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对足踝部周围不同程度软组织缺损13例患者应用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缺损面积3.0 cm×7.0 cm~5.0 cm×10.0 cm。术前皮瓣供区CTA扫描,获得皮瓣供区动脉血供三维图像。明确动脉穿支皮瓣血供的起源、走向、血管蒂长度、管径以及穿支点位置。应用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实现AR技术导航标记血管走行及穿出点体表位置,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对导航的定位结果进行确认,以最佳穿支点作为皮瓣旋转点进行皮瓣设计后进行皮瓣切取和创面修复,术后门诊随访评估近、远期皮瓣成活情况及踝关节功能。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经6~16(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色泽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踝关节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供区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AR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规划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的优点,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标签: 增强现实技术 多普勒超声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的急性单腿混合型下肢DVT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统计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1.5±1.3)cm、(1.6±0.7)cm,优于治疗前的(6.2±1.4)cm、(4.7±1.2)cm(P〈0.01)。治疗静脉通畅评分为(4±2)分,优于治疗前的(15±4)分(P〈0.01)。治疗大腿消肿率为(90.13±5.98)%,小腿消肿率为(85.21±6.83)%。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1.3)个月,随访期内复发1例,复发率2.4%,无重要脏器出血、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器械简单、操作难度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护理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胫后静脉 留置导管 溶栓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细胞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Hz和100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治疗10min,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设对照组.各组治疗时间为14周.神经组织HE染色、神经纤维银染、髓鞘砂罗铬花青染色以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生组织形态学变化;取腓肠肌组织HE染色,应用PixeraProPlus专业图像分析系统(美国产),测量肌细胞直径、截面积,取其平均值.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神经组织形态及失神经支配腓肠肌肌细胞的恢复,其中以5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从而说明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运动损伤 电针 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 再生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unt综合征神经痛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1例Hunt综合征神经痛患者,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研究期间对该患者采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是否存在并发症情况,及口服加巴喷丁的剂量,将以上数据进行详细地记录,以此分析Hunt综合征神经痛患者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象接受治疗,治疗前患者的疼痛评分为(6.87±3.13)分,治疗1周、2周、3周后分别为(5.27±1.63)分、(3.37±0.63)分、(2.21±0.21),加巴喷丁的口服剂量也逐渐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unt综合征神经痛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今后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Hunt综合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联合应用神经阻滞治疗与盐酸度洛西汀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取样63例,均为我院2018.07至2021.09收治,抽签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盐酸度洛西汀,n=32)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治疗,n=31),比较PSQI、VAS 得分,观察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PSQI(12.19±2.06)分, VAS (6.08±1.10)分,比对照组(15.80±2.19)、(7.02±1.17)分低,治疗6周,观察组PSQI(5.60±1.62)分, VAS(2.08±0.97)分,同样比对照组(7.10±1.67)、(3.27±0.95)分低,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31/32),比对照组77.42%(24/31)高,P<0.05。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神经阻滞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度洛西汀可提升治疗有效性,减轻患者睡眠障碍度与疼痛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有效性 带状疱疹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腓骨远端骨折采用前减张切口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腓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行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腓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患者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胫前减张切口 锁定加压钢板 胫腓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腓骨远端骨折采用前减张切口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80例老年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胫骨远端内侧小切口径皮LCP内固定)与观察组(前减张切口结合LCP内固定)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手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可比性;观察组的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减张切口结合LCP内固定与常规LCP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操作难易度,以及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等相同。而前减张切口结合LCP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愈合时间,并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在治疗老年腓骨远端骨折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前减张切口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腓骨远端骨折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实施前减张切口联合L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者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缘坏死、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减张切口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腓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前减张切口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胫腓骨远端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由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59例胸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3):单纯口服药物组(A组),脉冲射频治疗组(B组),银质针治疗组(C组)。A组采用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片与艾司唑仑片。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治疗参数为42 ℃,频率2 Hz,脉宽20 ms,电压26~56 V,治疗时间180 s,间隔15 s,连续两个周期;5 d再以同样参数重复治疗1次,两次为1疗程。C组在B组基础上于射频治疗1~2 d给予胸腰椎密集型银质针肌肉松解治疗,40~44 ℃,加热20 min;3 d以同样方法再治疗1次。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d、l、4及12周时的NRS评分、AIS评分,并记录3组患者治疗结束12周时优效、良效、可效、无效的例数、优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时NRS评分B组(2.8±1.1)分、C组(1.0±0.5)分较A组的(4.2±1.3)分均下降(P均<0.05),C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12周AIS评分B组(2.3±1.0)分、C组(0.8±0.3)分与A组(3.7±1.2)分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可有效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银质针
  • 简介:摘要90护生刚从学校出来,虽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不能够去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本科自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实习生的存在问题并总结了带教体会。

  • 标签: 90后护生 临床实习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神经内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护理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护患和谐相处,降低护患纠纷,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咳嗽门诊进行就诊的36例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作为基础探讨临床上感冒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改变机制,并就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以印证临床上关于感冒患者咳嗽阈值降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物质伴随临床症状明显升高的结论。我们将这36例患者及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36例进行分析,通过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测定这两组研究对象的气道敏感性,并就其诱导痰细胞总数、痰上清液的指标物质及细胞分类比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咳嗽患者的咳嗽阈值明显要低、其诱导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的比例与正常人差异不大;咳嗽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的SP含量、CGRP浓度、痰细胞的SP、NK-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显著高于正常人,但其NKA、NKB浓度与正常人差异不大。综上,临床上感冒的患者其咳嗽敏感性非常高,同时会伴随有一定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并经证实与感冒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感冒 咳嗽敏感性 气道 神经源性炎症
  • 简介:目的检测神经分化因子NeuroD在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顺铂损伤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PCR技术,观察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1d、3d、5dNeuroD的表达变化。正常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5ml/kg,1次/d,腹腔注射,连续5d),用药1d组(顺铂5mg/kg,腹腔注射),用药3d组(顺铂5mg/kg,10Vd,腹腔注射,连续3d),用药5d组(顺铂5mg/kg,1次,d,腹腔注射,连续5d),每组8只,建立顺铂耳毒性模型。采用Real—Time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螺旋神经元NeuroD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顺铂耳毒性大鼠模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神经分化因子NeuroD在耳蜗螺旋神经元中呈动态变化。NeuroD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用药1d及3d组分别为2.17~0.39、1.15~0.20及7.02~0.69、2.42~0.40,与对照组及用药5d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NeuroD在用药1d开始增加,3d达到高峰,5d后下降;在用药早期有一过性表达增强,后期表达下降同时听力损失明显。表明NeuroD可能参与顺铂损伤螺旋神经的修复过程。

  • 标签: NEUROD 大鼠 耳蜗 螺旋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状疱疹神经痛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PHN患者资料作为观察的对象,按照护理不同的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30例)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者(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疼痛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A、HAMD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但护理观察组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PHN应用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减轻其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尺神经损伤患者骨间肌同步兴奋的电生理表现。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腕部尺神经损伤后患者50例,分别检测第一、二、三、四背侧骨间肌及第二掌侧骨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记录潜伏期及波幅,肌电图随机选取10个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计算MUP波幅平均值,并观察募集反应,所有数据均与健侧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侧第二、三、四背侧骨间肌分指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并指时,MUP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侧第二、三、四背侧骨间肌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分并指时均有募集反应;患侧第一、二、三、四背侧骨间肌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刺激CMAP潜伏期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AP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部尺神经损伤,掌侧骨间肌与背侧骨间肌易产生同步兴奋后遗症,导致分并指障碍,电生理检查可帮助临床诊断。

  • 标签: 尺神经 电生理学 骨间肌 同步兴奋
  • 作者: 陈烨 邢唯杰 杨靖华 陆敏智 周旗芳 钱青 刘冬柏 李国庆 姜彬 吴淑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9期
  • 机构: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江阴 214400,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上海 200032,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敔山湾院区神经内科,江阴 214400,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城中院区神经内科,江阴 214400,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江阴 214400,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阴 2144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卒中神经源性膀胱(PSNB)功能康复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6例PSN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参数、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率、干预后尿失禁率和尿潴留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膀胱顺应性、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率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PSNB患者膀胱平衡状态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卒中 膀胱,神经源性 功能锻炼 循证护理 尿流动力学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