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网络化的日益普及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扰,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冲突问题。在网络社会所特有的信息化空间里,仅仅简单地以既有的观念与准则来衡量和规范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网络的发展,需要树立起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认清网络行为的伦理价值,并提出与之相关的网络伦理规范,从而建构起网络世界的伦理体系。

  • 标签: 网络化 伦理 道德 电脑病毒 价值观 电脑犯罪
  • 简介:二、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在普遍伦理的讨论与制定过程中,东亚文化参与普遍伦理的形成,本文将试图探讨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普遍伦理与非西方文化(在此尤其关注东亚文化)的关系、普遍伦理与孔子恕道之间的关系三个问题

  • 标签: 东亚文化 伦理东亚 普遍伦理
  • 简介: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也能为祸。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传统伦理规范,使之更符合天理,更符合人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必须受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效益,尽可能地扼制其负面影响。

  • 标签: 符合 天理 社会伦理 传统伦理 伦理问题 人性
  • 简介:行政程序与行政伦理具有终极意义上的共通性.评价法律程序正当性的主要标准是它使人的尊严获得维护的程度.行政伦理从内在道德机制上保证行政行为的"善",行政程序则依赖外在的法律强制行政行为"合法律性".在行政程序中建立起尊重与信任、沟通与参与、监督与责任机制,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保障.

  • 标签: 行政程序 行政伦理 共通性
  • 简介:在艺术的展示中,较典型的情况是布展者希望参观者以特殊的方式来观看艺术展品。特别是当布展者同时又是有疑问的艺术品的所有者时,更试图去影响观者对艺术的欣赏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在作品展示中坚持对作品本身内容和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尊重是道德的或审美的职责,还是作品所有者完全有权力选取他们认为适合的展示方式。在此我最终要关注的则是,人们对待艺术展示以及其所拥有的其他类型的东西的展示是否有着不同的道德职责。

  • 标签: 作品展示 宗教艺术 伦理 展览 欣赏方式 创作意图
  • 简介:从三个方面探讨经济与伦理的张力思想,首先探寻了经济与伦理张力思想的起源;其次根据经济与伦理的逻辑关系,将经济与伦理张力的思想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中心论、道德中心论、经济内生论与外在经济论.最后,在关于物的人格化及人的对象化原理的基础上,阐释了经济与伦理张力的辩证特征.

  • 标签: 经济 伦理 张力思想
  • 简介:国外医学伦理学三题李尧一、手术刀别切掉病人权利二次大战后,医学界仍然存留着重视群体甚于个人的倾向,即医师处理病情、病理之余,常忽略个人。世界医师协会总会于1964年宣布,施于人类的一切临床实验必须获得当事人“自发性的同意”。此理念后来延伸到一般医疗行...

  • 标签: 医学伦理学 安乐死 绝症病人 医生与病人关系 隐瞒实情 人工呼吸器
  • 简介:孔子诗论是儒家诗论的核心内容,在价值观上体现出的政治伦理特征,不仅贯穿于诗歌的认识价值之中,而且贯穿于诗歌的审美价值之中,形成了其诗论鲜明的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孔子 价值取向 政治伦理 诗歌 文学评论 审美价值
  • 简介:先秦人性论肇端于孔子'性近习远'说,因类相近的人性须切合相似之人欲去把握.而孟子首创'性善'论,旨在强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理性之所在,要求统治者'从其大体'以行'仁政'.荀子正是把孟子所不屑的'小体'即人的感官欲望视为恶的人性,以论证'化性起伪'的绝对必要性.孟、荀相悖的人性论又都是归宿于儒家德政一途;荀子同孟子一样,要求居人君之位者对贪欲泛滥、民不聊生以及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承担主要的、甚而是决定性的政治责任.

  • 标签: 先秦儒家人性论 荀子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法治秩序型构过程中伦理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我国长期以来未能生成法的原因探讨指出,法治思想之建构必以特定的伦理支撑为前提,伦理建设在逻辑顺序上应先于法治建设,不把正义作为伦理目标就只能产生“伪法治”,因此,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如何做到对传统道德和国家主义道德的合理扬弃,促进以自由个体伦理和市场伦理为核心要素的新型伦理秩序的生成,将是整个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治 伪法治 正义 德治 个体本位伦理 市场伦理
  • 简介:伊斯兰日常生活伦理是由伊斯兰教特定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构成的道德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法中。作为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伊斯兰日常生活伦理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它对穆斯林道德人格的培养,健康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指导性作用。

  • 标签: 伦理 健康社会 《古兰经》 善恶 伊斯兰教 圣训
  • 简介:本文通过对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考察提出了"消费"与"伦理"的结合所可能存在的词语矛盾.尽管现代消费社会通过对消费的重新阐释消解了消费伦理的矛盾性,并从道德的正当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两个方面设定了消费伦理存在的可能性,但在实践中消费伦理却并没有获得充分的现实性.本文通过对消费伦理存在的现实性的三种质疑,试图以否定的方式来完善消费伦理的理论建构.

  • 标签: 消费 消费社会 经济合理性 道德正当性
  • 简介:全球化过程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迄今为止的全球化过程是资本主义利用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己发展的过程,此过程的社会实质在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伦理全球化.然而,诸如反全球化浪潮之类的国际现象和国际事件表明,原来作为全球化之推动力量的资本主义,如今正在走向其反面,愈来愈成为全球化的阻碍力量了;而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更其表明资本主义再也不能按其固有的方式存在和发展了.因此,客观上要求变革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伦理--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适应解决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需要,一种新伦理--生态伦理正在形成之中,它有望最终演变为取代传统资本主义伦理的全球伦理.

  • 标签: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伦理全球化 全球伦理 生态伦理
  • 简介: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始终把伦理道德现象建立在对民众生计的考察和认识上,认为民生问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伦理道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为准则。强调权利平等就是民权、民族实现;民权、民族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为人类要求得道德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以“互助”为原则,减少兽性,发展人性,造就高尚的人格。

  • 标签: 孙中山 经济伦理 思想
  • 简介:孙子论兵,以"道"或"仁"为先,在其军事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本文结合现代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从"安国保民"的道德价值观、"爱卒"、"善卒"的人道情怀、"道""法"并用的实践策略、"五德"为纲的将帅道德修养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孙子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 标签: 孙子 伦理 道德 企业管理
  • 简介: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宗教,但基督教也被认为是最以人类为中心的宗教.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通过对教义和圣经的解释形成了自然不存在神性,上帝在造物之外的思想,并用这种思想指导教徒的行为,将人类引入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面对生态危机,生态神学家又开始重新阅读经典教义,从中发现生态意蕴,并且努力建构新的生态神学,这将有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 标签: 基督教 生态伦理 生态危机
  • 简介: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的流传,佛教经典翻译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的加深,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和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到了隋唐时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佛教教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也已基本确立。

  • 标签: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