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老子像象现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长1.8、宽0.88、厚0.30米,青石质地.碑石保存完好.分上、下、左下三方面内容.上部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唐玄宗李隆基对老子的赞语;下部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老子像;左下方为落款(见拓片).

  • 标签: 玄妙观 书法家 唐玄宗 颜真卿 李隆基 吴道子
  • 简介:<正>早年在碑刻普查中,于苏州胥门外接官厅建筑垃圾中发现一块“水则”,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该正面上刻“水则”三大字,下刻“七则,水在此极高日俱渰.六则,水在此稍高田渰.五则,水在此上中田渰.四则,水在此下中田渰.三则,水在此稍低田渰.二则,水在此极低田渰.一则,水在此高低田俱无恙”诸字样.

  • 标签: 博物馆 苏州碑刻 普查 胥江 官厅建筑 胥门
  • 简介:<正>范文正公遗像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青石质地,身长2.14、宽1、厚0.34米.碑座长1.23、宽0.50、厚0.48米(见拓片)分上、中、下三方面内容.上为宋代(?)灏撰、宋之才书范文正公真赞;金代大文学家元好撰问范文正公赞;明代吴县知县冯渠跋范文正公像.中为冯渠所画范文正公像;像右侧有明代“钦差提督、监察御史谢廷杰立石”等字样;像左侧署名“长洲县知县邓鹤,吴县知县冯渠镌石”等字样.下为明代范仲淹的十六世孙范惟一“谨奏建并识”、“十六世守祠孙范以益、十七世主奉太学生允恒重督镌”等字样.整个由“郡人吴应祁刻”.该碑记有两个年号:“识”于万历元年(1573),“刻”于万历十三年(1585).

  • 标签: 苏州碑刻 监察御史 博物馆 太学生 范仲淹 万历
  • 简介:<正>况钟像,明代刻石.长0.92、宽0.54、厚0.20米.质地青石.像分上、中、下三部分内容.上为明代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作况钟赞语.共19行,137字,正楷,中为况钟半身像;下为明代吴县儒学训导陈宾的识.共22行,223字.落款年代为明正统士戌冬十月望日.碑石情形完好.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藏品.

  • 标签: 况钟 苏州碑刻 博物馆藏品 兵部尚书 大学士 儒学
  • 简介:<正>吴郡登科题名牌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长1.80米,宽0.90米,厚0.22米,青石质地.碑额字体为篆字,碑文字体为正楷.阳系宋人题刻,共刻有从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6)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见拓片).碑阴为元人所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书《平江路重修苏州儒学记》.此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一、疑难考该阳、碑阴双面刻.如刻于同一时代,这并不奇怪,因为“双面刻”古来就有之.但为什么阳为宋刻,而碑阴为元刻?这是本节试图说明

  • 标签: 苏州碑刻 博物馆 文字体 儒学 北宋 绍兴
  • 简介:<正>朱明寺大德塔,近年出土于苏州虎丘塔塔基填土层.出土时碑石已残,缺失下段(见拓片).残长0.41、宽0.45、厚0.14米.现存碑文共17行,88字,但除“朱明寺大德塔”、“大历四年(769)”、“宝历元年(825)”等字外,绝大都分碑文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经考证,该是目前苏州历史上最早的碑刻实物,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与碑刻实物价值.朱明寺大德塔的出土,填补了苏州历史上唐塔的空白,并为我们研究唐代苏州朱明寺大德塔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朱明 虎丘塔塔基 苏州 史料价值 残碑 碑刻
  • 简介:<正>苏州府约束踹匠系研究清代前期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碑刻.康熙四十年(1701)刻石,长1.83、宽0.99、厚0.24米,青石质地,字体为楷书.现存碑文共31行,行81字.全文记录于下:苏州府约束踹匠康熙四十年江南苏州府正堂加三级石,为公叩宪

  • 标签: 州府 约束 资本主义 碑刻 楷书 江南
  • 简介:汉代雕塑体现出极强的纪念特性,不仅取决于雕塑的尺寸、质地、形状、放置地点和功能,而且也体现在雕塑的形式和风格上。霍去病墓雕塑群是我国雕塑史上的杰作,巨大雄浑的形态、简约朴素的风格和特殊的时代、历史价值使其成为纪念性雕塑的代表之作。

  • 标签: 霍去病墓雕塑群 纪念碑性 风格 年代价值
  • 简介:米芾父子写在苏州的两块朱薇君米芾(元章)及其子友仁(元晖),是宋代著名书画家,有“大米”、“小米”之称。书艺尤高,前人曾有“宋之有元章、元晖,犹晋之有羲之、献之”的说法,可见他们在书坛的地位和影响。米氏父子的墨迹见于刻石者甚多,苏州各园林碑廊中多有...

  • 标签: 朱长文 米芾 米友仁 大成殿 书法艺术 苏州碑刻
  • 简介:<正>1986年11月,笔者在苏州市煤气公司(五卅路同益里内)发现3块太平天国苏州妇女死难,经考证,3为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李鸿章在灭亡太平天国后,为笼络当时苏州人心而制.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反应了太平军攻入苏州后,有损害妇女利益的不良行为.这3块当时砌在煤气公司办公室的墙壁内,离1.5米处有1口井,另还有清代石门柱、石柱

  • 标签: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曾国藩 苏州 办公室 妇女利益
  • 简介:<正>在苏州城中景德路城隍庙工字殿墙上,有一块著名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现已断裂成8小块,亟待抢救.该分正反两面,正面刻《重浚苏州城河记》,记载了清代嘉庆元年(1796)8月至次年5月,苏州城内全面疏浚河道的经过.反面刻有《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图的上部刻有《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引原文如下:

  • 标签: 直图 城隍庙 苏州 疏浚河道 旧志 横河
  • 简介:根据现存碑刻资料,明清时期,朝阳门外的东岳庙集中了北京地区最多的香会组织,其中不少是以行业组织为背景。在主殿岱宗宝殿西侧最北端的《梨园重建喜神殿之》便是由梨园行公会捐立。原址在后罩楼东北角喜神殿前,民国十七年(1928)镌刻。1999年重修东岳庙时,将其挪至西碑林,成为记录喜神殿创建历史的唯一文献资料。碑身高约1.0米,宽近0.68米,16行,行23字,方座,碑额题《梨园重建喜神殿之》,仅阳刻有文字,现抄录如下:

  • 标签: 北京地区 东岳庙 行业组织 碑刻资料 明清时期 文献资料
  • 简介:南京鸡鸣寺现存明代弘治年间的碑刻《重修鸡鸣禅寺记》,是有关明代前中期鸡鸣寺历史的重要史料,早在明代后期修撰《金陵梵刹志》时已经得到重视。通过碑文的完整公布,并查询、分析其中涉及的撰文等人的基本情况、明代洪武年间创建和弘治年间重修的历史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碑刻的价值。

  • 标签: 明代 鸡鸣寺 《重修鸡鸣禅寺记》 王俱《金陵梵刹志》
  • 简介:<正>韩蕲王神道位于苏州吴县灵岩山之西南麓.通高8.26米(其中碑座——龟趺高1.70、碑身高5.46、碑额高1.10米),宽2.12、厚0.30米.首“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10个大字为宋孝宗御书,字径0.30米,中刻“选德殿书”(选德殿,宫内殿名,这里借指宋孝宗——笔者按)四小字,并刻印一方.碑文由南宋参知政事、右丞相赵雄奉敕撰,共13900余字,分88行,行150

  • 标签: 韩世忠 神道碑 灵岩山 秦桧 岳飞 元勋
  • 简介:上林县、位于产西壮族自治区中西部,为壮族聚居地之一。发源泉于大明山之巅的澄,挟名山之灵气,从西北向东奔腾而去,至“石峰离立,若建标列戟”的登泰乡洋渡,与自北而南的汇水河相汇合成清水河,生出一派绿水如带,修竹婆娑,远山含黛,雾霭烟的旖旎风光,被冠以“小桂林”

  • 标签: 上林县 壮族 唐代 碑刻 书法艺术
  • 简介:<正>宋故扬武翊运功臣、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咸安郡王、食邑一万八千二百户、食实封七千贰百户、进封蕲王、谥忠武神道.□□□朝散大夫、礼部尚书兼侍读、兼给事中、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开国子、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赵雄奉敕撰.右仆射、朝散大夫、尚书兼侍讲、直学士院兼太子舍人、□□□□□□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周必大奉敕书.

  • 标签: 神道碑 军节度使 建康 杨国 食邑 都统
  • 简介:本文认为通过《吕氏春秋》可证实老子的性学思想已成为先秦精英阶层的共识,《老子》对性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老子想尔注》是道教创使人对《老子》性文化的整理、继承与发展,《老子》和《老子想尔注》构成了华夏性文化史上的两块里程

  • 标签: 《吕氏春秋》 《老子》 《老子想尔注》 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