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更好地研究牙龈卟啉菌(Prophyromonasgingivalis,Pg)表面蛋白(Surface-associatedproteins,SAP)的生物活性,实验用SAP体外刺激小鼠颅骨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a2+和IL-6的含量.同时,采用ELISA和MTT法分别测定SAP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和诱导的脾细胞转化程度.结果显示:一方面SAP是体外诱导骨吸收和前炎性因子合成的介质;另一方面SAP免疫的小鼠产生了抗SAP特异性抗体和脾细胞特异增生反应.这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SAP诱导了实验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 标签: 牙龈卟啉菌 表面蛋白 生物活性 免疫原性 PgSAP 分离
  • 简介:<正>以0,1为元素所构成的n阶方阵A=(aij)n×n,i,j=0,1,2,…n-1,其元素之间的加法与乘法运算按下列方式:则称A为布尔矩阵,文[1],[2]对这类矩阵的性质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介绍,文[4][5]给出了经典循环矩阵可约性和本原性的条件,本文给出了另一类循环布尔矩阵的可约性和本原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设g是一个非负整数,一个n阶g-循环矩阵A=(aij)n×n是一个这样的矩阵,除

  • 标签: 布尔矩阵 可约性 本原性 循环矩阵 乘法运算 充分必要条件
  • 简介: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ENi(en)2]6E(VO)12O6B18O19(OH)3].6H2O多钒硼酸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三方晶系,R-3空间群.测试了晶体的IR光谱和TG曲线,用循环伏安法详细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及电子转移机理,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其电子转移数分别为单电子和三电子.

  • 标签: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多钒硼酸盐 簇合物 氧化还原性质
  • 简介:用直接法合成了以锰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和钨的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和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5,6[MnM(OH2)W11O39]*xH2O(M=Mn2+,Fe3+,Co2+,Ni2+,Cu2+,Zn2+和Cd2+),采用IR,UV,XRD和XPS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测定了其系列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得出系列配合物的氧化性顺序,同时讨论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 标签: 中心原子 三元杂多配合物 合成 氧化还原性 直接法
  • 简介:象形声音把自己比喻成一种动物,是什么?为什么?答:小猴子,因为我本人就挺瘦的,而且喜欢不停的折腾。

  • 标签: 木子美 动物 网络 天涯论坛
  • 简介:研究了一个系列的稀土杂多化合物K17[Ln(As2W17O61)217-]·xH2O(Ln=La、Ce、Pr、Nd、Sm、Eu、Gd、Tb、Dy、Tm和Yb)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用这些化合物制备的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性质。发现这些稀土化合物的极谱半波电位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双峰变化并与pH值有关,且用这些化合物制备的修饰电极对NO2-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镧系元素 电催化 亚硝酸根
  • 简介:含有ONO给体原子的N-邻甲氧基苯甲酰基水杨酰肼配体与[VO(acac)2]在乙醇中反应得到钒(V)酰配合物VO[(C15H12N2O4)(OC2H5)].标题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0.89411(5)nm,b=1.0063(2)nm,c=1.0392(2)nm,α=110.171(7)°,β=95.219(3)°,γ=93.822(2)°;V=0.8692(2)nm3,Z=2,R1=0.0513,wR=0.1532.研究结果表明:钒原子具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钒酰氧原子处在锥顶位置,配体的3个给体原子与溶剂分子形成锥底平面.

  • 标签: 配合物 | 合成 晶体结构 氧化还原 钒酰配合物
  • 简介: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各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了目标,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教学的必然要求.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更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问题,从而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呢?1从教材出发,

  • 标签: 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 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实例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