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桂林市临桂区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城乡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2017-2018年共监测份水样135份(城市水31份,农村水104份),城区饮用水合格率高于农村饮用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60,P<0.01);城区饮用水31份年度合格率2018年高于201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农村饮用水104份年度合格率2018年低于201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9,P>0.05);水样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浊度。结论城区饮用水非常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污染日逐严重,并且微生物污染为本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类型,必须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与资金投入以及专业人才输入,确保全区广大群众饮用水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防水利工程对防治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针对西昌市邛海入水河-高仓河血防水利工程与螺情较重的七个重点乡镇的30条沟渠开展血防水利工程(修建沉螺池、沟渠硬化),搜集2018年-2020年以来工程建设完成后螺情状况。结果 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完成后,西昌市高仓河流域及重点乡镇钉螺密度有明显减少。结论 血防水利工程对钉螺控制及血吸虫病防控有积极的效果。工程完成后必须加强硬化沟渠和沉螺池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工程稳定运转。

  • 标签: 血防水利工程 山丘型流行区 血吸虫病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把在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三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大段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复合。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放入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灌注培养。28d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组织学检测及形态学计量,用以评价体外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培养28d后,灌注培养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灌注培养组细胞的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细胞仅在多孔β-TCP支架周缘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少。灌注培养组细胞在整个β—TCP支架内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多。结论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灌注培养,可以使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段β-TCP载体内增殖并形成新骨,使体外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成为可能。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骨髓细胞 β-磷酸三钙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在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中对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人工构建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设以下6组(36只SD大鼠,n=6):空白对照(A组);单纯e-PTFE膜(B组);BME+e-PTFE膜(C组);BMSCs+BME+e-PTFE膜(D组);空转BMSCs+BME+e-PTFE膜(E组);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BME+e-PTFE膜(F组).分别将转染hVEGF165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的BMSCs接种于胶原膜BME-10X后,按各分组植入人工牙周缺损内,并以空白胶原膜和空载体为对照.4周后取材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测量新生牙槽骨面积、新生牙骨质面积以及新生牙周膜宽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A组、B组和C组三组新生牙槽骨面积(NB)、新生牙骨质面积(NC)和新生牙周膜宽度(NP)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A组相比,D组、E组、F组的NB、NC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比,转染有hVEGF165基因组(F组)的NB、NC和NP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hVEGF165基因转染BMSCs与胶原膜复合物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再生.

  • 标签: 人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牙周组织再生 胶原膜 急性牙周缺损
  • 简介:摘要: 2018年新出台的十二五生物医药振兴规划明确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型产业,生物制药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也极为迅速。生物工程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促进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生物工程药物研发 促进现代医学发展 重大意义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医院信息工程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和进步。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探讨了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辅助决策、病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展望了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医院信息工程中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应用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展望。

  • 标签: 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 医院信息工程 医学影像诊断 医疗服务效率。
  • 简介: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承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办的中国工程工程科技论坛——“膝关节外科高层峰会”于2009年7月24~26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隆重举行。大连市领导田树军、朱程清、施中岩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国工程院 膝关节外科 中山医院 大连大学 中华医学会 医药卫生学
  • 简介:背景:临床治疗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仍然是一个挑战。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对治疗骨缺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近年来间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增殖和成骨活性、免疫特性、促血管化以及在体实验的成骨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8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骨、免疫、血管化"和"mesencg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osteogenesis,immuneproperty,angiogenesis"。纳入与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骨、免疫及血管化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检索到177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在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活性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减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加快组织修复。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促进作用,脂肪间质干细胞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性。低氧培养下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更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生成更多的血管结构。实验研究证实聚乳酸多孔纳米材料结合纳米碳生物材料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由于间质干细胞具有生物向性,可能成瘤分化,故间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一直持谨慎态度。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和骨组织 免疫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自体移植 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生物工程专业是学科类、复合型专业,融入生物体、制药、化学工程学、资源科学以至医事教育、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工程学院为强化实践性教育,着重训练本科生认识与实践、生产实践技能,进一步创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也对其他学科专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生命工程技术 生命医学 教育实践 人才培养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其中实验组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骨的动静脉血管束,对照组则单纯植入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从第4周开始实验组成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周时达到最大值。结论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可明显增加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标签: 组织工程 血管化 骨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原位注射新生大鼠肝细胞构建的工程化肝组织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学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制成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大鼠,肝脏原位多点注射工程化肝组织,3周后测定血清肝功能并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原位注射组大鼠肝功能较单纯假手术组大鼠有改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HE染色提示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肝脏原位多点注射新生大鼠肝细胞的工程化肝组织能改善大鼠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新生大鼠肝细胞 肝组织工程 肝纤维化 原位注射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西电东送战略”的进一步推行,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在西藏、云南、四川、贵州等高原地区建设投产。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极易对参建单位人员及运维人员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如何建立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成为本文研究主题。

  • 标签: 高原 工程建设 医疗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全体调查,了解该群体的学习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学院制定和改进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全体调查方法,针对13级、14级、15级三个班级共1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每个班的期末成绩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探讨三个班同学的学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比4个年级的成绩单,已经对3个年级问卷调查,发现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很多问题,包括学习频率,学习时间,玩手机的时间,作息规律,是否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结论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扔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包括自身因素,也包括很多外界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客服困难,战胜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就业中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 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 学习现况 考研 就业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以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犬眼眶壁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分离扩增犬自体BMSCs至第2代,用腺病毒转染VEGF基因。采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细胞接种在珊瑚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骨,Elisa检测转基因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蛋白持续表达情况。成年比格犬24只,双侧眼眶内侧壁制造直径12mm圆形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转染VEGF的组织工程骨,B组植入未转染基因的组织工程骨,C组植入单纯珊瑚材料,D组为旷置组。分别在手术后4周、12周、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Micro-CT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形成情况,以及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学检测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VEGF基因修饰的BMSCs能够高表达目的基因和蛋白,构建组织工程骨后能够在体外持续分泌VEGF蛋白22d。C组和D组均未修复眶壁骨缺损。A组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4周时的新生血管形成量和新生骨体积明显高于B组(P〈0.05),但12周、24周时两组的新生血管量和新生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转染VEGF的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体内回植后早期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新骨生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眶壁骨缺损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采用仿生学原理制备了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材料,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作为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接种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与增殖。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埋植在家兔背部肌袋内,埋植后2,4,6,8周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生长、增殖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支架埋植后2周,材料周围有中等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浸润,可见小血管与纤维母细胞增生,材料已被炎性细胞分割、围绕散碎;埋植后4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炎症反应进一步消退,肌纤维排列、形态正常;埋植后6周,材料周围炎症反应轻微,组织水肿不明显;埋植后8周,炎症反应基本消退,材料基本降解完成,肌纤维形态基本正常。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注射型支架材料。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半水硫酸钙 组织工程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 简介:血管组织工程学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血管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饱),种植于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上,经体外培养后,再移植到体内,以替代病损的血管组织。而长久以来限制工程化组织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种子细胞的来源的问题.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深入为体外构建各种组织提供了新的来源。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胚胎干细胞也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化血管构建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化 胚胎干细胞 血管构建 细胞诱导分化 体外培养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