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甲基纤维素和山梨醇分别添加到半纤维素中制备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复合膜及半纤维素-山梨醇复合膜,对复合膜的成膜性和强度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山梨醇混合溶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混合溶液粒径先增大后减小;Zeta电位则随着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先降低后提高,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5%时,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混合溶液的Zeta电位达到最小值。当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5%时,可形成完整的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复合膜,增加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复合膜强度提高;当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5%时,复合膜强度最大,但继续增加甲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复合膜强度降低。山梨醇质量分数为35%~50%时,可形成完整的半纤维素-山梨醇复合膜,且随着山梨醇质量分数增加,复合膜强度降低。

  • 标签: 半纤维素 甲基纤维素 山梨醇 复合膜
  • 简介:利用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以毛霉蛋白酶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蛋白酶微胶囊,用于干酪制备,促进其成熟。在干酪成熟过程中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添加蛋白酶微胶囊的干酪中水溶性氮提取液,并对色谱峰的分布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干酪成熟期间,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亲水性小分子质量肽含量逐渐增大;亲水性中分子质量肽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大分子质量疏水性肽的含量无太大变化。

  • 标签: 干酪 蛋白酶微胶囊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介绍了棉针织物柔软整理工艺和悬垂性、折皱回复性的测试方法,测试并分析了柔软剂种类对全棉针织物的悬垂性和折皱回复性的影响,通过悬垂性和折皱回复性的测试结果来评价柔软性能。结果表明,TF-449A和TF-445B柔软剂的柔软性能优良。

  • 标签: 柔软剂 针织物 柔软整理 折皱回复性 悬垂性
  • 简介:翻折领的作图方法与领座息息相关,本文将从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上分析翻折领本质,从而得出制图关键及翻领松量的把握,最后将运用分析结论制作领座大于3cm的翻折领结构图,给学者在翻折领制图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翻折领 立体造型 结构图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南京城北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和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南京城北1家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病例信息和粪便标本,对标本中肠道病毒、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进行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583份标本中,病毒检出率为31.73%(185/583),其中诺如病毒110份;病原菌检出率为2.57%(15/58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份;不同季度之间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为发病高峰期;可疑食物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感染的主要病毒为诺如病毒,其次为轮状病毒;病原菌感染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加强健康宣教和卫生管理,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制度,提高监测水平,增强食源性疾病防控能力。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哨点医院 监测 诺如病毒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1—2015年河北省瓶(桶)装饮用水产品的检验报告进行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况。方法分析2011—2015年河北省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瓶(桶)装饮用水产品检验报告共计317份,统计各产品合格率和主要不合格项。结果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87.50%(35/40)、94.03%(63/67)和80.48%(169/210),总合格率为84.23%(267/317)。主要不合格项为标签、溴酸盐和菌落总数。结论瓶(桶)装饮用水产品不合格率较高。

  • 标签: 瓶装饮用水 市场准入 检验 溴酸盐 菌落总数 亚硝酸盐
  • 简介:为了解市售水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ZJGSUCD03菌株与创伤弧菌CICC21615菌株对小鼠脏器毒性大小和主要感染部位的差异,将两菌株分别稀释到6,7,8lg(CFU/mL),按照0.2mL菌液/g体质量给小鼠腹腔注射。小鼠肝脏、脾脏、肾脏和血液无菌穿刺培养,确定腹腔感染后的靶器官,HE染色观察肝脏和脾脏组织损伤情况,测定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创伤弧菌后,两菌株最大剂量组肝脏系数显著高于同菌株其他剂量组和对照组。最大剂量组的小鼠肝脏细胞空泡变性明显,内部结构被破坏,细胞膜破裂;脾脏组织细胞间隙增大,出现大量白色斑点,脾脏组织疏松明显;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增加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减少量与其他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MDA含量差异不显著。小鼠腹腔感染创伤弧菌后,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少量分布在肾脏。研究表明,ZJGSUCD03对小鼠脏器的毒性弱于CICC21615,经腹腔感染后主要靶器官为肝脏和脾脏。

  • 标签: 创伤弧菌 急性毒性 组织损伤 肝脏生化指标 靶器官
  • 简介:通过天然产物系统研究方法,对玫瑰花进行系统预试,对其中的活性成分作出初步定性判断。同时,按照国标方法对玫瑰花部分营养保健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玫瑰花呈弱酸性,可能含有酚类化合物、鞣质、糖、多糖和苷、甾体、花青素、维生素C、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不含强心苷、蒽醌类化合物。分析得花青素为玫瑰花红的主要成分,并对花青素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花青素稳定性影响最小;酸性条件下,温度越低.酸性花青素越稳定。

  • 标签: 玫瑰花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花青素的稳定性
  • 简介:里氏木霉RutC—30是一种腐生丝状真菌,能分解不同植物材料产生多种酶类。在里氏木霉RutC—30发酵过程中加入5%魔芋精粉时,β—甘露聚糖酶酶活有显著提高;加入5%果胶时,果胶酶酶活也有所提高。然而添加果胶时产生的其他4种NSP降解酶酶活比添加了纤维素粉和魔芋精粉的都要低。此外,添加不同底物诱导物对里氏木霉RutC—30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β—葡聚糖酶和木

  • 标签: 魔芋精粉 酶活 果胶酶 β—葡聚糖 生丝 发酵过程
  • 简介:目前,创业教育游离于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以外,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从课程开发层面看,专业教育缺乏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动力,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也阻碍了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倡导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更加符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开发组织的协调以及当前课程开发技术的发展为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

  • 标签: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课程开发技术 课程目标
  • 简介:2000~2001年对吉林省11个国营养鹿场人工饲养的梅花鹿三杈茸和二杠茸的各种氨基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杈茸中的16种氨基酸除了酪氨酸和异亮氨酸外,其它14种氨基酸均略高于二杠茸,故三杈茸的氨基酸总量也略高于二杠茸,分别为49.72%和45.88%,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还表明,在三杈茸和二杠茸的16种氨基酸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79%和6.9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

  • 标签: 梅花鹿 三杈茸 二杠茸 氨基酸 含量 中药材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快,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我市曾发生一起导致3次行政诉讼的食物中毒案件,该案中卫生部门的各项具体行政行为均成为管理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对象,在我市的食品卫生行政管理活动中相当少见。该案在诸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反思和在今后工作中值得进一步重视之处。

  • 标签: 食物中毒案件 食品卫生行政管理 行政诉讼法
  • 简介:从青岛海藻化工厂海带浸泡液中分离得到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XCH-1)。在有氧条件下。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并且粘度很大。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该菌胞外多糖理化性质的研究报道。实验用KlebsiellaoxytocaXCH-1胞外多糖为化学均一物质。用气相色谱分析分析KlebsiellaoxytocaXCH-1胞外多糖单糖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由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

  • 标签: KLEBSIELLA oxytoca XCH-1 胞外多糖 气相色谱
  • 简介:目的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的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最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的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浙江省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为维护公告的权威性,对河南省安阳市1996年~2003年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公告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公告呈明显的季节性,且年度间频次不平衡;发布公告的单位不统一;部分公告用语不规范,对被监督单位使用简称.为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应注意公告的规范化问题.

  • 标签: 卫生监督监测 2003年 1996年 安阳市 管理对策 食品
  • 简介:本实验从包装车间不同生产线的洗瓶机出口顶板等16个取样点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了9种不同菌落形态及细胞特征的细菌。对其16SrDNA测序后进行了鉴定,并对不同取样点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包装过程对啤酒具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种类、特性,为防止啤酒在包装工序受到二次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洗瓶机 16S RDNA 测序 菌落 二次污染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部分食品中重金属、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有机氯及菊酯农药残留以及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污染现状,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控制。方法按GB/T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检测铅、镉、汞、有机氯及菊酯农药残留、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结果39份样品中铅超标5份;镉和汞无超标样品。50份蔬菜样品中检出毒死蜱农药残留1份,超标1份;氯氰菊酯农药残留2份,超标1份。10份茶叶样品中检出联苯菊酯农药残留1份,无超标样品。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有机氯及菊酯农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均无检出。结论大连市部分水产品中铅含量较高,污染较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控制污染。农药残留水平较低,只在个别蔬菜和茶叶中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 标签: 食品 化学污染物 监测 重金属 农药
  • 简介:纳米纤维素具有可再生性、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是当前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对有关纳米纤维素的相关论文、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国内纳米纤维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检索关键词为纳米微晶纤维素、纳纤化纤维素、微纤化纤维素、细菌纤维素,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01~2015.10。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后,纳米纤维素研究发展迅速,论文发文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并进入技术成长期;2010年后,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升,纳米微晶纤维素和细菌纤维素的相关专利数量增长明显;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的申请数量快速增多。

  • 标签: 纳米纤维素 纳米微晶纤维素 纳纤化纤维素 微纤化纤维素 细菌纤维素
  • 简介:用GC-MS分析方法对蜂胶中醇溶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经提取、除蜡、浓缩,采用HP-5石英细管柱进行分离,共鉴定出86个化合物,其中有9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到39.73%,还有大量的有机酸、萜烯类化合物,对于评价蜂胶类产品的保健功能和质量标准制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蜂胶 GC-MS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的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70.1%(150/214),毒素引起的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的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的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的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的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的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和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最多的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对苏州市13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的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