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心脏起搏植入围手术期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我院进行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70例,运用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分别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舒适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明显优于对比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心脏起搏植入围手术期运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植入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永久起搏植入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连续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连续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连续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15d、30d、60d、180d时的健康相关行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前各项健康相关行为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后两组患者药物使用、运动、饮食、压力得分均较出院前有所改善,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后两组患者抽烟比例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各时间点抽烟比例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植入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存在着较为正面的影响,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连续护理干预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 健康相关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探讨完全传导阻滞的孕妇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后提高患者心率及改善心脏功能,保证孕妇及胎儿生命,保证母婴安全。方法一例患有完全传导阻滞的患者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在饮食、药物及术中防止辐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结果成功安置心脏起搏后患者心率均控制在60次/分,临床胸闷,头昏症状有所改善。术后观察孕妇及胎儿正常。

  • 标签: 心脏传导阻滞 起搏器 妊娠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起搏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393例老年患者,男251例,女142例,年龄60~94(77.5±5.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4例,双束支阻滞12例。置入单腔起搏255例;双腔起搏135例;三腔起搏1例;置入性心脏除颤2例。结果各种并发症共29例,发生率7.4%。导线电极移位14例(3.56%),囊袋血肿6例(1.53%)、囊袋感染3例(0.76%),废弃电极脱入右室、起搏综合征各2例(0.51%),电极导线不全断裂、心肌穿孔各1例(0.25%)。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和随访,可减少老年人永久起博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延续性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永久起搏植入术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只在住院期间给予健康指导,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患出院后的QOL评分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病患出院后的SAS、SD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规律用药、复诊、合理饮食的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永久起搏植入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负面情绪,加强遵医行为。

  • 标签: 永久起搏器 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回授法对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的影响。    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永久心脏起搏植入式的患者82例,随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信息回授法。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  结果:实施信息回授法后,观察组患者出院准备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后患者实施信息回授法,有助于加深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

  • 标签:   信息回授法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静脉临时起搏植入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接受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植入的2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植入临时起搏的2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心跳骤停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在安装起搏后不到24小时经抢救无效死亡,有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26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于4周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做好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植入术的术前准备和全方位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经静脉 术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心脏起搏植入术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3年2月本科接诊老年心脏起搏植入术病人(n=4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4人,前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6.24±0.93)d,和对照组数据(7.96±1.04)d相比更短(P<0.05)。关于并发症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4.17%,和对照组数据25.0%相比更低(P<0.05)。结论:老年心脏起搏植入术用综合护理干预,病人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住院时间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食管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在对局麻药物过敏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例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非食管手术且对局麻药物过敏者中应用经食管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结果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电极到位率100%,左房起搏有效率100%,临时心脏起搏持续时间平均6小时左右。结论在对局麻药物过敏的非食管手术的患者中应用经食管临时心脏起搏技术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局麻药物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起搏植入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38例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参与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按照心内科护理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除心内科常规护理外予改善睡眠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3天和1周的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术后1周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24h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术后3天和术后1周的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脏起搏植入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和住院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心脏起搏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年在我院行心脏起搏置入术的100例患者随机纳入两组,A组(n=50)予以常规护理,B组(n=5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服务成效。结果B组护理后发生腰酸背痛、睡眠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较A组降低均更显著,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心脏起搏置入术患者的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得到提升,值得推荐。

  • 标签: 舒适护理服务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常规起搏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CRT升级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8年5月至2020年2月常规起搏升级为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起搏诱导性心肌病(PICM)组和非PICM组,CRT升级术后进行随访,分析CRT升级的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研究纳入56例CRT升级患者,年龄为(58.8±11.6)岁,男42例(75.0%,42/56)。CRT升级前34例(60.7%,34/56)患者为PICM,22例(39.3%,22/56)患者为非PICM。非PICM患者较PICM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减低(12.0%±9.3%对5.4%±9.6%,P=0.012),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随访6个月,共有40例(71.4%,40/56)患者为CRT有反应。PICM组患者CRT有反应率明显高于非PICM组[85.3%(29/34)对50.0%(11/22),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M是CRT升级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常规起搏升级为CRT后疗效总体较好,PICM患者CRT有反应率更高,CRT升级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对于诊断明确的PICM患者建议尽早升级CRT。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起搏器诱导性心肌病 起搏器升级 心脏再同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心脏起搏囊袋感染合并湿疹样皮炎的感染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我科收治的1例心脏起搏囊袋感染合并湿疹样皮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术前术后的护理过程。结果 术前对患者基础疾病及自理能力的评估,术后对患者居家照料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起搏囊袋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起搏器,囊袋感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起搏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我院老年患者心脏起搏植入术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为接受心脏起搏置入术患者术后实施,观察效果。方法:我院选取病例70例,均是接受心脏起搏置入术患者,随机平均分组,两组实施不同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心脏起搏置入术后患者在PDCA循环护理干预下,能够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尽早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安置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脏起搏安置术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00%(P

  • 标签: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心功能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文的研究中,本文将对患有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儿进行治疗,选择永久起搏植入术,总结治疗经验,为后续相关治疗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20例患有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4例。在经过体检筛查后,统一开展永久起搏植入术治疗。并对手术结果进行记录,使用专业软件分析。结果:在研究中,术后并发症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为15例、先天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例。在手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1.4个月,其平均值为35.3个月。所有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百分5%,仅有1例患儿出现术后并发症。以植入永久起搏时计算,患儿的起搏抗阻明显下降,为P=0.019。患儿心室夺阈值明显上升,为P=0.09,患儿的永久性植入式起搏功能保持良好。结论:在小儿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中,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永久起搏植入手术能够保障患儿的康复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患儿因心率严重失常导致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永久起搏植入术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起搏导线断裂以及功能障碍问题较少,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永久性起搏器 植入术 小儿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