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在ICU器械压力损伤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0月份-2020年10月份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2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从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总发生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患者伤处愈合时间(3.56±1.23)d,护理满意度23例(63.89%);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12例(33.34%);观察组患者伤处愈合时间(2.04±0.74)d,护理满意度35例(97.22%);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3例(8.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护理的应用可降低ICU机械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理应作为ICU护理首选方法予以重视。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R)患儿麻醉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VSDR手术患儿96例,根据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剂量分为A组(0.8 μg/kg)、B组(1.0 μg/kg)和C组(1.2 μg/kg),比较三组患儿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 min)、t5(插管后5 min)、t6(插管后10 min)等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比较T1(入手术室后)、T2(插管后)、T3(胸骨劈开后)、T4(开始复温时)、T5(停机10 min后)和T6(术后1 d)等时点IL-6的差异。结果t2~t6时三组HR[A组:(104.62 ± 10.58)、(128.73 ± 13.29)、(127.59 ± 13.53)、(125.62 ± 12.60)和(118.49 ± 11.62)次/min,B组:(100.27 ± 10.11)、(119.33 ± 12.62)、(116.57 ± 11.40)、(113.57 ± 11.94)和(113.37 ± 11.46)次/min,C组:(87.92 ± 8.87)、(98.62 ± 9.69)、(94.42 ± 9.38)、(88.72 ± 8.62)和(89.36 ± 9.17)次/min]和SBP[A组:(79.54 ± 7.59)、(102.75 ± 10.62)、(90.62 ± 9.52)、(85.19 ± 8.62)和(83.98 ± 8.62) mmHg( 1 mmHg = 0.133 kPa),B组:(76.74 ± 7.28 )、(90.45 ± 9.57)、(87.38 ± 8.51)、(84.72 ± 8.50)和(83.77 ± 8.58) mmHg,C组:(70.62 ± 7.27)、(75.62 ± 7.83)、(72.69 ± 7.80)、(71.28 ± 7.43)和(71.39 ± 7.16 )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三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64 ± 5.03、53.58 ± 5.71和59.61 ± 5.87,B组:48.79 ± 5.12、50.23 ± 5.24和57.75 ± 5.66,C组:43.59 ± 4.62、50.31 ± 5.34和55.26 ± 5.53)(P<0.05)。T2~T6时三组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41 ± 0.06)、(0.49 ± 0.11)、(0.53 ± 0.13)、(0.82 ± 0.17)和(0.61 ± 0.15) μg/L,B组:(0.38 ± 0.05)、(0.42 ± 0.08)、(0.46 ± 0.09)、(0.75 ± 0.14)和(0.53 ± 0.12) μg/L,C组:(0.35 ± 0.05)、(0.40 ± 0.06)、(0.43 ± 0.07)、(0.72 ± 0.12 )和(0.51 ± 0.11) μg/L](P<0.05)。B组患儿与A组及C组比较HR、SBP和BIS的波动性相对较低。t2~t6时,A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1.0 μg/kg舒芬太尼对VSDR患儿血流动力学和IL-6影响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 标签: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白细胞介素6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截石位全麻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手术时间>60 min,年龄3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压力泵组(PP组)和弹力袜组(ES组)。于入室(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截石位5 min(T2)、30 min(T3)、术毕(T4)时记录SBP、DBP和HR,并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PP组T1~3时、ES组T1时SBP降低(P<0.05)。与PP组比较,ES组T2,3时SBP升高(P<0.05),而各时点DB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黄碱用量减少[(16±9) mg vs.(8±5) mg,P<0.05]。结论医用加压弹力袜对截石位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其安全优于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 标签: 物理治疗方法 下肢 体位 血流动力学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R)患儿麻醉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VSDR手术患儿96例,根据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剂量分为A组(0.8 μg/kg)、B组(1.0 μg/kg)和C组(1.2 μg/kg),比较三组患儿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 min)、t5(插管后5 min)、t6(插管后10 min)等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比较T1(入手术室后)、T2(插管后)、T3(胸骨劈开后)、T4(开始复温时)、T5(停机10 min后)和T6(术后1 d)等时点IL-6的差异。结果t2~t6时三组HR[A组:(104.62 ± 10.58)、(128.73 ± 13.29)、(127.59 ± 13.53)、(125.62 ± 12.60)和(118.49 ± 11.62)次/min,B组:(100.27 ± 10.11)、(119.33 ± 12.62)、(116.57 ± 11.40)、(113.57 ± 11.94)和(113.37 ± 11.46)次/min,C组:(87.92 ± 8.87)、(98.62 ± 9.69)、(94.42 ± 9.38)、(88.72 ± 8.62)和(89.36 ± 9.17)次/min]和SBP[A组:(79.54 ± 7.59)、(102.75 ± 10.62)、(90.62 ± 9.52)、(85.19 ± 8.62)和(83.98 ± 8.62) mmHg( 1 mmHg = 0.133 kPa),B组:(76.74 ± 7.28 )、(90.45 ± 9.57)、(87.38 ± 8.51)、(84.72 ± 8.50)和(83.77 ± 8.58) mmHg,C组:(70.62 ± 7.27)、(75.62 ± 7.83)、(72.69 ± 7.80)、(71.28 ± 7.43)和(71.39 ± 7.16 )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三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64 ± 5.03、53.58 ± 5.71和59.61 ± 5.87,B组:48.79 ± 5.12、50.23 ± 5.24和57.75 ± 5.66,C组:43.59 ± 4.62、50.31 ± 5.34和55.26 ± 5.53)(P<0.05)。T2~T6时三组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41 ± 0.06)、(0.49 ± 0.11)、(0.53 ± 0.13)、(0.82 ± 0.17)和(0.61 ± 0.15) μg/L,B组:(0.38 ± 0.05)、(0.42 ± 0.08)、(0.46 ± 0.09)、(0.75 ± 0.14)和(0.53 ± 0.12) μg/L,C组:(0.35 ± 0.05)、(0.40 ± 0.06)、(0.43 ± 0.07)、(0.72 ± 0.12 )和(0.51 ± 0.11) μg/L](P<0.05)。B组患儿与A组及C组比较HR、SBP和BIS的波动性相对较低。t2~t6时,A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1.0 μg/kg舒芬太尼对VSDR患儿血流动力学和IL-6影响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 标签: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白细胞介素6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对白血病患者使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法进行减除白细胞治疗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接受系统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较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均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术 连续流动离心式 减除白细胞治疗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胎儿心脏定量(FHQ)技术评估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DA Con/Clo)胎儿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诊断为DA Con/Clo的50例单胎(收缩35例,闭合15例),选取同期50例正常单胎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动脉导管内径(DA),搏动指数(PI),左、右心房及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量(TR/RA Ratio)及压差(PG of TR),心/胸面积比(Heart/Chest Ratio),利用FHQ分析测量整体球形指数(GSI),左、右室面积变化率(LV-FAC/RV-FAC)和整体应变(LV-GS/RV-G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排出量(LV-SV),对比分析参数变化及其相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 Con/Clo组LV-FAC、RV-FAC、LV-GS、RV-GS减低(均P<0.05),LV-SV增大(P<0.05)。与收缩组相比,闭合组LV-FAC、LV-GS、LVEF增大(均P<0.05),RV-FAC减低(P<0.05),LV-SV、RV-GS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PI与DA呈线性正相关(r=0.364,P<0.05),PG of TR与DA呈线性负相关(r=-0.414,P<0.05),TR/RA Ratio与PI呈线性负相关(r=-0.388,P<0.05),与RV/LV Ratio呈线性正相关(r=0.369,P<0.05),其他参数与DA或PI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DA Con/Clo组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FHQ技术能为评估胎儿心脏功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 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 胎儿心脏定量技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6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38例,行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HR和MAP指标改善情况与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显著,安全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布托啡诺 丙泊酚 无痛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行天麻钩藤饮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接收的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出94例为研究对象,接收时间段2020年3月-2021年5月,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组,单独行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2周后的Vm、Vs快于对照组,RI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中,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和中医骨伤手法,可以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中医骨伤手法 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PCUM方案在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价值探究。方法:对本院85名伴有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ICU重症患者应用PCUM方案进行病因诊断,对病因情况、诊断情况及其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进行分析,探析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效果。结果:包含分布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11种病因;PCUM初步诊断时间为(15.47±6.25)min,确定诊断时间为(65.39±14.87)min,初步正确治疗时间为(35.03±14.02)min;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6种病因分析结果显示,PCUM方案的诊断准确率高于88.75%,敏感性高于88.29%,特异性高于93.19%。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俯卧位与仰卧位下接受呼吸及支持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采用俯卧位的俯卧组与采用仰卧位的仰卧组,两组各含有51例患者。对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气治疗0.5h后起,俯卧组患者的MAP指数与PaCO2指数表现优于仰卧组(P<0.05);通气治疗1h,俯卧组患者的HR与PaO2指数表现也优于仰卧组(P<0.05)。结论:相较于仰卧位下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俯卧位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造成的影响差异有限,但对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俯卧位 仰卧位 呼吸机支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包括颈椎牵引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阻力指数(RI)]和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3.33%(44/60)](χ2=6.98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48±0.39)分]和CSS评分[(10.53±1.83)分],均低于对照组[(2.30±0.48)分、(13.26±1.96)分],而CASCS评分[(92.09±5.42)分]高于对照组的[(83.21±3.7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0、7.886、10.40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67.18±5.27)cm/s]和TMFV[(26.75±3.02)cm/s]高于对照组[(56.01±6.34)cm/s和(20.93±2.87)cm/s],而RI(0.72±0.15)低于对照组(0.98±0.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5、10.821、8.88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前屈(45.68±3.27)°、后伸(48.26±2.26)°、左旋(74.01±5.48)°和右旋(75.83±4.89)°,均高于对照组的(40.83±2.16)°、(42.70±2.80)°、(63.78±4.29)°和(66.58±4.36)°(t=9.586、11.969、11.386、10.937,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椎活动度。

  • 标签: 神经根病 椎间盘退行性变 颈椎 针刺疗法 牵引术 康复 血液流变学 活动范围,关节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4月-2019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治疗。2组均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进行评分,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ALT、TBIL、DBIL,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 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nous flow velocity, PV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 d腹胀、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89、-2.740 ,P值均<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22、-4.297、-4.151,P值均<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ALT呈逐渐下降趋势(P <0.05或P<0.01);对照组DBIL治疗后3 d较同组治疗前升高(t=-2.157,P=0.039) ,TBIL治疗后7 d较同组治疗前降低(t=2.157,P=0.038)。治疗组治疗后3、5 d PVD (t值分别为3.528、2.160)、PVV (t值分别为11.096、4.264)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术患者门静脉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肝切除术 热敷疗法 吴茱萸 粗盐 促胃肠动力药(中药)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 要]为了提升生物科学探索史的教学效果,选取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自主、科学探究和合作中,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标签: []问题导向式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剖宫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2021年1月入住我院行剖宫产术的82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时间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麻醉副作用。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心率、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等各项血流动力学或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麻醉副作用的患者占比基本相当(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安全可靠,且能够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流变学。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评价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案分组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各2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用药为舒血宁注射液,研究组患者治疗用药为倍他司汀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倍他司汀 慢性脑供血不足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儿麻醉过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某院2021年1月-7月进行手术的患儿62例,按电脑随机法分两组,各31例。在麻醉过程中参照组用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用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比参照组低;观察组的术后躁动和疼痛发生率比参照组低,显示差异(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产妇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其中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防治,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迅速增长,非酒精脂肪肝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原因,因此对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肝癌筛查刻不容缓。现综述概括总结了非酒精脂肪肝病及其相关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因素,以及筛查监测手段,进而探讨肝癌筛查的必要及可行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细胞癌 筛查 监测 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预防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器械相关压力损伤(MDRPI)中的临床效果。借助实验法与问卷调查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这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4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登记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为预防护理,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MDRPI的概率,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将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的MDRPI发生率进行计算,得知对照组MDRPI发生率为16.65%,实验组MDRPI发生率为4.76%,因此该结果足以说明实验组MDRPI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更高,本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ICU 器械相关性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获得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aTTP)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以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例aTT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纳入5例aTTP患儿,占同期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的5/11,其中男2例、女3例,发病年龄8.9(0.8~14.5)岁。5例患儿均存在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仅1例存在经典五联征,3例患儿伴神经系统症状,3例有发热,而肾功能损伤相对少见(1例)。5例患儿均存在重度血小板减低[7(4~14)×109/L]及血红蛋白下降[70(58~100)g/L];血生化检查示3例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5例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升高,1例尿素氮升高。骨髓穿刺提示巨核细胞数目不低。ADAMTS13活性检查均为0,4例ADAMTS13抑制物阳性,1例为阴性。5例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且在疾病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例患儿接受血浆置换。5例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开始治疗后的19(9~29)d。1例患儿在治疗9个月后出现复发,再次予糖皮质激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访3年以上确诊为系统红斑狼疮。截至2020年12月1日,随访24(16~57)个月,5例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未次随访血小板计数为159(125~269)×109/L。结论儿童aTTP患者较为少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临床表现以血小板减少及微血管病溶血为主,血浆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有助于aTTP的诊断。血浆置换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该病需长期随诊监测。

  • 标签: 儿童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