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体外细胞毒性方法,探讨其用于预测中药急性毒性的可能性。方法应用3T3细胞中性红摄取实验、MTT实验检测8种烈性中药的细胞毒性,将测得的IC50值分别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小鼠LD50值进行比较。结果3T3细胞MTT、中性红2种检测方法中,以MTT法的检测结果与体内LD50的相关性较好。结论与3T3细胞中性红法相比,MTT法可较好地预测烈性中药的急性毒性,有望用于中药急性毒性的初筛实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n-PumpCABG,on-pump)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ABG,off-pu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2年7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1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n-pump组和off-pump组,对其术后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ff-pump组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死亡1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6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1.5天;on-pump组并发症20例,住院死亡5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8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3.6天。结论非体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但非体外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比体外循环患者低,ICU住院时间短。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 非体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线粒体一直被认为是细胞能量生产和代谢工厂,正常的线粒体功能是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细胞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需要高能量代谢的骨骼肌和心肌尤为重要。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形成及其分子生物学诊断需要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线粒体疾病的基因双重性,多器官系统特征以及广泛的可识别表型是目前临床诊断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临床诊断障碍,实验室对线粒体多方面的评价可以提供相对充足的证据,包括血液学,组织化学分析手段,神经影像分析,刺激实验检测,组织和细胞的酶学分析以及DNA检测(MancusoM.,2009)。本文就线粒体的功能性评价方法作以下综述,为临床线粒体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可行的方法学手段。

  • 标签: 线粒体 呼吸链 功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4年我院接治的采用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术后恢复各项指标中,ICU治疗时间、心电监测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进食时间和坐起时间在两组差异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对患者术后的疗效分析和随访过程中,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各个方面都优于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

  • 标签: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疗效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4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术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研究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0例,研究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结果实验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35.69min±26.92min<291.64min±26.33min;419.38ml±106.39ml<691.64ml±116.22ml;12.64d±3.21d<19.62d±2.09d;2.60d±0.88d<4.29d±0.75d;14.98d±3.64d<22.61d±2.18d);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13.33%<36.67%);生活治疗总平均分高于对照组(89.64±4.69>72.60±3.54)分,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心脏搭桥术患者应用体外循环不仅利于降低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反搏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适应症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结果心脑缺血性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经过临床观察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微循环障碍引发的头晕、失眠、耳鸣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满意,且安全、病员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适应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环丙沙星对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为合理应用环丙氟哌酸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从医院住院感染患者中采集标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后,进行环丙氟哌酸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环丙氟哌酸体外抗大肠埃希菌活性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环丙氟哌酸对四种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并不理想,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遍耐药。

  • 标签: 环丙氟哌酸 盐酸环丙沙星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炎宝合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为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依据。方法考察肠炎宝合剂和复方黄连素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肠炎宝合剂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52μg/ml和174μg/ml,MBC分别是332μg/ml和363μg/ml;复方黄连素片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68μg/ml和172μg/ml,MBC分别是349μg/ml和351μg/ml。两药作用强度相近。结论肠炎宝合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

  • 标签: 肠炎宝合剂 抑菌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复方丹参片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500ML0.1mol/LHCl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计算复方丹参片的累积溶出度,提取参数(T50,Td,M)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不同批号的复方丹参片溶出度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增加复方丹参片的溶出度测定以控制其质量。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溶出度 崩解时限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分析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进行严密地观察、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灌注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窦炎合剂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分析鼻窦炎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鼻窦炎合剂对以上6种菌种的MIC值分别为31.37mg/mL,62.53mg/mL、15.79mg/mL、15.79mg/mL、7.74mg/mL、62.53mg/mL。结论鼻窦炎合剂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 标签: 鼻窦炎合剂 体外抑菌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MIC)
  • 简介:摘要目的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为模型药物,对bFGF纳米粒体外活性进行考察。方法以鸡胚尿囊膜(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为动物模型,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bFGF原料药为阳性对照组,分别比较高、中、低剂量PBCA-bFGF-NP对CAM血管增生的影响。结果PBCA-bFGF-NP能够促进血管增生;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有明显的差异,而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鸡胚绒毛尿囊膜纳米粒血管生长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广泛地被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手术采用,它能维持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氧供及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体外循环 术中配合 体会
  • 简介:摘要通过对ESLM患者的护理,我们应做到重视健康教育,树立患者排石的信心。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心理护理、清洁肠道、完善相关检查等。术后需注意观察尿液的变化,嘱患者多饮水、加强运动等措施,以促进结石的排出。

  • 标签: 体外碎石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振波碎石治疗的方法来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劝阻病例在碎石术后随访一个星期,经过B超或者线检查结石全部排出,没有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结论,在输尿管结石病例的治疗中选择碎石术方法非常得当,不仅效果明显,同时没有出现不良的并发症。

  • 标签: 体外震波碎石 输尿管结石 并发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6-16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6期
  • 机构:食药总局相关人士在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2015年要着力强化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评估和综合治理,加大飞行检查力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