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程化护理干预恶性淋巴靶向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34例恶性淋巴靶向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流程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干预恶性淋巴靶向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快速康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靶向治疗 流程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在淋巴化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不良反应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淋巴化疗患儿70例作为研究病例,以计算机表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51,P

  • 标签: 细致化护理 小儿 淋巴瘤 生存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恶性淋巴在表柔比星辅助化疗中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淋巴科2021年3月份至2022年3月份收治的老年恶性淋巴患者中选出62例,以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分为两个组别,31例对照组给予多柔比星辅助化疗,31例观察组则以表柔比星辅助化疗为主,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有效治疗率、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并发症率各为3.23%、29.03%;有效治疗率96.77%、77.42%;Hb(89.01±8.11)g/L、(74.58±6.94)g/L,WBC(3.76±0.13)×109/L、(1.96±0.11)×109/L,BPC(94.01±11.48)×109/L、(55.69±14.59)×109/L,组间比对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老年恶性淋巴治疗中,表柔比星辅助化疗效果好,安全性强,指标调节作用显著。对此,可将其纳入优选辅助化疗药物中。

  • 标签: 老年恶性淋巴瘤 表柔比星 多柔比星 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对淋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2-2021.2收治的42例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21例,常规护理)与B组(21例,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心理弹性。结果:干预后,B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弹性均优于A组(P<0.05)。结论:对淋巴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弹性,可推广。

  • 标签: 阶段性健康认知护理 淋巴瘤 心理状态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用恶性淋巴患者,对效果研究。方法:纳入恶性淋巴患者80例,时间2020年4月~2022年4月。40例实施常规护理,命名为普通组。另40例实施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命名为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研究效果。结果:①护理14d的护理满意率指标,与普通组75.00%(30/40)比较而言,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的95.00%(38/40)更高(p<0.05)。②护理14d后的WHOQOL-BREF评分指标,与普通组(72.69±3.12)分比较而言,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的(83.02±4.16)分更高(p<0.05);SAS评分指标,通过对比,与普通组的(51.39±2.84)分比较而言,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的(48.34±1.03)分更低(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用于恶性淋巴患者,护理效果更好。

  • 标签: 叙事护理+心理护理干预 恶性淋巴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护理干预对儿童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化疗副作用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6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缓解患儿化疗副作用,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副作用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患者采用知信行模式在自我健康管理中干预流程研究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在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淋巴患者。研究方式是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患者。观察比较不同干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领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自我健康管理 流程研究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IM患儿462例作为IM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对象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水平。比较IM组与健康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水平,比较IM组中不同病情时期、不同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ALY%)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M组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CD4+、CD4+/CD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M组急性期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恢复期,CD4+、CD4+/CD8+水平低于恢复期(P<0.05)。IM组中ALY% ≥10%患儿的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ALY% <10%患儿,CD4+、CD4+/CD8+水平低于ALY% <10%患儿(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D3+(r=0.671、0.647)、CD8+(r=0.685、0.598)、CTLA-4(r=0.694、0.612)、PD-1(r=0.671、0.712)、PD-L1(r=0.682、0.685)和病情时期、ALY%呈正相关(P<0.05),CD4+(r=-0.469、-0.512)、CD4+/CD8+(r=-0.501、-0.567)和病情时期、ALY%呈负相关(P<0.05)。结论IM患儿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异常表达,并与疾病时期、ALY%密切相关,可据此评估病情进展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B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 简介:摘要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淋巴结内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该病主要累及45~55岁的中年人,病变主要累及腹股沟淋巴结。本文报道1例65岁老年女性患者,镜下表现显示梭形细胞栅栏状排列伴间质内出血及石棉样纤维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平滑肌肌动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cyclin D1、β-catenin阳性表达。该病罕见,需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和过度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12(IL-12)是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诱导T细胞以及NK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等多种效应机制,在临床前阶段展现了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很快运用于临床,但其全身给药出现了严重的剂量限制性毒性。目前研究多为通过局部使用IL-12降低全身毒性,改变肿瘤微环境,激活免疫系统。文章就近年来IL-12在实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试验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2 肿瘤 免疫疗法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临床前研究表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生长,不影响正常淋巴细胞的功能,同时可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改善肿瘤免疫环境。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用于初治及维持治疗均可以提高非霍奇金淋巴(NHL)化疗疗效,改善预后;通过对糖代谢的影响,改善血糖水平,减少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二甲双胍抗NHL的主要分子机制包括激活肿瘤细胞内AMPK,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抑制关键的胆固醇合成、改善葡萄糖代谢、增强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等。目前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能成为NHL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 标签: 二甲双胍 淋巴瘤,非霍奇金 糖皮质激素类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一致性淋巴(D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收治的1例EB病毒阳性不一致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起病时行颈部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后因消化道出血行肠道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最终诊断为DL。予以R2-CHOP方案化疗,患者病程中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情况较差,后患者拒绝化疗,改为来那度胺单药治疗。最终患者因多脏器衰竭死亡,总生存时间13个月。结论DL临床少见,而同时患AITL和DLBCL更为罕见,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淋巴瘤,T细胞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不一致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伴轻重链肾淀粉样变性(heavy- and light-amyloidosis,AHL)及肾间质淋巴浸润的罕见病例。中年男性患者,贫血伴IgM-κ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骨髓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肾功能不全,肾活检示肾小球、肾间质及细动脉可见均质无结构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阳性,淀粉样沉积IgM及κ轻链染色呈强阳性,IgG、IgA、λ轻链阴性,电镜见直径8~12 nm僵硬无分支排列紊乱的纤维丝,同时肾间质见灶性聚集的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OP)方案治疗有效。

  • 标签: 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 淀粉样变性 淋巴瘤浸润
  • 简介:摘要CD38是一种多功能跨膜糖蛋白,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以及激活细胞迁移和信号级联反应。CD38在恶性淋巴细胞肿瘤中广泛表达,使其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热门候选靶点之一。然而,目前靶向CD38免疫治疗非霍奇金淋巴(NH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有限,这可能与CD38异常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对CD38单克隆抗体产生耐药有关。笔者拟就CD38的特征及功能,在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CD38单克隆抗体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NHL)中的应用前景等,对CD38在NHL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D38单克隆抗体应用于NHL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抗原,CD38 淋巴瘤,非霍奇金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抗体,单克隆
  • 简介:摘要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肺内者少见。近年新发现一类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间皮瘤。本文报道1例48岁女性患者原发于肺内ALK阳性局限性双相型恶性间皮瘤,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骨淋巴(PB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单发病灶的PBL更为罕见,其影像学表现有溶骨破坏、软组织肿块、骨质密度不均等,形态学上缺乏特异性,仅从病变部位的CT或MRI的影像学表现很难做出准确诊断。笔者选取了2例行18F-FDG PET/CT显像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单发病灶的PB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其临床特征和PET/CT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综合分析,与其他骨恶性肿瘤及骨良性疾病等进行鉴别、诊断,总结分析诊断思路,得出相对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为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鼻咽癌与鼻咽淋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为鼻咽癌的患者100例[男77例、女23例,年龄(51.0±12.4)岁]及鼻咽淋巴的患者107例[男61例、女46例,年龄(52.3±18.2)岁],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比较鼻咽癌组和鼻咽淋巴组患者临床资料、PET代谢参数及CT形态学特征的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评估组合特征对鼻咽癌和鼻咽淋巴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鼻咽癌组和鼻咽淋巴组在SUVmax(10.86±3.99与14.81±7.24;t=-4.90,P=0.001)、SUV峰值(SUVpeak)(7.84±3.13与10.86±5.66;t=-4.79,P=0.001)、病灶糖酵解总量[TLG;39.00(19.98,62.56)与56.75(33.02,102.06) g;z=-3.24,P=0.001]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诊断效能均较低(AUC分别为0.657、0.646、0.63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Vmax结合多个形态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性别、病灶位置、有无周围结构受累、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无咽旁受累及有无脾受累)后,鉴别诊断效能显著提高(AUC=0.900)。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结合CT形态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在鼻咽部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鼻咽肿瘤 淋巴瘤 鼻咽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目的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是否可以抑制淋巴肝转移。方法利用伯基特淋巴细胞系Raji以及弥漫大B细胞系LY-8构建小鼠皮下移植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31和CD163的表达;肝脏组织的HE染色判断转移。结果LY-8细胞系无法构建肝脏转移小鼠肿瘤模型(0/6),Raji细胞系成功构建小鼠肝脏转移模型(5/6)。VEGFR抑制剂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能抑制肝脏侵犯。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且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163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 < 0.01).结论VEGFR抑制剂阿昔替尼具有抗淋巴生长、抑制淋巴肝脏侵犯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生长 肿瘤肝脏侵袭 小鼠淋巴瘤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淋巴化疗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1年1月—2022年4月间本院行淋巴化疗患者中挑选76例展开研究,随机分至两组,对照组行PICC置入,观察组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结果:经数据分析,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同对照组相较而言,优势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化疗患者实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淋巴瘤化疗患者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