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不同手术方式下的自发气胸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9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8月,分为3组进行比较,A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并选择同一种护理干预。结果采用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采用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同手术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同时也说明,自发气胸患者,采用腔镜治疗的效果较高,在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其健康。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自发性气胸 护理效果
  • 作者: 王君言 郑鹤琳 丁媛 周娟 唐雪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中心,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自发寰枢椎半脱位(AAR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资料,合并AARS(脱位组)及未发生AARS(对照组)各60例,并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点。结果KD患儿8 365例中合并AARS共60例(0.72%),好发于急性期,好发年龄为3~6岁(P<0.001),其首发临床表现为发热伴颈部活动受限(100.00%)、颈部包块(66.67%)、斜颈(21.67%)、颈痛(11.67%)。颈部CT或X线示AARS表现,部分伴颈部软组织增厚、肿胀。脱位组患儿唇红皲裂(P=0.01)和颈淋巴结大(P<0.001)较对照组显著,中性粒细胞绝对和相对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颈部B超较对照组颈软组织肿胀、增厚更明显(P<0.05),但2组患儿在冠状动脉病变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牵引可一定程度缓解患儿颈部症状,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结大、唇红皲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高和颈部软组织的肿胀、增厚是KD合并AARS的危险因素,但该合并症不增加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无应答风险,KD抗炎治疗是关键,患儿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川崎病 颈淋巴结炎 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AT评分对自发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sICH患者93例,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和预后不良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入院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T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AT评分对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收缩压、白细胞计数、高血压病并发症、急诊BAT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OR=1.024,95%CI:1.002~1.046,P=0.035)、急诊BAT评分(OR=2.640,95%CI:1.445~4.825,P=0.002)可准确预测sICH患者预后不良;ROC曲线分析显示,BAT评分预测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792,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76.5%,收缩压预测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701,敏感度为55.2%,特异度为88.2%,BAT评分联合收缩压预测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35。结论BAT评分、入院收缩压能更准确地预测sICH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二者联合预测sICH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效能更高。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急诊 BAT评分 收缩压 ROC曲线 预后
  • 简介:对46例老年自发气胸的临床资料与同期56例中青年人自发气胸作对比分析,自发气胸 误诊 治疗,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老年自发气胸46例(老年组)与同期收治的中青年自发气胸56例(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 标签: 原因影响 因素分析 影响疗效
  • 简介:急性自发脑实质出血临床上较常见,多以CT扫描作为诊断手段,我们对80例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自发脑实质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点及其血肿的演变规律,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急性自发性脑实质出血 CT表现 追踪 影像 临床资料 CT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入胸腔治疗自发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自发气胸病人,均先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入胸腔,置管后接水封瓶,部分辅以持续负压引流排气。结果62例自发气胸治愈60例,无效2例,治愈率96.7%,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入胸腔治疗自发气胸,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引流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50例经CT或腰穿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经过治疗,临床治愈38例,合并脑梗塞、脑积水症状明显好转、生活部分自理6例,遗留严重残疾1例,死亡5例,3例死于再出血,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结合辅助检查共同判断方能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一旦该病得以确诊,应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自发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县局病情预后。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肝硬化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列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体征并行血常规、肝功能、腹水常规检查、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高度敏感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情预后。结果经统计显示,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以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但无典型临床体征;经病原菌培养鉴定以革兰氏阴性菌及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株,药敏试验显示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较好的敏感性;经治疗后,痊愈19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死亡5例,总有效34例(73.91%)。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SBP,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且该类疾病患者预后较差致死率相对其它疾病而言较高,因而及早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是改变其病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肝硬化 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菌培养 药敏试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目的探讨自发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共30例自发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资料。其中有28例经胸腔闭式引流而康复。结论自发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有效方法,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观察 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用于自发气胸治疗中,对两种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 对我院收治的 98 例自发气胸患者分组研究,手术组实施手术治疗,保守组给予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保守组在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止痛药使用等指标与手术组相比,均存在优势( p<0.05);保守组气胸复发率为 34.69%,手术组为 2.04%,两组相比明显手术组更低( p<0.05)。结论:保守治疗可缩短气胸患者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但手术治疗可减低自发气胸患者复发率,临床在治疗自发气胸患者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综合护理措施对自发气胸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自我院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气胸患者76例,其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比较两组自发气胸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发气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其护理效果显著,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自发性气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早产临床结果,从而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方法研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30例,为实验组;自发早产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结果与胎儿的生命健康。结果经对比可知,实验组产妇剖宫产和发生并发症人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产妇,且实验组新生儿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并发症及病死率均大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早产对胎儿的生命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的产前监护以及产前检查对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有重大意义。

  • 标签: 重度子痫前期早产 自发性早产 临床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用于自发气胸治疗中,对两种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自发气胸患者分组研究,手术组实施手术治疗,保守组给予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保守组在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止痛药使用等指标与手术组相比,均存在优势(p<0.05);保守组气胸复发率为34.69%,手术组为2.04%,两组相比明显手术组更低(p<0.05)。结论保守治疗可缩短气胸患者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但手术治疗可减低自发气胸患者复发率,临床在治疗自发气胸患者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发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91.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9.6%,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应用于自发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存活率,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自发气胸患者,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观察临床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自发气胸患者95例。针对所有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在此过程中配合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自发气胸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完成护理后分别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自发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完成护理干预后,患者肺复张时间为2天-27天,平均时间为(6.9±2.5)天。未表现出死亡的患者。所有患者全部成功治愈,对患者进行为期7个月-3年的出院随访,患者未表现出疾病复发的情况。在上述几方面,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自发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有效促进气体排除以及吸收,促进裂口早期愈合,临床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成功率。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