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Binswanger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痴呆,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明显下降。神经病理方面的改变除了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外,还有胶质细胞的攻变:近年的研究证明,慢性脑缺血后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异常活跃,缺血性脑损伤所激发的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极其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和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范围。

  • 标签: 慢性脑缺血 胶质细胞损伤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 BINSWANGER病 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桥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2.09±1.62)Hzvs(7.35±0.98)Hz,P〈0.05;(4.09±0.34)Hz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桥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桥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桥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广泛变性及损伤

  • 标签: 羟基多巴胺类 黑质 脑桥脚被盖核 帕金森病 神经元
  • 简介:目的: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7、14、21d时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体细胞的增殖速度。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显微镜观察确定新生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在7-14d时明显增加,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1d时恢复正常水平。新生细胞大多迁移入颗粒细胞层,并分化为神经元。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可增强每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的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浓度改变以及齿状回局部微环境变化有关。

  • 标签: 成年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齿状回 溴脱氧尿苷 神经前体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性大鼠在坐骨神经损伤后,移植嗅鞘细胞。通过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培养的嗅鞘细胞应用到坐骨神经断端。观察神经损伤后3d、7d、14d和21d大鼠TUNEL标记阳性细胞百分比变化,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免疫组化呈现GAP-43的规律性表达,但实验组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差异;实验组凋亡细胞数量也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在本实验设计条件下,嗅鞘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观察钙调蛋白抑制剂w_7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皮质神经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120只)皮质神经元,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染色方法确定神经元的比例;添加不同浓度的NMDA,制备细胞损伤模型,MTT法评估细胞生存力;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NMDA)、不同剂量w-7保护组(25、50、100μmol/L),MIT法评价细胞生存力;对上述各组进行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上述各组神经元的p38MAPK和NF-kBp65表达情况。结果①以NSE抗体标记培养的神经元,阳性神经元的比例为90.86%。②不同浓度的NMDA对培养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0μmol/L的NMDA对细胞的损伤以凋亡为主,以此剂量做后续实验。③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的吸光度(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损伤组比较,w-7各保护组A值均升高(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凋亡细胞,保护组随着w-7剂量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量减少。(5)WesternBlot结果显示,w-7可以使p38MAPK和NF-KBp65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w-7可能通过降低p38MAPK和NF.KBp65的途径,对NMDA诱导的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 标签: 钙调蛋白 脑损伤 N一甲基天冬氨酸 凋亡诱导因子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往往都过急、过重,同时患者的病情往往都十分复杂,且病情发展速度快,必须要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不然必然导致患者的死亡,或者重度受伤难以恢复。通过上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手术配合及护理分析,笔者发现,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抢救人员必须按照颅脑外伤的基本救治原则,科学的对抢救人员进行指责分工,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抢救工作,这也就要求抢救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术,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 抢救
  • 简介:经常使用止痛药对听力有损伤的副作用。当你考虑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时,可能不会想到非处方止痛药也会有这些副作用。但在哈佛大学主办的最新一期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可能对此影响很大。这项研究表明,每周服用止痛药至少两次的女性,其听力损伤的风险更大,更频繁的使用会使这个风险增加到高达24%。这项研究结果与另一项对男性听力损伤的研究相似,在该研究中,还发现阿司匹林也对听力有损伤

  • 标签: 听力损伤 止痛药对 对乙酰氨基酚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哈佛大学
  • 简介:心脏电复律是心血管领域中较常见的一种急救措施,其迅速、安全终止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特性是药物治疗所难以替代的。它可以给患者带来第2次生命,但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损伤。本文46例患者选自1997年1月~2000年1月成功除颤患者,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进行观察,探讨电复律与心肌损伤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6例电复律成功者中,男24例,女

  • 标签: 心脏电复律 心肌损伤 心电图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ALl)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9年2~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l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67±8)岁:脑卒中未并发ALI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以及急性期脑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意识障碍、哥拉斯格-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鼻胃管饲、下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等是ALI的重要危险因素;性别、脑卒中类型、病前呼吸道疾病史和有无呕吐无统计学意义。ALI组入院第1天(脑卒中发病第1~3天),ALl的发生率为19%,入院第3天增至81%,第5天高达95%给氧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ALI的重要指标;给氧治疗后,用氧合指数(PaO2/FiO2)反映ALI状况更为准确合理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脑功能损伤严重或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ALI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呼吸功能试验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对颅脑损伤病人痊愈情况的影响。方法将ICU护理组患者与普通病房组患者在感染率、痊愈情况、后遗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率的比较,ICU护理患者的感染率为12.5%,普通病房组患者感染率为53.5%。两组患者感知运动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3.1%和69.0%。两组患者身体功能正常率分别为88.9%和59.2%。两组患者脑外伤痊愈率分别为95.8%和88.7%。两组患者在脑外伤痊愈情况方面差异不是很大。结论颅脑损伤病人ICU护理在感染率、痊愈情况方面明显较普通病房组效果良好,对于病人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颅脑损伤 ICU
  • 简介:德国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一个可以减缓衰老和心脏病发作后心肌细胞死亡的特殊基因。他们确定在老年老鼠中更低活性和心脏病发作后积极性减弱的基因名称为PNUTS。通过提高PNUTS基因的活性,研究队伍减缓小鼠衰老心肌,也降低了心脏病发作后心脏肌肉的受损。该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 标签: 心肌细胞死亡 特殊基因 减缓衰老 损伤 《自然》杂志 发作后
  • 简介: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1次/d,1个疗程包含10次,相邻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7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神经性耳聋耳鸣 治疗 应用
  • 简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引起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等并发症,严重者窒息。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73%。通常认为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是由于损伤脑干或双侧皮质延髓束,但研究发现,皮质、皮质下核团、皮质下行传导纤维、小脑、锥体外系等部位的损伤都有可能造成吞咽障碍。本文对我院2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的267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脑卒中损伤部位与吞咽障碍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损伤部位 脑卒中后 吞咽困难 脑卒中吞咽障碍 脑卒中急性期 吸人性肺炎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经转录后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miRNA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肌缺血后多种miRNA。异常表达,它们在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调控心肌缺血保护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循环miRNAs 心血管疾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国际神经病学联盟(WFN)直属机构国际神经超声研究组(NSRG)和美国超声学会(ASN)亚洲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4—16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召开第15届国际神经超声大会。

  • 标签: 神经病学 超声 国际 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neutotensin,NT)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我院高血压病人60例的NT、NPY。结果:对照组NT、NPY分别为74.3±26.5、145.1±24.2pg/ml.明显低于高血压Ⅱ期病人(135.8±17.4、170.2±27.4pg/ml).P<0.01.0.05。结论:NT、NPY的血浆含量变化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个有益的辅助指标。

  • 标签: NPY 神经降压素 高血压病 神经肽Y 患者 血浆
  • 简介:脑白质颅内分布范围不同,病变后导致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脑室周围脑白质病变多呈帽状、细线状或月晕状。较小的帽状或点状可无症状,进展较慢;深部脑白质病变多呈点状、片状或大片融合状。其病变后进展迅速,可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感波动异常、步态不稳、小便失禁等多方面临床表现,为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家庭问题。

  • 标签: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高血压 高血糖症 血脂异常 血脑屏障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在欧洲超声心动图协会会议上,两组研究人员报道,“无需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应变便可判断由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脏损伤范围”。其中一项研究表明,与肌钙蛋白高峰浓度作为粗略估计以及MRI诊断作为参考相比,超声心动图3D斑点追踪周向应变可独立预测梗塞面积,而第二项来自保加利亚的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2D斑点纵向应变是梗塞面积最佳的预测指标,虽然周向应变和径向应变也显著相关。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MRI诊断 心脏损伤 测量 径向应变 梗塞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