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关于学校暴力的报道较多,有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世界各国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行为[1,2].而学校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形式有集体和个体之分.

  • 标签: 学校 暴力 学生
  • 简介: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在全球来看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

  • 标签: 校园暴力 国外 暴力事件 作案手段 媒体报道 案件
  • 简介:<正>别误会,我们并不是要为性爱暴力唱赞歌。不过,性欲在成为一种沟通形式之前,首先是一种冲动,它原始、本能,充满攻击意味。现在,这种攻击性也开始成为需要被撩拨的能量。无论男性女性,基本上都有动物性,这是李安导演拍完《色·戒》后的感想之一。电影常常是我们的性爱导师。我们也可以在性爱中加入一些"暴力"吗?性欲首先是一种冲动"今天,当我们讨论美满性爱的必要条件时,总是过分关注柔情蜜意,而忽略甚至忘却了攻击性。"法国性学家布里吉特·

  • 标签: 儿小 性幻想 布里吉特 性伴侣 感觉像 个人成长
  • 简介:摘要和谐医患关系是目前医疗卫生界不可忽视的紧迫问题。本文从传播领域入手,通过对近期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的梳理分析,找寻医患共识点,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一些建议。以期达到缓解医疗纠纷,真正找出形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暴力伤医的矛盾所在,强化暴力伤医事件的预警机制,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氛围。

  • 标签: 和谐 医患关系 暴力伤医
  • 简介:在该法出台以前,虽然对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规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我国《刑法》规定了虐待罪和遗弃罪,但多以“情节恶劣”“情节严重”为条件,

  • 标签: 家庭暴力 解读 《刑法》
  • 简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是全球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0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独立专家专门对暴力侵害儿童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我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且农村高于城市。涉及家庭暴力的故意杀人案件,占到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近10%。目前国际社会对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有以下两种:一是世界卫生组织防止虐待儿童协会((AgainstChildAbuse)的定

  • 标签: 儿童家庭暴力 农村儿童 家庭暴力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危险期病人护理干预措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暴力危险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给予危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预后病人的暴力行为量表分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地降低暴力危险病人急性期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暴力 危险 急性期 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暴力风险相较于其他医疗风险而言,具有危害程度重、防范难度大、社会危害性强的特点。在科学界定暴力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性医院暴力风险防范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借鉴国外暴力风险防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完备的防范体系、建立系统化应急措施的防范对策,以期对综合性医院暴力风险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综合性医院;暴力风险;防范对策
  • 简介:其实,生活中多是家长助长孩子暴力倾向。“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揍他,打伤了妈带他看病!”一位家长送自己4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临走时甩下了这句活。个别家长由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吃亏,便纵容他们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致使幼儿暴力倾向在幼儿园甚至小学里愈演愈烈。

  • 标签: 暴力倾向 管教 变方 幼儿园 孩子 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例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调查发生原因,如何预防。方法分析2009-2010年实习护士202人在工作场所发生心理暴力原因。结果针对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防止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继续发生。结论通过对实习护士发生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调查原因,采取预防,达到避免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目的。

  • 标签: 实习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心理暴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刮宫产虽是挽救胎儿生命的一种手术,但手术操作不当,缺乏临床经验者,在刮宫产术中对胎儿会造成损伤。剖宫产术中,术者徒手经子宫切口向外娩出胎儿时,由于用力或手法不当,均可对胎儿造成徒手暴力损伤。

  • 标签: 刮宫产术胎儿暴力损伤预防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现状,探讨校园暴力行为学校水平和个人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14所公办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年来校园暴力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学生为第一水平,学校为第二水平,拟合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5834名小学生,平均年龄(11.49±1.17)岁,男、女生分别为3281、2553人,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分别为4234、1600人,分别占72.60%、27.40%。在近1年里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率为72.51%(4230/5834);在施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为71.94%(4197/5834),其次为躯体暴力为44.31%(2585/5834);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6.10%(3220/4234)、63.10%(1010/1600);男、女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5.59%(2480/3281)、68.55%(1750/2553)。公办性质学校(OR=2.20)、健康教育不足(OR=1.73)、男生(OR=1.27)、学习成绩一般(OR=1.29)、打网络游戏(OR=1.93)、父母当面吵架(OR=1.56)和打骂的教养方式(OR=1.60)均是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 标签: 暴力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20名护士进行访谈后整理。结论医院暴力已成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通过分析得出对策,希望引起共同关注,设法降低暴力风险。

  • 标签: 护士 暴力事件 调查分析
  • 作者: 王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84-01狂躁症属于情感障碍疾病中的独立单元,其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精力旺盛,言语和活动比正常人多很多,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情绪紧张甚至暴力行为。有暴力倾向的狂躁症患者发病,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安全,甚至会影响到对其他病人的的管理,破坏管理秩序和安全,。可见加强对暴力倾向的狂躁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1躁狂症的临床表现狂躁症患者的核心临床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异常兴奋,在没有受到外界刺激之前,这种异常的兴奋可以是轻松愉快的、兴高采烈的。但是一旦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患者会情绪受挫、易被激怒,在这个状态下,患者容易出现暴力倾向。1.1自我感觉良好。狂躁症患者在发病时,会失去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容易在情绪和行为上失去自身的控制,需要他人的帮助。1.2言语和行动增多。狂躁症患者意志行为增强,经常出现言语和行动的增多,但是其行动和言语并不具备正常人的条理性,言语和行为经常出现前后不相匹配的现象。言语和行为中过分夸大自身的能力。其次,狂躁症患者的行为被干涉后易产生愤怒情绪甚至是暴力行为,其行为尤其是性行为容易失控,行为轻率。1.3狂躁症患者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特征性的表现,患者伴随思维和意志行为上的活跃。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兴奋状态,这种兴奋状态会在患者的情绪、意志行为等各个方面保持协调一致。但在发病严重时,患者的情感、言语和行为会出现不协调一致的症状,可能出现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2狂躁症的诊断标准狂躁症的临床诊断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在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对狂躁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完善的临床解释和阐明。目前的狂躁症患者所做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结果,仅可以为医生的鉴别诊断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患病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1狂躁症患者在发病时主要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相符的极度乐观情绪,其心理变化由愉悦可以上升为欣喜若狂。但是这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容易被外界因素所破坏,轻度患者容易被激怒,重度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2.2症状标准。狂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过高、容易被激怒。具体的症状包含以下标准中的三项,即可被诊断为狂躁症。(1)注意力不集中。(2)语言和行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暴力行为患者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产生暴力行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大体可归于器质性、精神病性和人格障碍三大类,明确疾病类别有助于提高处置暴力行为的效率。

  • 标签: 暴力行为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以期对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发展趋势、给医院带来的不良影响、恶性伤医事件特点、医院应对医疗纠纷和风险防必要途径和有效模式。研究方法从整体而言,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研究方法,用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国内对医患关系的研究成果,找到缓解医患矛盾之有效途径。结果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是诊疗实际结果与患方期待落差大;深层次原因主要为社会矛盾堆积过多;对于暴力伤医事件的责任主体,“医患双方兼有媒体效应导向”为共识。结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是1、要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保证医患双方安全,诚信和谐沟通;2、要建立多种医疗模式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困局,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3、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保障制度,多方力量参与,减轻医疗负担;4、媒体要客观报道暴力伤医事件,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5、提高医生待遇,6、要完善立法,依法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严惩暴力伤医。

  • 标签: 医患关系 暴力伤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