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静脉输液对患儿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诊的静脉输液治疗患儿90例,根据置管部位分为观察组(45例,四肢浅静脉置管)、对照组(头皮静脉置管),分析不同置管部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滑脱、感染、出血/血肿及静脉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液治疗患儿适用多部位置管,但四肢浅静脉置管的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具有更高推广价值。

  • 标签: 四肢浅静脉 头皮静脉 静脉输液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对比胰岛素泵连续皮下与常规小剂量静脉连续 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高血糖的治疗差异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4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剂量静脉连续,观察组则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分析应用成效。 结果: 从 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在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以及尿酮体转阴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空腹血糖的对比中,观察组为( 6.1±2.5 ) mmol/L ,对照组则为( 7.2±2.8 ) mmol/L 。 结论: 采用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 低血糖时间)?? ,有利于防止血糖异常变化,并维持胰岛素浓度,是该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案,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皮下输注 静脉连续输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
  • 简介:摘要开展油田集管道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其防腐蚀技术的有效研究和应用是一大重点,因为严重的腐蚀会导致石油发生泄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本文结合现状对油田金属管道的腐蚀原理进行了介绍,同时论述了防腐蚀的现状,最后综合性的提出了产生腐蚀的原因以及防止腐蚀产生的措施,希望对油田集疏管道的防腐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油田技术管道 防腐技术 防腐现状 原因及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煤矿资源在经由多年的开发以后,浅层资源逐步被开发,而更多的煤矿资源集中在深层,在煤矿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随着开采条件的日益复杂与恶劣,人们对巷道掘进与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在保障煤矿安全开发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

  • 标签: 煤矿采矿工程 巷道掘进 支护技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微量泵注射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将144例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按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与微量泵纽,传统组采用普通输液法,微量泵纽采用定容性微量泵法,观察两纽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量泵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应用微量泵输入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更安全可靠。

  • 标签: 冠心病 鲁南欣康 微量泵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持续皮下胰岛素交接班单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护理,其中常规对照组28例,实验组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交班单进行照护的29例,比较这两组带泵治疗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用泵治疗时间121.1小时,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3.6小时,且实验组相关泵因素发病率3.4%,较对照组25%明显减少。结论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交接班单可以更好地执行胰岛素泵的使用,平稳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内分泌的专科护理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交接班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白蛋白的顺序对改善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的护理措施.方法运用配对设计研究法,对3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进行配对研究,在医嘱应用人血白蛋白的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改变输液顺序,观察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比较(P<0.001,P<0.001),差异有显著性,但血浆总蛋白浓度比较,观察组明显改善(P<0.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及总蛋白浓度的增长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饮食干预与输液顺序的调整有助于提高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

  • 标签: 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0例血液病患者根,观察共1006例次的单次采血小板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AL组血小板注有效率为66.5%,AA组72.1%,ITP组51.5%,三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AL、AA组未发热组其注有效率显著高于发热组(P<0.05);AL组脾脏肿大组与无肿大组、DIC组与无DIC组其注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O.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注有效率53.0%显著高于骨髓移植组38.5%(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原因较为复杂多余,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量进行综合性分析,避免发生无效。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 输注无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沉淀与血小板联合在急性大出血的治疗上的意义。方法急性大出血患者69例随机分成2组A组联合冷沉淀和血小板(共37例),B组单独血小板(共32例)。A组先血小板1-2个治疗量,然后冷沉淀10-30U;B组血小板1-2个治疗量。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前各指标无差别(P=0.05),后PT、TT、APTT缩短(P<0.05),Fbg、PLT增加(P<0.05)。后A组和B组间PT、TT、APTT、Fbg、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2h止血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大出血患者治疗中,联合冷沉淀和血小板可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全面纠正患者凝血障碍,能显著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促进凝血功能的改善,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数量,改善止血功能。

  • 标签: 急性大出血 冷沉淀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应用GY-1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率先在兰州地区对321例缺血性脑病患者(包括糖尿病脑梗塞)观察治疗。方法通过GY-1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处理后的基液,PO2由21kPa上升至100-120kPa,再联合相应的中药提取物(疏血通、血塞通、灯盏花等)静脉输入。1日1次,10次1个疗程,一般治疗期为2-3个疗程。结果高氧医用液体静脉治疗方法对脑梗塞和糖尿病脑血管病变都取得较好疗效。在减轻心脑血管缺血症状,帮助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有明显作用,对四肢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有较好的改善。结论高氧医用液体静脉治疗对脑梗塞和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有肯定疗效。

  • 标签: 高氧仪 液体 脑梗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1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集束化护理,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19例新生儿则实施常规护理,为研究参照组。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危药物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输液引起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高危药物 输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而静脉应用化疗泵是近年来临床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弹性回缩的作用控制进药速度,通常需持续36~55h给药,使药物在体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但长时间持续静脉给药,会对血管造成一定

  • 标签: 静脉 化疗泵 5-FU 血管 防护对策
  • 简介:断指再植术后的血管危象直接影响手指成活率。术后良好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危象的发生。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静脉微泵持续肝素钠生理盐水抗凝治疗,有效减少了夜间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成活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素钠生理盐水 断指再植术后 持续输注 后静脉 微泵 再植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瑞芬太尼靶控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0例纳入观察的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靶控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各2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用于胸外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迅速完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 标签: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开胸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 新生儿高危药物管理中实施 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 NICU 收治的 150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 n=75 例)和试验组( n=75 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 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相关 指标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茶油外涂在预防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浅静脉前列地尔的病患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2(50例)敷料组和治疗组(50例)茶油组,对照组1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2采用超薄敷料+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茶油外涂,分析3组病人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差无几。结论茶油外涂预防静脉炎疗效显著,经济安全,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前列地尔 静脉炎 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