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观。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8月308例单采血小板治疗患者,分析低频、中频、高频患者的有效率、不同病变患者情况以及频率与血小板注有效率。结果次数增加时临床注有效率下降,肿瘤、外科手术、其他病变患者进行血小板具有较高有效率,后lh、24h中PLT、CCI、PPR对比,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时应掌握患最佳时间,严格把握指征,增加血小板效果。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输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效率的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过程当中,通过加强前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血小板的有效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血小板输注 效率 无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tic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诊治的ITP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对ITP患者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CR(大血小板比率)的参数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MPV、PDW、P-LCR血小板指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Plt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lt、PDW、P-LCR在不同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PV、Plt、PDW、P-LCR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为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平均容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甲性减少的原因。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上按程序进行操作,在标本测试前先进行质控品的测试,并进行手工检验。结果共有16例镜下血小板有大量堆积的患者重新采血,按操作规程重新检测后,结果正常的为11例,为采血不顺利造成。结论了解了影响血小板计数的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有问题的结果,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最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

  • 标签: 血细胞计数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用不同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2015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7人,随机分为四组1)AC组阿司匹林0.3g联合氯匹格雷300mg;2)AG组阿司匹林0.3g联合替格瑞洛180mg;3)ACTF组阿司匹林0.3g、氯匹格雷300mg联合替罗非班;4)AGTF组阿司匹林0.3g、替格瑞洛180mg联合替罗非班。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2小时、服药后24小时、服药后7天测血浆二磷酸腺苷(ADP浓度)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后使用药物常规剂量,观察7天内出血发生率。结果1)ACTF组、AGTF组在服药后2小时、7天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较AC组、ATG组明显降低;2)服药2小时,AG组、AGTF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分别较AC组、ACTF组减低;3)服药后次日清晨及服药后第7天,AC组和ATG组、ATGTF组和ACTF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4)ACTF组、ATGTF组,7天内出血率较AC组、ATG组高;5)AG组、AGTF组,7天内出血风险分别较AC组、ATG组略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前,使用替格瑞类联合其余抗血小板比氯吡格雷起效快。在出血风险小的患者,尽量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替罗非班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26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血小板正常的冠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效果较差,术后更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冠心病 血运重建 抗血小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3-2014年间所有经检测不合格的机采血小板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统计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在2013年分别为61.87%、23.02%、11.51%、1.08%、2.52%;在2014年分别为58.87%、21.21%、9.09%、3.03%、7.7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改善试剂及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机采血小板的不合格率。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报废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使用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血小板低于70×109/L;同时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进行电阻抗(PLC-I,运用RBC/PLT通道),激光法(PLT-O,运用PLT-O/RET通道);使用血涂片瑞氏染色人工镜检;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30例SysmexXT-2000i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与血涂法瑞氏染色结果不相符合。结论①EDTA抗凝剂导致的血小板聚集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假性减少可用手工计数或改用枸橼酸钠抗凝血纠正。②大血小板造成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可用PLT-O纠正。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K2 大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对照组的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显示,治疗后血小板参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有效进行病情鉴别,判断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小板平均体积 大血小板比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治疗方法、妊娠方式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7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症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根据孕妇血小板减少程度确定是否给予特殊治疗以及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结论.多种病症可导致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以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将为常见。孕妇血小板计数大于50x109/L且无产科指征应尽量采用阴道分娩;血小板计数小于50x109/L建议采用剖宫产,并于术前给予特殊治疗。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逐步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逐步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仪器存在的不足仍需传统的手工法和显微镜来弥补。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使用MCS+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使用管路采集血小板。结果本站于2012-2013年共采集机采血小板215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32例﹙14.88%﹚,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精神紧张﹙21.88%﹚、穿刺不当﹙18.75%﹚、枸橼酸盐中毒﹙15.63%﹚、乳糜血﹙18.75%﹚。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失败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血小板保存质量。方法不同温度的研究。结论血小板保存技术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血小板 常温保存 低温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人份血小板后,用75%的低温二甲基亚砜溶液将血小板制成终浓度为5%的血小板,在-80℃冰箱中冰冻保存。取新鲜血小板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各100份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新鲜血小板,P﹤0.05,输入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病人的CCI值增加低于输入新鲜血小板者。相同条件下非血液病组治疗明显优于血液病组。结论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是治疗临床急症血小板减少特别是有出血病人的最佳选择。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血小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重新抽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抗凝,1h后用Sysmex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2次仪器检测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进行比较。结论抽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用EDTAK2·NaF抗凝血检测;有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检测时,须手工显微镜计数,应加强血片的复检。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血细胞分析仪 假性血小板减少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