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完善那他霉素滴眼液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根据本品在稀酸或稀碱中易溶的特性寻找一种溶解液,并用七株阳性试验菌来验证其是否存在杀菌作用;然后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以下简称“ChP2005”)(附录IG)并参照ChP2005(附录ⅪH)“无菌检查”项下进行试验。结果:1.pH12.6的0.1%灭菌蛋白胨水溶液是一种良好溶解液,对浸泡在其内10min的7株阳性试验菌均无杀灭作用;2.方法验证试验Ⅲ结果显示7株阳性试验菌均生长良好,三批样品检查结果显示样品管无菌生长。结论:那他霉素滴眼液微生物限度检查可采用方法验证试验Ⅲ。

  • 标签: 那他霉素滴眼液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保留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溃疡性结肠炎需接受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良组A组和改良组B组,分别应用常规法、部分改良及改良进行保留灌肠;部分改良应用滴注替换常规推注法,改良除采用滴注,同时在输液器末端套夹输液恒温器;观察三组患者的保留灌肠时间.结果改良组B组患者的保留灌肠时间较常规组及改良组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7).改良组A组较常规组无统计学差异(P=0.477〉0.017).结论通过输液器末端套夹输液恒温器、应用滴注,对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改良,较常规法保留灌肠能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

  • 标签: 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输液恒温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透刺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老年髋骨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的常规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透刺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情况,并观察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对于患者实施透刺合耳穴压豆治疗后,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并减少其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透刺法 耳穴压豆 髋部骨折 术后疼痛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银杏黄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法,将样品分为两份,一份为对照组,另一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样品给予薄层色谱检测;观察组给予高效液相色谱。对比两组药物分析中的山茶素、异鼠李素等物质的分离率、纯度、回收率等。结果:观察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其山茶素、异鼠李素分离率明显高于对照使用薄层色谱,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药品的监测而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其检测准确率相对要高。这便能够精确反应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这种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品检验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46例肺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体会。方法单纯结扎处理支气管残端。结果除1例左肺切除,术中支气管内癌栓脱落坠入右主支气管致气道阻塞,抢救无效死亡。本组46例中经病理证实45例无支气管残端癌残留,占98%,同时愈合良好,无明显炎性反应及肉芽组织形成,无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结论单纯结扎处理支气管残端具有操作简单,抗压力高,牢固可靠等优点,有利于支气管残端血压减少胸腔感染机会,此法应用范围广。

  • 标签: 肺癌 肺切除手术 支气管残端 单纯结扎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中的常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门诊或者病房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患者160名,将所有患者的血标本分为4个组,抗凝组与不抗凝组,静置水浴时间20分钟组与静置水浴时间40分钟组,每组各40个标本,都对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和胶体金标检测,比较各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抗凝组与不抗凝组比较,不抗凝组的阳性率低于抗凝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置水浴40分钟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静置水浴20分钟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的血清状态及静置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乙肝五项的结果,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步骤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五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电通督配合中医封包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50例为治疗组,另5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电通督配合中医封包治疗,对照组采用腰腿及局部取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电通督配合中医封包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针刺 电针 通督法 辩证 腧穴
  • 简介:目的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设计试验,优化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结果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9min,大豆卵磷脂与Tween80的质量比10:1、大豆卵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17:1,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的包封率为80.93%,平均粒径为(150.6±11)nm,zeta电位为(-23.76±2.3)mV,具有较好的体外缓释作用和较高的体外透皮性。结论响应曲面优选的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实用可行。

  • 标签: 原花青素 柔性纳米脂质体 响应曲面法 体外缓释 透皮吸收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应用录像反馈式练习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来科教部培训中心进行护理技能培训 154 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方法将 154 例医护人员进行分组,实验组( n=77 )与对照组( n=77 ),采用传统方法练习 77 例医护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录像反馈式练习 77 例医护人员为实验组,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医护人员考核成绩、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 结果 :实验组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电除颤、静脉输液 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医护人员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录像反馈式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 技能培训 录像反馈式练习
  • 简介:目的应用固相萃取(SPE)-反相HPLC同时测定苯妥英钠(PHT)及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方法将1ml血浆样品在GDX-403固相萃取柱上进行固相萃取,洗脱液混匀后直接进样。色谱条件:色谱:HypersilBDSC18柱,流动相:甲醇:水=48:52,检测波长:235nm,流速:1ml/min,柱温:25℃,内标:非那西丁。结果PHT在4.10-4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99);CBZ在2.50-24.9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各为101.77%和101.87%,日内及日间误差分别小于4.13%和49.8%,最低检测浓度为:1.025μg/ml和0.156μg/ml。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PHT及CBZ血浆浓度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固相萃取 反相HPLC法 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 血药浓度 色谱条件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牛磺酸滴眼液中三种功效成分牛磺酸、氨基己酸、门冬氨酸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C18柱,以0.05mol·L-1乙酸铵溶液-乙腈(850:150)为流动相A,以乙腈-水(500:50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60nm。结果:复方牛磺酸滴眼液中三种功效成分牛磺酸、氨基己酸、门冬氨酸可有效分离,门冬氨酸在0.0003~0.3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牛氨酸在0.002~2.03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氨基己酸在0.002~2.0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门冬氨酸、牛磺酸、氨基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2.3%,n=9)、97.8%(RSD=1.6%,n=9)、99.3%(RSD=1.9%,n=9)。测定样品5批,检测结果分别为门冬氨酸102.8%、103.1%、102.1%、102.4%、103.4%,牛磺酸102.1%、99.8%、102.6%、104.3%、103.1%,氨基己酸98.8%、99.4%、98.9%、104.2%、105.5%。结论:所建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牛磺酸滴眼液中三种功效成分牛磺酸、氨基己酸、门冬氨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复方牛磺酸滴眼液 牛磺酸 门冬氨酸 氨基己酸 柱前衍生
  • 简介:目的对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和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300份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立即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查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不能替代对病理性尿标本的显微镜检查。

  • 标签: 干化学法 显微镜检法 尿液白细胞 结果 分析
  • 简介: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标准抗凝治疗药物。然而,华林抗凝疗效影响因素复杂,患者自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都对华林抗凝疗效产生影响。本文分析2例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华林抗凝作用增强的原由,为临床合理使用华林提供用药参考。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 国际标准化比值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从金星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HypodematiumsinenseIwatsuki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化合物,通过^1H-^1HCOSY谱,^1H-^13CCOSY谱和远程^1H-^13CCOSY谱确定其结构是一种具有苯基取代苯并氮杂环辛四烯新型骨架的生物碱,命名为肿足蕨碱Hypodematine(Ⅰ)。

  • 标签: 山东肿足蕨 肿足蕨碱 二维核磁共振
  • 简介:林是最古老、最常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临床上广泛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减少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外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华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降低26%[2]。华林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通过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使环氧型的维生素K不能向还原型的维生素K转变,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及蛋白质C和蛋白质S的谷氨酸残基无法进行羧化,停留在无凝血活性阶段,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华林的治疗窗较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不同患者实际剂量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剂量不足难以产生有效的抗凝作用,过量则可导致出血,危及生命。剂量达标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制约华林应用普及的最重要问题。尽管口服华林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首选治疗,但目前我国房颤患者华林使用率极低。

  • 标签: 华法林 个体化给药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基因组学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相对危险度降低
  • 简介:目的建立曲安奈德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并进行验证。方法按平皿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5种试验菌分别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以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营养琼脂培养基中添加0.001%TTC菌体显色剂能有效地对细菌着色,保证细菌计数的准确性;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加10g聚山梨酯80的方法制备样品液,5种试验菌均取得了很好的回收率(〉70%)。结论所建立的曲安奈德原料药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微生物检查 平皿计数法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建立一个用原子吸收光谱测量白术中的铬含量的方法,以微波消解为消解方式,以原子吸收石墨炉为检测方法,结果:铬检出限为 0.289µg/L,定量限为 0.963µg/L。铬在 0.289µg/L-20u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方程式为 y=0.01107X+0.00305,相关系数 0.99973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白术中的铬质量控制。

  • 标签: 铬,重金属,方法确认,质量安全
  • 简介:本文用一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FDDPP)对链霉素、青霉素G、土霉素,用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SDDPP)对氯霉素、卡那霉素、核糖霉素进行了定量研究。链霉素、青霉素G、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分别在200~700μg·ml-1,35~210μg·ml-1,10~60μg·ml-1,32~192μg·ml-1,150~900μg·ml-1,80~480μg·ml-1的范围内与导数差示脉冲极谱峰幅值呈极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链霉素、青霉素G、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核糖霉素的峰电位、检测限分别为0.100V,5.6×10-8mol·L-1,-1.400V,8.0×10-9mol·L-1,-1.536V,6.9×10-7mol.L-1,-0.060V,60×10-9mol·L-1,-0.370V,4.6×10-8mol·L-1,和-0.105V,7.2×109mol·L-1。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

  • 标签: 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DDPP) 链霉素 青霉素 土霉素 氯霉素 卡那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