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报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于我们接诊的230例心血管急诊病人中,通过心电图的报告结合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肌钙肌红蛋白,最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1例,及时处理和治疗,有67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病情平稳后及时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62,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对于早期心电图诊断治疗67例急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期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62例病人单支病变或者多支病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严重狭窄。结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仍然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最迅速最准确的简便辅助检查。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电图 心脏彩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过程中的监护要点。方法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结果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28例,3例因桡动脉穿刺痉挛失败,2例桡动脉畸形狭窄穿刺失败。结论精心的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行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于干预前及术后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分别测量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并计算其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干预前及术后SAS、SD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术后的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同时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高于干预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进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近期收治的56例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并发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结果两组梗死部位、闭塞动脉、TIMI血流分级、AMI前心绞痛、合并心衰或休克、6h内介入治疗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梗死部位、闭塞动脉、TIMI血流分级、AMI前心绞痛、合并心衰或休克、6h内介入治疗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所以临床对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时要预防以上因素,避免心律失常。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并发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的Ⅰ期心脏康复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数据统计得出,研究组相对更优,对照组则较差,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Ⅰ期心脏康复护理 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收治的患者因为心脏性猝死而发病,经心肺复苏后存在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合并的相关疾病均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极易引发患者残疾或者植物生存情况。我院对接诊的患者进行急诊救治。通过对患者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未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本文通过对心脏性猝死经心肺复苏后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资料的分析,为更多同类疾病患者的救治积累经验,提升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 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纳入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对急救效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分诊时间、采血时间、转诊时间及总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率,进而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诊护理 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8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护、主动脉内压力监护、护理监护。结果10例病人治疗后,4例发生低血压、2例发生心律失常、3例发生局部出血及皮下血肿、1例发生尿潴留。结论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 2020年 1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科学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会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然而由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存在,使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并不意味着心肌水平再灌注的实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冠脉无复流现象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无复流现象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于200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13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1例因导引导丝未进入血管真腔而放弃介入治疗,改行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另有2例仅行药物治疗而未行介入干预。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类心脏事件。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可作为临床治疗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血管闭塞 介入治疗
  • 作者: 王一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西大同 037003)     【摘  要】目的:初步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的异同。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吸烟饮酒者占比40.54%、糖尿病患者占比27.03%、心肌梗死患者占比56.76%、LDL-C(3.10±0.01)mmol/L、LVEF(58.91±0.35)%、支架直径(3.00±0.12)mm、支架长度(31.01±1.95)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41%。结论:导致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与吸烟饮酒、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水平、心功能及支架长度与直径选择不当有关。给予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主要就精辟桡动脉性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护理主要是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将这三个护理环节进行充分实施可以有效的提升当前患者的手术顺利性,降低并发症的的发生几率并改善其预后。因此本文就护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干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各指标情况。结果在治疗疗效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55%,其中对照组有1例死亡案例;在血管再通和住院时长等情况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处理急性心梗患者可以达到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加快疾病恢复,降低不良结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冠脉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血尿、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再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结果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判断血管再通108例,再通率为84.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急,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静脉溶栓治疗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其症状,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