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凝胶进行复配,制得复合体系。进行了复合实验,同时还对复合提高采收机理以及复合体系注入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后再进行复合能进一步提高采收;高渗复合体系具有较高的效率,提高采收为12.51%-15.66%;低复合体系也具有较高的效率,提高采收为7.08%-13.06%,提高采收值均大于聚合物的提高采收值。确定了复合体系最佳注入速度,为0.5mL/min。复合体系中凝胶的存在,可提高后续水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

  • 标签: 三次采油 复合驱 聚合物驱 凝胶 表面活性剂 聚丙烯酰胺
  • 简介:综述了国内提高采收用交联聚合物体系研究进展。用于交联聚合物体系的剂主要有含耐温抗盐单体的聚合物、两性离子聚合物、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合物复合体系和梳形聚合物。交联聚合物体系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有机交联聚合物体系、醛类交联聚合物洫体系、复合交联聚合物体系。指出了交联聚合物体系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提高采收率 交联聚合物驱油体系 耐温抗盐 驱油剂
  • 简介:GCC化学剂是近两年国外用于清除含油岩屑、地面油污所使用的一种新型化学剂,具有化学惰性、无毒、不燃、无污染性、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对GCC化学剂提高原油采收油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学剂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乳化携带以及乳化捕集,作用类似于表面活性剂。该化学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配伍性、抗盐性和耐温性等,可以作为类似海1块普通稠油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的接替技术推广应用。

  • 标签: GCC化学剂 界面张力 润湿能力 乳化能力 驱油机理
  • 简介:针对辽河油区普通稠油锦45块于Ⅱ油层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提高原油采收实验研究。实验筛选出2种碱剂Na2CO3和NaOH,从6种表面活性剂中

  • 标签: 复合驱 实验研究 室内实验
  • 简介:实验考察了生物核酸酶溶液的酸碱性、与注入水和地层水的配伍性、对界面张力和效率的影响,对地层的伤害性、钢的腐蚀性以及原油凝固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核酸酶与注入水和地层水配伍性好,配制的溶液呈弱碱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注入0.5PV的0.5%生物核酸酶溶液可提高效率17.60%,对岩心有一定伤害性,能改善或缓解注入水对钢表面的腐蚀性,可使原油凝固点降f氐4.5%一11%。

  • 标签: 生物核酸酶 配伍性 驱油效率 地层伤害性 腐蚀率 凝固点
  • 简介:以缝洞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缝洞型油藏全直径岩心,模拟油藏温度、压力条件,考察该缝洞型油藏水后期注N_2,CO_2和天然气提高采收效果。结果表明:前期水对储层底部原油采出程度高;气主要对储层"阁楼"进行替并将其空间位置降低,N2提高采收最低,为7.16%;CO_2提高采收最大,为17.35%;后期水过程中,N2提高采收最大,为22.28%;CO_2提高采收最低,为5.53%。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建议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中使用N_2作为注入气。

  • 标签: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岩心 注气驱油 提高采收率 阁楼油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河南双河油田聚合物后原油采收,进行了聚合物后利用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油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是一种高效剂,聚合物后利用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利用交联聚合物与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相结合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后先用交联聚合物进行调剖,再注入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高效剂,提高采收效果更好。

  • 标签: OCS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驱油剂 双河油田
  • 简介:中原油田属高温高盐油藏,常规三次采油技术难以满足提高采收的要求。以非一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剂与原油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与储层流体适应性好。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3%时,剂吸附量小于1.5mg/g,耐温100℃,抗盐20×10。mg/L(ca。^2++Mg^2+含量6000mg/e)。注入0.2PV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采收7.88%。该剂可以在中原油田大规模应用。

  • 标签: 驱油剂 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低渗油藏 提高采收率
  • 简介:以聚丙烯酰胺和自制的柠檬酸铝制备可动凝胶,在锦16块的地层条件下,确定了其最佳配方:聚丙烯酰胺浓度为1000mg/L,柠檬酸铝浓度为30mg/L,稳定剂浓度为40mg/L,利用室内替实验装置,研究了水和聚合物后可动凝胶的效果。结果表明,水和聚合物后可动凝胶能进一步提高采收,平均总采收提高了23.57%。通过机理分析指出,可动凝胶优先进入低阻力的大孔道,改善了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可动凝胶的主要作用是替,而调剖只是前期或暂时的效果

  • 标签: 可动凝胶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驱替试验
  • 简介:采用Waring—Blender法对13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泡沫性能评价,并测定了油水界面张力。结果表明,起泡性能好的DK,AS—14,Es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未达10~mN/m。分别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WP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M对Es,As-14,DK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As-14,DK与PM复配增效作用强,界面活性高。仅DK/PM复配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性能好。对DK/PM复配表面活性剂进行配方优化,当DK/PM复配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3000mg/L,DK与PM质量比为5:1时,泡沫综合指数达最大值,为4050.0,平衡时油水界面张力达5.96×10~mN/m.

  • 标签: 泡沫驱油 表面活性剂 起泡性能 界面张力
  • 简介:以苎麻为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疏水亲改性并研究其吸附性能。改性后,苎麻纤维疏水效果明显增强,最大吸水倍率由10.14g/g降低至0.21g/g,吸水量降低了98%。对柴油、豆油、润滑、原油的最大油量分别达到8.96,11.01,15.61,18.03g/g,并且吸附速率更快,油水选择性极强。由材料表征分析可知,改性后,苎麻纤维表面出现颗粒状物质,在纤维表面构建了粗糙结构;疏水亲基团成功修饰到材料表面;材料的多孔状结构更加明显;材料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34°,疏水效果明显提高。

  • 标签: 苎麻纤维 溶胶凝胶法 疏水改性 吸附性能
  • 简介:<正>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13年6月26日表示,它计划在2015年初扩展其新加坡炼油厂II类基础生产能力。该公司在新加坡生产基地生产EHC50和EHC110基础油料,专为亚太市场调合主流润滑而设计。该装置目前拥有2.5万b/dII类能力。在新加坡炼油厂的裕廊岛姊妹生产基地PulauAyerChawan,拥有1.3万b/dI类基础能力。

  • 标签: 基础油 埃克森美孚公司 生产基地 调合 亚太市场 重型发动机
  • 简介:合成了用接枝型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在合成该聚合物时引入了一种自主合成的活性单体。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能达到10^-2数量级,在满足的同时又能达到洗的目的。对聚合物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研究表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新型聚合物的界面剪切粘度不降低(无剪切变稀特性),也不增加(无剪切增稠特性),有利于产出液的破乳。

  • 标签: 驱油 聚合物 界面
  • 简介:针对表面活性剂在彬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中或在高矿化度介质中经常遇到“盐析”现象,采用添加助剂的方法来改善表面活性剂耐盐能力。实验表明,在高矿化度介质中加入一定量助剂,不仅保持了表面活性剂自身的界面活性和能力,而且能够改善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度介质中的耐盐能力,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能,减少“盐析”现象发生。此项研究为表面活性剂在复合或高矿化度介质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 标签: 助剂 表面活性剂 盐析现象 透光率 增溶能力 界面张力
  • 简介:尽管传统的内燃机汽年仍在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电动汽车以其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优势,已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及企业21世纪初激烈竞争的焦点。本文概述了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发展趋势,

  • 标签: 电动汽车 传动系统 润滑油 高效节能 发展趋势 内燃机
  • 简介:通过研究OCS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及效果,考察其在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05%~0.4%时,体系与不同断块油田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降到10-2~10-3mN/m数量级,说明OCS体系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和适中的乳化性能.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基础上,注入0.3PV的OCS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原油采收可提高18.08%.

  • 标签: OCS驱油体系 油水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驱油效果 界面活性 原油采收率
  • 简介:论述了抽送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时自离心泵的吸入能力,给出了油船码头、火车卸槽等常用工况的计算公式与图表。

  • 标签: 燃料 吸入能力 研究
  • 简介:以聚合物HTP和活性碱NPS复配,制得碱/聚合物复合体系,考察了溶解氧、金属离子、H2S、剪切作用和温度对碱/聚合物复合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氧含量足以导致复合体系丧失流度控制能力;金属离子对其体系粘度具有很大影响;H2S对体系粘度伤害严重,但H2S吸收剂AS几乎可完全消除其影响;复合体系对剪切作用敏感;温度升高,复合体系粘度下降。本研究可为增强碱/聚合物复合体系的粘度稳定性提供依据。

  • 标签: 碱/聚合物复合驱 粘度 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在低热条件下考察了变压器常用的固体材料对变压器基础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脱气处理后的基础来说,在正常运行温度时固体材料对基础溶解气体没有影响,但局部过热时固体材料会对基础溶解气体带来负面影响;对没有脱气处理的基础来说,在正常运行温度和过热运行时固体材料促使基础发生严重氧化反应,使得基础溶解气体关键组分含量超过GB/T7252中要求的溶解气体注意值。

  • 标签: 低热 变压器油 油中溶解气体 固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