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经验.方法97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0.3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维持用芬太尼30~40μg/kg、维库溴铵0.1mg·kg-1·h-1.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期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7例,死亡率7.2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关键是保持适当心率,在围术期尤其是在CPB前尽量维持有效心输出量,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麻醉
  • 简介:夹层动脉瘤多为动脉壁中层囊性坏死或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常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疾病,手术有较大难度。夹层从内膜分离开始,进入中层,表现为壁内出血,顺主动脉向近端或远端延伸,造成广泛血肿,主动脉腔变窄,累及分支开口时,使分支闭塞,造成脏器缺血或坏死。血肿也可重新穿入腔内而缓解。大多夹层起始部位在左或右冠状动脉开口上方2~3cm处,另一常见部位在降主动脉峡部。夹层也可起于主动脉弓部,延及降主动脉,但很少起于腹主动脉,因此,腹主动脉瘤穿孔或破裂不应误诊为腹部夹层动脉瘤。

  • 标签: 手术治疗 适应证 并发症 夹层动脉瘤
  • 简介:血管扩张药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有良好疗效。老年人应用此药时有其特殊反应,已经引起临床关注。现将我院对88例应用血管扩张药老年人治疗监测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血管扩张药 治疗监测 心脑血管疾病 疗效
  • 简介:急性胸痛患者规范救治仍是目前重大公共卫生课题。胸痛中心建立和认证是改善胸痛患者预后重要举措。绍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5年通过认证,成为浙江省内首家通过国家认证胸痛中心。本文就胸痛中心意义和认证必要性做一简单介绍,并分享我们胸痛中心认证经验,为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与推广提供思路,积累了经验。

  • 标签: 中国胸痛中心 认证
  • 简介:文献提示,身体不同程度创伤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本文对外伤患者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67例外伤者,既往病史中均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男144例、女23例,年龄19~67(平均38.7)岁。颅脑外伤4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肢体骨折63例,其它外伤36例。……

  • 标签: 心电图 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骨折 创伤
  • 简介: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一种重要手段,术后ICU期间监测与护理质量是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关键.我院于2003年2月成功为1例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通过严密监护,病人恢复良好,21天后转普通病房,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脏移植术 ICU 护理措施 心脏病 临床资料
  • 简介: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地亚哥卡烈(MichaelKarin)称,医生总是担心我们体重,因为超重和肥胖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要知道这2种疾病都可以用现有的药物控制好。但是,我们也应该担心肥胖可增加癌症风险,因为癌症发生往往防治上更为困难。

  • 标签: 肥胖 心血管疾病 癌病 Ⅱ型糖尿病 药物控制 利福利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组合高通量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单纯高通量透析,实验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与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单纯高通量透析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清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高通量透析模式 不同组合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难治性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肥厚关系以及左旋氨氯地平对其干预作用,方法测定62例新发和(或)未经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月口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2h血糖以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浓度;同时测定超声心动网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根据左心率质赶指数分为左心室肥厚组(30例)和非肥厚组(32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27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均给了左旋氨氯地平2.5lng/d治疗,随访1年。高血乐组各观察指标治疗8周及1年后测量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1)高血压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浓度均显著高丁对照组,一氧化氮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8周后.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乐及血清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心室肥厚组血清内皮索-l浓度显著高于非肥厚组.一氧化氮浓度显著低于非肥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与室间隔厚度(r=-0.258,P〈0.05)及左心室质量指数(r=-0.301,P〈0.05)负相关;叭清内皮素-1浓度与左心窜后擘厚度(r=0.253,P〈0.05)呈正相天。(5)治疗1年后,高血压组舒张及收缩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乐患者存存内皮功能受损,左

  • 标签: 高血压 内皮功能 左心室肥厚 左旋氨氯地平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讨非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简称NDGAMI)血糖升高与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关系,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30例NDGAMI患者血糖升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非糖尿病 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 老年 MSOF
  • 简介:目的:分析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D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116例CH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曲美他嗪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浆内皮素(ET)-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曲美他嗪组(96.55%比82.76%,P=0.0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6MWD和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LVEDd、血清hsCRP、Hcy、NT-proBNP和血浆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2.31±7.37)%比(47.86±7.42)%]、6MWD[(290.62±28.36)m比(348.63±28.54)m]和血浆NO水平[(61.54±9.67)μmol/L比(72.62±10.41)μmol/L]升高更显著,LVEDd[(58.13±5.82)mm比(55.36±5.27)mm]、血清hsCRP[(3.86±0.85)mg/L比(3.49±0.67)mg/L]、Hcy[(12.68±2.47)μmol/L比(11.34±2.23)μmol/L]、NT-proBNP[(924.17±175.87)ng/L比(836.35±158.70)ng/L]和血浆ET-1水平[(55.83±11.64)ng/L比(49.36±10.23)ng/L]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3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能显著改善疗效及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疗法 康复
  • 简介: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脂代谢异常,单纯控制血糖不能完全消除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因此,在控制血糖同时,必须进行调脂治疗.目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最近发表CORALL研究中表明,在合并血脂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血糖控制[1].因此,对合并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调脂药物对糖代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我们主要介绍各类调脂药物对糖尿病状态下糖代谢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 标签: 糖尿病 降血脂药 烟酸类 氯贝酸 葡萄糖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嗜铬粒蛋白A(Cg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及其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其中心功能Ⅳ级组30例、Ⅲ级组30例、Ⅱ级组30例,另外选取30例体检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患者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ysC以及CgA水平,并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所有入选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量,根据上述结果最终计算出LV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ysC以及C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清CgA和CysC存在正相关关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gA和CysC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LVMI水平则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gA及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等级以及心室重构均具有相关性,此两种指标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程度。

  • 标签: 嗜铬粒蛋白A 心力衰竭 胱抑素C 心室重塑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学指标对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阳性阿尔茨海默病(AD)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记忆痴呆门诊就诊AD患者40例作为AD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示踪剂为18F标记脱氧葡萄糖及11C标记匹兹堡化合物B,以确定符合AD病理改变。另外选同期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认知正常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D影响因素。结果AD组血清总蛋白[(69.23±3.28)g/Lvs(72.49±5.44)g/L]、维生素B12[(415.76±192.71)ng/Lvs(545.24±316.86)ng/L]及体质量指数[(22.77±2.70)kg/m2vs(24.67±3.59)kg/m2]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在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血管危险因素后,较低水平血清总蛋白(OR=0.846,P=0.004)、叶酸(OR=0.833,P=0.020)及体质量指数(OR=0.817,P=0.042)与AD独立相关。结论较低水平营养学指标可能加重AD发生与发展。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中老年人应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并给予相应膳食指导,可能对预防AD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不良 淀粉样Β蛋白 叶酸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平肝潜阳化痰祛瘀法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体积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平肝潜阳化痰祛瘀剂(珍珠母、夏枯草、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等)。3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血压水平、血脂、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体积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及75.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及7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降压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两组间T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及TG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IMT、斑块面积、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体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0.05);治疗前后颈总动脉IMT、斑块面积、体积差值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平肝潜阳化痰祛瘀法能干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体积进展,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作用。

  • 标签: 平肝潜阳化痰祛瘀法 高血压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ICIAB)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PAf)关系.方法观察测量44例ICIABP波.根据是否发生PAf分为房颤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对P波最大时限Pmax和P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Pmax无显著差异(P>0.05),Pd显著差异(P<0.01).结论Pd对预测ICIAB者是否发生Af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P波离散度 阵发性房颤 关系 心电图
  • 简介:背景:糖尿病肾病可导致终末期肾病,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减慢Ⅰ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恶化,但尚未在Ⅱ型糖尿病病人中得到同样结果。本文作者评价AngⅡ受体拮抗剂对Ⅱ型糖尿病肾病作用,还将评价氯沙坦对心血管疾病、尿蛋白和肾病恶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方法:一项多国、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价AngⅡ受体拮抗氯沙坦对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保护作用。在28个国家250个研究中心,共有1513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参与此项研究。在为期6周筛选期间,病人仍接受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并根据尿蛋白水平、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2000或≥2000)对病人进行分层。随机给予氯沙坦(50mg)或安慰剂,同时辅以常规抗高血压药物。4周后,若患者坐位时最低血压在目标血压之上(即收缩压小于140mg,舒张压小于90mg),则氯沙坦或安慰剂剂量增加至100mg,每天1次。8周后,增加上述常规抗高血压药物(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AngⅡ拮抗剂)或加大其剂量以达到目标血压。氯沙坦组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降压药)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100mg每天1次,平均治疗3.4年。血清肌酐值升高、终末期肾病或死亡作为一级终点;心血管疾病、蛋白尿治疗发生率和死亡率和肾病恶化率为二级终点。结果:一级终点时,与安慰剂组(n=359)相比,氯沙坦组(n=327)危险度下降16%(P=0.002),调整血压后,危险度仍未改变(15%,P=0.03)。进一步根据整个试验分析,病人中继续接受他们设计研究,在初级混合终点时,氯沙坦组危险度下降22%(P=0.008)。氯沙坦组减慢血肌酐浓度升高(危险度下降25%,P=0.02);终末期肾病(危险度下降28%,P=

  • 标签: 氯沙坦 Ⅱ型糖尿病肾病 肾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SPF)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后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50例IPF和50例SPF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患者病程明显短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咳嗽、气短,并且IPF比SPF症状和体征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肌炎较早出现SPF,SPF常见发病原因为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SPF多为胸膜受累,IPF多为网状阴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肺间质疾病时,应该重视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对于胸膜受累者,应该首先考虑SPF。

  • 标签: 肺间质病 结缔组织 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自发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35例临床诊断为自发性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按伴有高血压(617例)与不伴有高血压(318例)分为两组。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将AD分为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B型(夹层仅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远段主动脉)。结果①高血压组有167例(27.1%)患者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43例(7.0%),晕厥38例(6.2%),一侧下肢感觉障碍35例(5.7%),昏迷16例(2.6%),下肢单瘫16例(2.6%),截瘫13例(2.1%),偏瘫8例(1.3%),头痛8例(1.3%)。两组患者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型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伴有高血压者晕厥发生率高于不伴有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比5.2%,P〈0.05)。有神经系统症状AD患者中,A型AD比率显著高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型比率(75.7%比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AD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独立危险因素(OR=3.385,95%CI:2.415~4.473,P〈0.001)。高血压不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独立危险因素(OR=1.365,95%CI:0.961~1.938,P=0.082)结论高血压合并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并非造成神经系统症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高血压 神经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