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孕妇的羊水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761例中期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检出异常核型31例,异常率为4.07%,其中数目异常13例,臂间倒位17例,平衡易位1例。检出多态性变异17例,占全部被检者2.23%。结论唐氏综合征筛查作为常规产前检查项目之一,高风险者需通过产前诊断技术进行确诊。

  • 标签: 唐氏综合征筛查 高风险 羊水 染色体核型
  • 简介:运用风险管理学和保险精算学的基本原理,借鉴流行病学相对危险度的概念,明确了从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额、就医经济风险相对风险度等方面定量表达农村居民就医经济风险的思路与步骤。该思路与步骤可以用于测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有助于明确新农合应重点关注的人群,并为新农合方案研制、筹资测算、方案评价与修正等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经济风险 就医概率 相对危险度
  • 简介:目的构建中国台湾35-74岁健检人群高尿酸血症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随访刚满5年且基线无高尿酸血症的健康体检人员21190人,分为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构建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结果研究人群5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2.64%。纳入预测模型变量有性别、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教育,其OR值(95%CI)分别为0.397(0.334-0.472)、1.021(1.015-1.027)、1.018(1.016-1.020)、0.763(0.651-0.894)、1.416(1.261-1.591)、1.304(1.194-1.424)和0.877(0.830-0.927)。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95%CI,0.753-0.779),验证队列为0.764(0.752-0.776)。结论由研究数据库建立的高尿酸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验证效度,对于该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预测具有实用、可行的特点,对评估发病风险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风险预测模型 纵向数据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的患者并存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入院诊断为E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绝经前患者(44例)及绝经患者(17例)分别讨论。根据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EAH组及子宫内膜癌组,分别观察绝经前患者及绝经后患者中对合并隐匿性子宫内膜癌有预测价值的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用于评估入院诊断为EAH的患者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结果在绝经前患者中,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EAH分级被选人方程,所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判别正确率为86.4%。在绝经患者中,绝经年限、术前EAH分度被选入方程,所建方程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判别正确性为82.4%。结论①对于绝经前EAH患者,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EAH分度有助于临床工作中术前判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②对于绝经患者,绝经年限、EAH分度对术前判断其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应用价值,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铂耐药性复发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入院铂耐药性复发卵巢癌35例,其中17例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多西他赛方案治疗(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5.7%和3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9%和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3月、6.8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9月、11.7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铂耐药性复发卵巢癌疗效肯定,是一种副作用少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贝伐单抗 多西他赛 复发卵巢癌
  • 简介:目的:评价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状况。方法:运用样本地区数据进行示例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就医风险概率、就医风险损失额和就医经济相对风险度(RR)。结果:(1)样本地区就医人群的总体RR为11.84,其中门诊人群平均RR为1.63,住院人群平均RR为14.82,住院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大于门诊人群;(2)以住院人群为例,不同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差异很大,风险越高,发生的概率越低;低费用段的发生以乡镇卫生院(低级别医院)为主,高费用段的发生以县级及以上医院(高级别医院)为主。结论: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就医人群的风险分布状况,表明研制的就医经济风险测量的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经济风险 实证
  • 简介:膀胱癌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已经确定的膀胱癌风险因素不能充分来解释这种差异,目前一些研究已表明激素和生殖可能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为了研究生育与膀胱癌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作者对瑞典的2009811位女性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

  • 标签: 风险因素 膀胱癌 生育 人群 发病率 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浆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研究者们预测,高水平的肌钙蛋白(TnT)和N-末端B型钠酸肽(NT-proBNP)与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并进行了前瞻lI生流行病学调查加以验证。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在社区人群中研究(theatherosclerosisriskincommunities,ARIC)对无卒中的10902人的血浆TnT和NT-proBNP进行测定,并平均随访11.3年。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肌钙蛋白T 疾病风险 社区人群 N-末端 利钠肽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M1及T1基因(GSTMI/GSTFl)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病例组365例,对照组372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先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GSTM1/GSTT1基因型:并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先心病发病风险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GSTM1/GSTI'I基因多态性及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孕前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定期产检以及怀孕知情时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O.05)。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OR=1.56,P=0.049;OR=1.73,P=0.036)。经logistic回归分析,GSTM1(-)/GSTT1(-)基因型和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以及孕前高体质量指数是先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定期产检以及摄人充足的叶酸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与GSTM1(-)/GSTFl(-)基因型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与母亲围孕期不吸烟且GSTM1/T1基因未缺失的研究对象相比,其母亲围孕期吸烟且携带GSTM1(-)和(或)GSqTl(-)基因型的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上升(OR=9.01,3.87,3.01;95%CI:1.73—39.69,1.21~19.57,1.13—9.69)。结论GSTM1/GSTY1基因缺失是先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GSTM1(-)/GSTY1(-)基因型与孕母围孕期吸烟在先心病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吸烟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