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22年1月-2022年7月,确定本院接收的精神分裂患者,以其为样本来源,随机选取10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n=50):常规管理,观察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社交、危险行为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SC评分、SAF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残自杀、暴力危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明显改善社交的能力,患者危险行为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缺精神分裂 护理管理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研究结合应急管理和图书馆信息服务基础理论构建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的理论架构,包括响应体系、服务体系、风险体系三部分,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韶关学院医学院图书馆为案例分析其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 标签: 应急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学院校
  • 简介:摘要:研究结合应急管理和图书馆信息服务基础理论构建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的理论架构,包括响应体系、服务体系、风险体系三部分,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韶关学院医学院图书馆为案例分析其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 标签: 应急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学院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渝东南片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短期抗凝及相关出血事件方面的运用情况。方法:9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抗凝方案的不同将46例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纳入华法林组,而将另52例采取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纳入利伐沙班组。对比两组1月、3月、6月的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月、3月时,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月时,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在栓塞率方面相当,而出血风险方面利伐沙班低于华法林。

  • 标签: 利伐沙班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病 抗凝效果 相关出血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黄疸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并探讨该护理方法的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开始时间设为2021年1月,并于2022年1月结束实验,将本院收治的80名黄疸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以上对象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并将其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强化风险护理)各包含40名黄疸新生儿。对比两组黄疸新生儿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护理后)。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

  • 标签: 强化风险护理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信息化追溯系统风险预警与干预措施应用在达芬奇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我院开展的200台达芬奇手术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基于不同的手术器械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未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实验组优化追溯系统落实风险预警与干预。分析对比手术器械处理状况与器械供应时间与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包条码打印正确率、监测记录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器械供应时间以及供应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信息化追溯系统能够有效应用于达芬奇手术器械的风险预警和干预,可以充分考虑处理流程中的难重点,基于专科工作人员的操作需求可以基于系统兼容优势进行适当调整与设计,从而提高风险预警处理的实用性,提升达芬奇手术器械的综合管理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达芬奇手术 器械处理流程 信息化追溯系统 风险预警与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透析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针对2013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无肝素透析,观察组实施枸橼酸抗凝,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的各项观察结果对比,血透后观察组的BUN值以及SCr值更低(P<0.05);且患者在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更低(P>0.05)。结论: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血透过程中,实施枸橼酸抗凝的效果显著,能保证血透的顺利进行,且明显改善患者血透后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 标签: 枸橼酸抗凝 无肝素透析 高出血风险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3-2021.3月期间急诊科拟诊为严重脓毒症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分组,主要分为脓毒症组(A组)、严重脓毒症组(B组)及脓毒症休克组(C组)。对三组患者进行MESD评分及血乳酸测定。结果 B组及C组与A组之间的MEDS评分及血乳酸指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患者之间的MESD评分同样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指标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为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MESD评分联合血乳酸测定可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险分层,有利于提高临床对预后的评估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死亡风险 血乳酸 危险分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急性支气管哮喘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作的患者,把控在护理患者中产生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9年3月-2021年9月期间,共186例进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病患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AB两组来对比实验数据。A组93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启用护理风险管理;B组93例为患者列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结果:A组的患者在护理中的事故发生率和主动投诉率都要低于B组的患者。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启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方法,可以帮助减少患者在就医疗养[1]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并且风控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于临床。

  • 标签: 急性支气管哮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2] 护理风险与管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为降低PCI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脂血糖水平,对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2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比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脂血糖水平。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脂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PCI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脂血糖水平,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PCI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血脂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取 风险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入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34例),实验组采取风险护理(34例)。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其中实验组较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明显,其中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将 风险护理应用在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护理中效果明显,此种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风险护理 老年2型糖尿病 住院患者 低血糖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治疗对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这治疗,43例)和观察组(快速康复治疗,43例),比较两组关节功能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步行与上下楼梯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快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快速康复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为了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政府部门下放科研项目管理权力,允许高校自主制定科研管理制度。管理自主权扩大的同时也给科研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廉政风险。基于此,本课题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例,通过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廉政风险点识别、排查、评估,在权力运行关键节点如立项、成果评价等关键阶段开展廉政教育,进行风险预警,同时从思想意识、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多方面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廉政防控,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科研管理部门作用,从而为医院科研工作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廉政建设 科研管理 风险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发热患者采用家属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发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联合家属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风险防范式护理 感染性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风险因素及NT-proBNP与炎症因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直接PCI术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2例患者未发生心衰作为非心衰组,术后28例患者发生心衰作为心衰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炎症因子,分析患者术后心力衰竭的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变支数、局部室壁运动障碍、NT-proBNP、IL-32和MMP-9是影响直接PCI术后心力衰竭的独立因素。心衰组NT-proBNP、IL-32、MMP-9水平升高者占比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5)。结论 该类患者直接PCI术后存在多方面的心衰风险因素,需积极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同时NT-proBNP与炎症因子异常者,心衰风险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心衰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NT-proBNP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的罹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内收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对其施以随机分组,以对照组和观察组展示,均为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基于此基础予以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就此对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风险事件及护理管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风险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护患事件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还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可积极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桡动脉入路PCI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