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曲靖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IV感染献血者检测HBsAg、抗-HCV、抗-TP。结果:133例HIV感染献血者中,HBV感染率为1.5%,HCV感染率为10.5%,梅毒感染率为7.5%。结论:曲靖市HIV感染献血者中,并发HCV和梅毒感染率高,并发HBV感染率较低。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梅毒
  • 简介:目的:了解阳江市5年来互助献血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探讨解决互助献血引发社会矛盾,消除弊端。方法:统计2007—2011年互助献血人数、比率血液检测结果,并与同期自愿献血人数、比率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比较互助献血人群退出加入自愿献血情况。结果:互助献血人数占无偿献血比率12.4%,互助献血人数比率从2008年6.2%上升到2011年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自愿无偿献血人数比率呈下降趋势;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和单项不合格率(HB-sAg、抗-HCV、抗-TP、ALT)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互助献血人群中首次献血者比率为72.4%,首次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互助献血后退出自愿献血者每年增加的人数比率往年相比和同期由互助献血新加入自愿献血每年减少的人数比率往年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互助献血血液安全潜在风险比自愿无偿献血者高,同时积累矛盾对自愿无偿献血产生了比较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互助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 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RhE相同表型输血不同表型输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下,输注红细胞悬液2个单位,观察2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输血后相同表型组Hb和HCT均显著高于输血前和不同表型组(P〈0.05),不同表型组输血前后Hb和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表型组输血后仅出现2例发热患者,不同表型组输血后则以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腰背痛为主,且两者均显著多于相同表型组(P〈0.05)。结论:针对存在输血史、妊娠史患者,应该建议供血机构进行RhE血型鉴定和配型,以便更好提高输血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RhE 相同表型 不同表型 输血
  • 简介: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小儿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检出率、基因型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DB)诊断β地贫286例,再进步采用GAP-PCR法进行α地贫1和α地贫2基因检测。结果:286例地贫中检测出25例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为8.74%,其中β地贫复合α1地贫基因为4.89%,β地贫复合α2基因为3.85%。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18例,检出率为8.74%,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7例,检出率为8.75%,25例αβ复合型地贫中,β重型者占28%。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均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有贫血,肝脾肿大临床表现,但较单纯重型地贫轻,血液学检查也显示为中间型表现。结论:广东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较高。αβ复合型地贫血基因型临床表现型有密切关系。研究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型对指导地贫患儿养育、保健、治疗和婚姻生育有着很大意义。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调查医院剖宫产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感染菌耐药性,为防范医治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14年医院剖宫产手术患者病案,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尿液定量培养和药敏检测依照细菌学有关技术操作,WHONET5.6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结果:2014年1至12月剖宫产手术患者3414例,尿路感染率6.5%;感染危险因素高龄产妇、合并基础疾病、体质指数高、导尿管留置时间、多次切入性操作;244株感染菌以肠道菌群为主,占78.3%;产ESBLs株检出率为48.7%,耐亚胺培南绿脓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3.5%,MRS检出率为53.3%;耐药率60%-70%药物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较高药物有阿米卡星、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复合制剂、青霉烯类糖肽类抗生素等。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尿路感染菌耐药率呈增长态势,相关管理机构应针对危险因素严于防范,扭转医院流行菌耐药性增幅较大危险倾向。

  • 标签: 剖宫产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细菌 抗药性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温州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表现型分布特点及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微孔板法对672名汉族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MN血型抗原检测,如有可疑用盐水试管法确认,并统计其基因频率。结果:温州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分布特征为MN〉M〉N,基因频率为m〉n(m=0.5372、n=0.4628),样本观察值期望值吻合较好(χ^2=0.027,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温州地区汉族人群M基因频率高于N基因频率,掌握MN血型系统温州地区汉族人群表现型分布特点及其基因频率有利于建立相应血源队伍,并对本地区临床输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疾病诊断、人类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温州地区 汉族 MN血型 基因频率
  • 简介:目的:分析ICU护士对输血安全认知情况和需求,为不同层次护士进行针对性强安全输血培训提供参考。方法:从11个方面自行设计输血安全护理方面的问卷,调查2家医院ICU护理单元共83名护士对安全输血认知程度以及相关培训需求。结果:2家医院ICU护士均对安全输血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是侧重于实际应用输血知识上掌握程度不,绝大部分护士对此方面的输血知识和法律个案有较强兴趣和培训需求。结论:对于不同层次护士,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输血相关性培训和教育,内容更应该侧重实际应用和临床法律个案,以便进步减少护理输血风险。

  • 标签: ICU护士 安全输血 认知 调查
  • 简介:检验技术不断进步,检验设备全自动、智能网络,使得检验医学成为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不可缺少辅助手段,对提高临床诊疗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循证检验医学兴起和发展,使检验医学成为向临床提供有效检验证据,并成为影响患者最终临床结局

  • 标签: 检验医学 临床 沟通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3年期间医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9—09—2012-08血培养标本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血培养病原菌5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8株(59.19%),革兰阴性菌232株(39.63%),真菌1株,前4位细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Sau14.3%,E.coli和Kpn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为57.0%和24.0%,耐亚胺培南E.coli2株;青霉烯类抗菌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达92.5%以上,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低,其他14抗菌药物敏感率70%以上;肠球菌和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高。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CNS占重要地位,出现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血培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及时监测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甩药.

  • 标签: 血培养 耐药性 病原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乐普公司CFMSLEPU-8800设备美国Haemoscope公司TEG-5000设备做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验证实验数据是否具有致性。方法:同时抽取139例患者2份枸橼酸抗凝静脉血,采用乐普公司CFMSLEPU-8800设备美国Haemoscope公司TEG-5000设备同时进行普通杯测试,检测R、K、Angel、MA、CI,参考值范围之内判断为"阴性",参考范围之外判断为"阳性"。进行各检测值临床样本致性检测、计算各检测值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致性分析。结果:2组数据中R,K,Angle和MA均进行配对t检验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使用乐普公司CFMSLEPU-8800设备美国Haemoscope公司TEG-5000设备做普通杯测试,对比结果阴阳性有非常好致性,所有参数r值〉0.975,结果有很好相关性。

  • 标签: 血栓弹力图仪 CFMS LEPU-8800 TEG-5000 普通杯测试 一致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将献血者分为3组,A组:ELISA检测HBsAg阴性(S/CO〈0.3)标本200例;B组:ELISA检测HBsAg灰区(0.7≤S/CO〈1)标本792例;C组:ELISA检测HBsAg弱反应性(1≤S/CO〈3)标本417例。结果:B组FQ-PCR复检21例(2.65%)HBV-DNA浓度〉100IU/ml;C组FQ-PCR复检20例(4.80%)HBV-RNA浓度〈100IU/ml;ELISA双试剂灰区HBV-DNAFQ-PCR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双试剂弱反应性HBV-DNAFQ-PCR阳性率单试剂弱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检测HBsAg为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HBV-DNA阳性标本漏检和误诊,这部分血样采用FQ-PCR检测可提高输血安全,避免血源浪费。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弱反应性 乙肝表面抗原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回顾性凋查扬州市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情况,破解“血荒”下用血返还政策对此影响思考。方法:通过对5年以来无偿献血返还资料收集、整理、统计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有可能呈逐年递增趋势,对血站无偿献血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临床用姐。结论:国家财政应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经济投入,加强宣传改进偿还服务措施,保证临床用血,避免“血荒”出现。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费返还 探讨
  • 简介: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3常见IgH易位骨髓瘤细胞形态学特征之间相关性。方法:分析135例伴有t(4;14)、t(11;14)t(14;16)初诊MM患者骨髓涂片外周血涂片中骨髓瘤细胞形态特征比例。分别按照细胞成熟度细胞大小形态特征对浆细胞形态分类。按细胞成熟度分为成熟型(Ⅰ型)、幼稚型(Ⅱ型)、原始型(Ⅲ型)中间型(Ⅳ型)浆细胞;按细胞大小分为大浆细胞和小浆细胞(又称为淋巴样浆细胞,LP-PC)。然后根据具有各种不同形态特征浆细胞所占比例,将骨髓瘤分为成熟型骨髓瘤(Ⅰ型骨髓瘤)、幼稚型骨髓瘤(Ⅱ型骨髓瘤)、浆母细胞型骨髓瘤(Ⅲ型骨髓瘤)、中间型骨髓瘤(Ⅳ型骨髓瘤),非成熟型骨髓瘤(Ⅱ型+Ⅲ型+Ⅳ型骨髓瘤)。分析3IgH易位不同细胞形态学分型分类之间关系。结果:t(11;14)患者中Ⅰ型骨髓瘤占53.45%(31/58),多于t(4;14)患者46.55%(27/58)(P〈0.05),且t(11;14)中Ⅰ型浆细胞占总浆细胞比例为62.64%,高于t(4;14)患者50.14%(P〈0.05)。t(11;14)患者中伴有LP-PC骨髓瘤占70.69%(41/58),显著多于t(4;14)患者6.85%(5/73)(P〈0.05)。t(4;14)患者中非成熟型骨髓瘤占63.01%(46/73),显著多于t(11;14)患者46.55%(27/58)(P〈0.05)。t(14;16)患者例数较少(4/135),形态分类均为非成熟型骨髓瘤细胞且均未检出LP-PC。结论:不同IgH易位特定骨髓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关。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形态学 荧光原位杂交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本地区ABO血型定型困难,红细胞不规则抗体血小板抗体阳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状况,探讨其输血前检查难点重点。方法:使用试管法对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抗体鉴定,使用固相凝集方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凝集强度易发生改变导致定型困难,自身同种抗体常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供受者红细胞血小板不相配合,血型异常抗体阳性情况血液病种类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发生血型异常、易产生红细胞血小板抗体,应结合其病史和输血史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选择适合血液,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ABO定型 不规则抗体 血小板抗体
  • 简介:目的:了解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制定防控措施,进步降低经血传播HIV风险。方法:收集2009-2015年无偿献血者抗-HIV/HIV-P24初筛和确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5年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初筛反应率0.27%(796/293082),确认阳性率0.017%(49/293082),确认阳性符合率6.16%(49/796);HIV阳性标本ELISA检测S/CO中高值:85.71%,低值:14.29%;WB条带分布为:gp160、gp120、gp41、p66和p24各100%;p51:97.96%;p31:95.92%;p55:83.67%;p17:91.84%;p39:81.63%。结论: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仍在低水平流行;献血者确认HIV阳性者以ELISA高、中S/CO值为主且多含8条以上WB带型;制定科学合理献血招募策略,避免从高危人士中采集血液,能最大程度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确证阳性 WB条带
  • 简介:输血传播性疾病中,HBV、HCV、HIV对输血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主要病毒,HBV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10.3%,因此,严重威胁我国输血安全。HCV我国人群中感染率为1.0%-3.1%,由于技术原因,对供血者还存在漏检率,致使70%输血传播性肝炎由HCV引起。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血液屏蔽
  • 简介: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和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病理特征。方法:选取98例PB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和AMA-M2,两者均为阳性者即为AMA阳性组,均阴性者为AMA阴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病理特征。结果:98例PBC患者中,AMA阳性组有81例(82.7%),AMA阴性组有17例(17.3%)。2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征和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MA阳性组患者IgM水平均明显高于AMA阴性组,AMA阳性组患者ANA、S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M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阳性阴性PBC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征和分期相似,但AMA阳性PBC患者血清IgM水平升高,ANA、SMA阳性率降低。

  • 标签: 抗线粒体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血清学 免疫学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性湖北汉族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13例RA患者126例健康人进行TNF-α-308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RA组对照组TNF-α-30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G/G、G/A、A/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RA活动期指标ESR和CRP高低无关。结论: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性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和严重程度个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IV风险并探讨现有筛查策略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5-06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结果,分别计算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计算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评估。结果:2010-01-2015-06共检测血液标本545761份,确认阳性标本73份,流行率为0.0134%。首次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099%(39/395352),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226%(34/150409)。计算经血液筛查后,阴性血液传播HIV危险度为1∶251889。结论: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率较低,但仍存在经血液筛查残余风险,故应进步采取措施,保证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