起着重要作用。知识欠缺是引发错误的首要因素。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相互作用 用药错误 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