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托马斯的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世纪,托马斯的伦理思想既起着使宗教伦理世俗化,世俗伦理宗教化的作用;同时又起着使伦理学由德性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转化的中介作用.托马斯完成这两种转化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他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与希伯来神学律法思想结合起来的做法上.而基督教的"十诫"则是他建构宗教规范伦理学的根基.

  • 标签: 托马斯 世俗伦理 宗教伦理 德性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十诫”
  • 简介: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基本的标准或价值就是基本的伦理原则,由此构成我们评价在有关领域(包括脑死亡)伦理问题上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的伦理框架,这些基本伦理原则就是:无伤、有利、尊重和公正.脑死亡的实质伦理问题在于脑死首先是个科学、医学问题,即脑死是不是就是人死,伦理问题则是人们应不应该接受脑死概念和为什么要放弃死亡的传统心脏概念.脑死亡的程序伦理问题在于落实脑死概念时,如何制订相应的程序来促进有关各方的利益,防止被人利用来伤害人们.

  • 标签: 脑死亡 实质伦理 程序伦理
  • 简介: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和应用及其全球的友展趋势,都深刻地改变着全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其中包括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生活方式。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是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脑网络技术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日益全球性广泛的应用,又一次

  • 标签: 网络 伦理道德 知识产权 法制建设
  • 简介:李兰芬、马唯杰在《美德伦理: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载《光明日报》2005年4月6日)一文中指出,高校德育是以美德伦理还是以底线伦理作为其价值取向,不仅关乎高校德育的内容,而且关乎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所谓底线伦理,就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其“底线”特质集中表现为人在规则面前的受动性和大众性,因此底线伦理本质上是一种“规则伦理”。

  • 标签: 高校德育 价值取向 美德伦理 《光明日报》 底线伦理 2005年
  • 简介:“次道德”是在违法利己的过程中,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的行为。相对于道德而言,“次道德”是次等的、次要的,不属于社会主流道德。但是从人性的多元性、犯罪的不可根除性及社会公众利益来看,“次道德”存在有其合理性。并且,肯定“次道德”是社会道德认识水平的进步,是对人性中的良心和自律精神的肯定,也有助于道德正义的实现,因此有必要肯定“次道德”。

  • 标签: 道德 “次道德” 伦理学
  • 简介:从三个方面探讨经济与伦理的张力思想,首先探寻了经济与伦理张力思想的起源;其次根据经济与伦理的逻辑关系,将经济与伦理张力的思想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中心论、道德中心论、经济内生论与外在经济论.最后,在关于物的人格化及人的对象化原理的基础上,阐释了经济与伦理张力的辩证特征.

  • 标签: 经济 伦理 张力思想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法治秩序型构过程中伦理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我国长期以来未能生成法的原因探讨指出,法治思想之建构必以特定的伦理支撑为前提,伦理建设在逻辑顺序上应先于法治建设,不把正义作为伦理目标就只能产生“伪法治”,因此,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如何做到对传统道德和国家主义道德的合理扬弃,促进以自由个体伦理和市场伦理为核心要素的新型伦理秩序的生成,将是整个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治 伪法治 正义 德治 个体本位伦理 市场伦理
  • 简介:福山敏锐地觉察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堕落问题,对道德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主张社会资本和信任的重建.他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对策缺乏系统的具体安排,存在道德一元论倾向,将自由主义民主作为历史终结的看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经济发展 道德建设 社会资本 信任
  • 简介:应用伦理学正在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学科。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概要地分析了应用伦理学发展的原因,对应用伦理学所表现的独特的研究取向和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提出应用伦理学所致力的工作,是用人类的价值关怀去解答人类生存的道德困境问题,并试图用合理的伦理规范去导引人们的行为,在理性的、批判的审视生活世界的同时,建构良善的、合理的社会。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道德困境 良善社会
  • 简介:近世町人阶级价值伦理具有促进商业资本发展和催生近代资本主义和近代取向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变革中,如何与维新改革精神相契合和从社会角色到价值伦理实现近代转型的进程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伦理的形成轨迹和特征。

  • 标签: 町人阶级 价值伦理 近代转型 涩泽荣一
  • 简介:“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对成长、对自我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求,但是由于“网婚”具有的虚拟性、游戏性、符号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行为品质和理想人格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亟需准确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导向,引导青少年保持虚拟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人格的一致,唤醒青少年的“善良意志”,倡导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也应承担应尽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青少年走出“网婚”的误区。

  • 标签: 网婚 网络伦理 网络道德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我们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我们既要敢于探索、勇于冒尖.也要耐得住寂寞,讲求科学道德,并从制度上限制急功近利的行为.加强自主创新的伦理品质建设。

  • 标签: 自主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 科研体制与道德
  • 简介: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其安全性评价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探讨转基因食品生态安全的伦理问题并进行哲学反思,旨在唤起我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重视,使转基因食品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生态安全 伦理
  • 简介:荀子的伦理思想以"性恶论"为基础,从"性恶论"出发,引出以"礼"为主体的伦理道德规范.为论证其道德规范实现之可能,他进一步提出了修身论和认识论,最后把整个伦理规范体系落实到政治领域,形成儒家特色的伦理--政治思想,而其"性恶论"又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提出的,可见他的性恶论既以社会为起点又以社会为终点,体现了极强的现实品格.

  • 标签: 荀子 伦理思想 “性恶论” 道德规范 现实品格
  • 简介:在以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人的活动引起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伦理不是在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伦理,而是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的伦理.环境伦理学,就是针对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从伦理方面给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以根据的理论,其核心理论一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派系,即'人类中心主义'环境理论观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理论观.可持续发展当是两种对立的环境伦理观走向融合的理论归宿.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伴生的既有价值信仰失落、行为规范缺失,物欲泛滥所造成的心灵空虚,由孤独存在所产生的命运叵测感,是中国近年来宗教现象兴起的基本成因是基于一种道德规范性要求,其基本关切是心灵的安顿、社会规范价值的确立及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

  • 标签: 当代中国 宗教 宗教兴起 社会伦理分析
  • 简介: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将,鲁迅始终没有走出家庭伦理的怪圈,无论在理论倡导、伦理实践还是文本叙事上,鲁迅一直“背着因袭的重担”,陷入了与启蒙身份相悖的尴尬境地。重新定位家庭伦理格局中的鲁迅,是为了走出“鲁迅时代”。

  • 标签: 启蒙 鲁迅 家庭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