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正>问:您认为制定我国民事证据法的基本思路与目标是什么?答:为了使我国民事诉讼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学术界和司法界对制定我国民事证据法的必要性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是,恕我直言,对制定什么样的民事证据法、民事证据法与市

  • 标签: 当事人举证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证据法 调查证据 证据制度 法院
  • 简介:上世纪末至今,乡村人民法庭自身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无论是在人员配备、办公条件还是日常管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乡村法官的办案方式亦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法官们越来越习惯于坐堂问案,而非携卷下乡。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现代法治理念和制度支撑,乡村人民法庭的种种积极转变,并未导致乡村司法的法治化,而是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即一方面乡村人民法庭经过多年的发展渐趋现代化、正规化,其运作方式亦趋于形式化;另一方面乡村司法的结果却是一种"两不是的草率判决",乡村人民法庭本身亦发展为一种机会主义的运作单位。欲走出此种困境,须转变传统追求实质正义的司法理念,重新重视程序的保障作用。

  • 标签: 乡村司法 人民法庭 转型 内卷化
  • 简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作为社会哲学的元理论,为解释国家法之外的社会调控体系之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采取社会本位的法律多元主义的立场,以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交往互动行为对日常生活中的法规范之形成的建构性意义。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法”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指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法”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基础性调控作用。并结合中国法治社会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讨论了建构良性循环的“日常生活法体系”对形成健康平衡的社会秩序调控系统的重要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指出交往互动行为和生活世界是哈氏理论中最为核心的两个概念。并结合案例,通过分析哈氏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对建构交往理性基础之上的“日常生活中的法”体系进行了理论铺垫。第二部分讨论了建立在交往理性之上的“EI常生活中的法”之形成与发展过程。首先,通过考察日常生活中的法与“活法”的区别联系,把“日常生活中的法”定义为:在交往行动中产生,经由主体一致性同意而形成对彼此行为之稳定性预期,从而约束主体行为,具有连续性规范意义的行为准则。随后,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社会模拟理论”,分析了随着交往及交往扩大化,“日常生活中的法”吸收整合其他一般行为规范而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三部分讨论了“日常生活中的法”的组成部分及其内部效力层级的划分。通过阐释“日常生活中的法”与“生活中的微观法律”、道德以及习惯法之间的关联性,将“日常生活中的法”体系内部的效力层级划分及其运行、制裁机制呈现出来。同时指出,生活中的微观法律、社会道德规范和习惯法因为形成与运作方式的差别,其效力等

  • 标签: 交往互动行为 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中的法 道德 习惯法
  • 简介:笔者认为,财政与国民性二者之间紧密相关。近现代"国民性"问题研究尽管看到了国家制度对国民性的决定性作用,却忽视了国家制度对国民性影响的具体路径与枢纽——财政税收制度。百年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步履维艰,或与我们对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关于财政对"国民性"的培育和塑造功能之认识严重不足有关。财政体制优化是"国民性"培育和塑造的核心途径,财政启蒙是国家现代化转型的思想前提。而培育和塑造国民之独立自由精神是"国民性"重建的最高目标,培养国民公正平等精神则是"国民性"重塑的根本目标。

  • 标签: 财政 国民性 机理 自由 公正
  • 简介:<正>引言:"现代性"与本文的问题意识为了研究中国宪法与行政法学领域的现代性问题,我曾遍查该领域有关方面的文献,发现这方面的资料虽有一些,但都难免囿于一定的局限。正如伯尔曼所指出:法律概念的狭隘性不仅阻碍了我们对法律的视野,而且阻碍了我们对历史的视野。人们把法律主要看做在某个特定的国家生效的一大堆立法的、行政的和司法的规则、程序和技术。与这种法律观点相伴随的历史眼光被

  • 标签: 法治行政 法治国家原则 后现代 现代性 中国法制建设 行政权
  • 简介:一、缘起如果一位学者能始终不懈地上下求索,即使面对的是漫漫长路,也一定会得到符合其自我期待的过程与结果。倘若这个求索着的主体同时又兼具横溢之才华,那么其行动意义的客观化无疑更将惠及学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书恰好出自这样的学者之手,而且是两位!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刑法学 对话性 评论 自我期待 客观化
  • 简介:人类在探索中生活,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探索,就为探索限定了条件,即探索者不可能离开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制度而去探索未来,现在是他们探索的基础。然而,在探索中生活是更为重要的。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只要是能够为人类接近理想的生活模式提供新的思维、新的角度,就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信春鹰

  • 标签: 昂格 批判法学 信春鹰 西方法治 后现代法学 译林出版社
  • 简介: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审视市场经济条件下仲裁活动的特征、有效性与控制,提出了后现代仲裁、仲裁服务及其质量、标准与管理等概念和一系列观点;建议采用ISO9001实现我国机构仲裁全面质量管理。抛砖引玉,以求教同仁。

  • 标签: 后现代仲裁 仲裁服务 质量 标准 管理
  • 简介: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劳动导致人的感觉的单一化,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将是美的实现者;尼采对西方启蒙运动高举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都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认为现代文化是对人性的腐蚀和毒化,导致了生命的病态,美和艺术对尼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马克思和尼采都从美学视角深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性做出预见和反思。

  • 标签: 马克思 尼采 美学 现代性
  • 简介:高空坠物法律规制的核心问题是在抛掷人不明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保护受害人利益和维护居住人自由之间的关系。罗马法上的抛掷或倒泼之诉,将受害人利益视为公共利益,让居住人承担了一种不要求其过错的客观责任。由于时代背景的变迁、过错责任的坚持以及私法与公法的划分等原因,后世绝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没有做出类似于罗马法的规定,只有少数沿袭了其相关规定,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也是属于此等少数派。通览我国学者从各个视角的分析论证可知,我国高空坠物的法律规定过于偏向利益保护,极大压制了行为自由,其正当性、合理性和实效性都值得反思。鉴于此条已为成文的立法,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尽量在适用地点、对象、方式等方面限缩其消极影响,一定程度软化其规定,而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将来的修法中删除之,并加强其相关的配套制度的建设。

  • 标签: 高空坠物 抛掷或倒泼之诉 利益保护 行为自由
  • 简介:步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深入,人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为世界瞩目。  步入新世纪,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健康实施,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年增强。  步入新世纪,“公正与效率”成为全国法院工作主题,全面加强法院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法院体制改革和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审判制度,已成为人民法院为之奋斗的新要求、新任务。  2001年7月29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其中心议题,就是在人民法院积极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前提下,全面推进法院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法院体制改革和创新。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次会议紧扣时代主题,突出人民法院工作重点,工作部署具体到位,振奋全国法官精神。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会上所做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风格务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民法院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回答了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后殖民主义研究在文化学界逐渐传播开来,但在法学界尚不多见,尤其是在中国法律思想界近乎空白。络德睦新著《法律东方主义》将东方主义引入法律研究中,认为法律是当代西方构筑主体性不可或缺的部分,法律东方主义是欧美比较法学者无法避免的前见。中国不存在法律,或者说不存在真正的法律,这成为东西二元思维在法律领域中的典型投射。这一话语不但限制了中西法律知识视野,也影响了驻华法院和治外法权、排华法案等实践运动。络德睦的理论颇有助于反思并超越西方中心的历史观念和权力话语,推进多元法律文明的发展,树立中国法律思想的主体性。当然,在中国目前的语境下,对法律东方主义的过度强调,容易异化为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夸大西方法律文明的文化霸权,导致另一种不客观的学术判断。法律东方主义需要清理,但东方法律主义的探寻也必须建立在与西方文明的融汇对话之上。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 东西二元对立 殖民主义 文化霸权
  • 简介:2009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派驻街道、乡镇、社区检察机构建设”。派驻基层检察室的试点工作已在各地试点展开。上海中心城区及其郊县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社区已成为上海社会化管理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单位。上海市检察院依据市情、区情,从2010年6月开始启动探索社区检察室的试点工作,将基层院派驻检察室定位于社区进行开展。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 标签: 基层人民检察院 社区 上海中心城区 最高人民检察院 设计 设置
  • 简介:当前中国改革之所以存在不少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者企图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沿着传统的路径推进改节.行政机火制定改荸的规则,要求市场主体和公民参与进去共同推进改革。这是一个比较冒险的举动。行政生导改革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行政机关制定了游戏规则,然后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向过往的行人推销规则。

  • 标签: 中国改革 规则设计 公众参与 新生 行政机关 思维定式
  • 简介:犯罪是对社会和谐的严重破坏。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刑事司法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办案,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证刑事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要通过刑事和解程序,调动社会各阶层、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积极性,参与化解犯罪引起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和谐,刑事诉讼程序设计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因此,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新刑事司法理念,构建社会协作型的刑事司法体系,把刑事和解的精神贯穿于刑事诉讼的主要环节,设置相应的程序,发挥刑事和解的司法作用。

  • 标签: 刑事和解 程序设计 刑事司法公正 刑事诉讼法 社会和谐 刑事司法体系
  • 简介:本部分以第一部分论证的西方各主要国家侦查程序所蕴含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基本精神为参照,对我国现行侦查程序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行了比较考察,指出我国侦查程序既缺乏科学理性又有失人文关怀;而后就我国侦查程序如何更多地反映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基本精神,从侦查程序的目的设定、侦查措施、手段的完善以及有关制度的设计上提出了大致的设想.

  • 标签: 科学理性 人文关怀 侦查程序 人文精神 侦查措施 侦查机
  • 简介:即使在我们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情况下,民间法依然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人们仍然偏好以民间法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解决纠纷冲突的参照,这固然有十分复杂的原因,但文化心理原因不能不说是最重要的。为了保证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在法律观念、法律制定、法律运作和法律适用结果等不同层面充分考虑承载深厚文化心理基础的民间法。

  • 标签: 民间法 法治 文化心理 纠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