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认为:“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面对如今电视荧屏上娱乐节目大混战、真人秀遍地开花的景象,如何让节目既具有教育意义又不陷人泛娱乐化的俗套之中,对于电视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考验。

  • 标签: 教育节目 娱乐节目 传播价值 卷入度 央视 励志
  • 简介:世纪之交,长篇古装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大陆的文化领域中始终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影响力,并且在整个国家的公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就使得一方面,对于当前中国大陆文化的研究已经无法忽略或绕开长篇古装电视连续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想对当前文化和现实进行有效地探究,长篇古装电视连续剧无疑是最佳的研究标本和解读对象.自1999年到2003年,中国大陆连续出现了、、三部分别表现清朝三代帝王故事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于是,在世纪交替的时刻,康乾盛世借助电视银屏复活了一次,或者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存在于长篇电视连续剧中的新"康乾盛世".

  • 标签: 长篇古装电视连续剧 雍正王朝 康熙王朝 乾隆王朝
  • 简介:在短视频加速发展的当下,各种形式的电视节目都面临着短视频化的生产与传播。电视专题这一传统的节目样态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适应移动终端的制作传播需求,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结合电视专题节目“红灯记·文明行”的实践案例,提出电视专题节目向短视频转化的制作路径。

  • 标签: 电视专题节目 短视频 融合传播
  • 简介:当下百花齐放的媒体传播格局使主流媒体影响力在弱化,话语权在削弱,引导力在下滑。然而,主流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有强大优势,应该抓住台风“妮妲”这样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机会,及时发声,展示优势和实力,巩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 标签: 主流媒体 “妮妲” 内容为王 角色分工
  • 简介:面对新媒体挑战,电视新闻评论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唯快不破,电视新闻评论要抢时效,且不应回避敏感话题,而应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和专业,做舆论场中意见的平衡者。提升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亦需打造品牌评论员,同时尽可能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深圳卫视《正午30分》的"午观察"评论版块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电视新闻评论 选题 正午30分 新媒体传播 评论员 雷洋案
  • 简介:截至2014年2月11日,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已达4.5亿,此数量占全国网民的70%,受众逐渐从电视TV端转向PC端、以及移动MOBIL、PAD端。①2011年初网络视频分流初露端倪,到2012年,在线视频点播服务已超过搜索服务和社交网络服务,成为最主要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和时间最长的网络应用。以湖南卫视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网络点播为例,从2013年11月11日到2013年11月17日这一周的点播数据看,《爸

  • 标签: 网络时代 湖南卫视 电视节目 传播特征 观众 点播服务
  • 简介: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新传播格局下的媒体竞争态势也在不断演进。以往仅限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又加进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视频、微博等“自媒体”。“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微博成为最早的信息来源,在传统媒体到达现场之前,微博上就已经发出了事故现场的各种信息。这无疑对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随着知情权意识的逐步苏醒,公众对公共事件的信息渴求愈加强烈。这也对电视媒体的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标签: 现场报道 事故报道 人性关怀 事件报道 传播 视阈
  • 简介:2010年6月8日下午,上海电视节"EAA"论坛就国际传播中的亚洲形象问题进行探讨。在国际间,纪录片的传播和交流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如何表达才能让对方理解自己,如何表达才能够清晰和准确,如何说出关键词,什么是国际传

  • 标签: 上海电视节 中的亚洲 亚洲形象
  • 简介:近三年,随着国产电影在全球票房的异军突起,对流行文艺电影的文学剧本改编和海外文化的传播策略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一部影视作品的成败得失。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的相关属性及当代文化语境对流行文艺电影的改编和传播策略深入探讨,试图对当下国产电影的文学剧本改编和海外传播产生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大众文化 流行文艺 文学改编 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