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采用丁螺环酮治疗的增效作用和药理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69例抑郁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应用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时的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7%(P<0.01)。结论丁螺环酮在抑郁临床治疗中有确切的增效作用,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抑郁症 丁螺环酮 增效作用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抑郁治疗中,分别对文拉法辛与氟西汀进行疗效分析与临床对比。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120例抑郁患者,对120例入组患者进行随机抽号,分成两组,每组各分得60人。对一部分的60例抑郁患者,进行文拉法辛的治疗,另一部分的60例抑郁患者,则进行氟西汀的对比治疗。结果文拉法辛在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以及疗效总有效率数值,与氟西汀的疗效数据相近,但是文拉法辛在抑郁的缓解上却更具优势。结论在抑郁的疗效方面,两组药物的治疗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在抑郁的临床治疗中,应选择能更大程度缓解抑郁状的文拉法辛。

  • 标签: 文拉法辛 氟西汀 抑郁症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加天麻素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电刺激加天麻素口服可较好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电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天麻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头皮针治疗更年期抑郁的临床疗效,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两组各48例更年期抑郁患者分别行针药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针药组和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93.7%和79.1%,经统计学观察有统计学意义,与药物组相比,针药组改善抑郁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头皮针是治疗更年期抑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尤其是社区医院推广。

  • 标签: 头皮针 更年期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抑郁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在我科确诊为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6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月后,实验组的HAMD评分为(6.17±3.39)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为(10.63±3.71)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3.4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抑郁患者的疗效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抑郁症治疗 优质护理的治疗及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同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77.5%)显著高于对照组(40.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对照组(2.5%)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无增加,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奥氮平 氟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对9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西酞普兰组46例,氟西汀组44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总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副反应明显低于氟西汀。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 标签: 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屠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茸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5周末、10周末观察组的HAMD和HAMA平均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的方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丁螺环酮 西酞普兰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临床确诊抑郁患者60例为出院后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出院后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30例采取出院前组织现场宣教或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对该组3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影响作用。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指标对比,以及患者生存质量指标对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抑郁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影响作用明显,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抑郁症患者 服药依从性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家医疗机构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并填写糖尿病临床观察表,根据HAMD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析对比2组的疾病相关因素及理化指标,对可能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患病人数为138人,患病率为21.7%。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并发、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HbA1c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缺乏运动锻炼、高HbA1c均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A1c高、存在多种并发及缺乏运动锻炼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的高发人群,应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积极锻炼,控制血糖,必要时进行抑郁筛选。

  • 标签: 糖尿病 2型 抑郁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出90例卒中后患抑郁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天麻素注射液进行静滴,与此同时每日联合舍曲林片进行饭后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塞乐片进行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开始降低,相比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10d抑郁评分开始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间对比,观察组在7d、10d、14d的抑郁评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天麻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显著快速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具有疗程短效果佳的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天麻注射液 脑卒中后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抑郁患者及时就诊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原因。方法:对108位延迟就诊的老年抑郁患者进行个别访谈,患者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回忆其就诊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知识缺乏(93.5%)和非精神病专科医生无法识别症状(91.4%)是患者报告导致其就医延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60.5%)以及家属漠视或消极应对(21.1%)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结论:老年抑郁患者延迟就医的现状堪忧,应加强老年抑郁相关知识的公众宣传和普及工作,改善患者的就医意识与就医行为,并着重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医护工作者对老年抑郁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延迟就诊 精神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SCL-90症状量表筛查阳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DV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有利于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增强患者对功能康复的信心,改善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 标签: 青光眼 焦虑 抑郁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恢复期中的精神分裂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心理干预法的康复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的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疾病基础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同对照组的护理治疗方法同时不断予以心理干预。以60天为一个周期,60天后通过比较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分析各自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内多数患者抑郁情绪无变化。观察组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的缓解,心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40.0%)比较康复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抑郁自评量表打分结果差异显著,P分别小于0.05。结论针对处在恢复期内精神分裂的患者,以心理干预的护理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临床康复效果较好,可在精神科未来的临床护理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联合运用劳拉西泮与帕罗西汀药物在广泛性焦虑治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广泛性焦虑患者均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前者予以劳拉西泮与帕罗西汀治疗,后者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且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6%)比参照组患者(90.2%)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AS、HAMA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焦虑患者予以劳拉西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疗效确切,且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广泛性焦虑;劳拉西泮;帕罗西汀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bylorazepamcombinedwithPaRossiDeantreatmenteffect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thecombineduseofdrugsLauraSiandparoxet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Method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82patientswith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were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therefGerencegroup,theformerwastreatedwithLauraSiandPaRossiDean,thelatteronlygivenPaRossiDeantreatment,andcomparedthetreatmenteffectof2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97.6%)of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90.2%),which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SASandHAMAscoresof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treatmentgroupand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Lorazepamcombinedwithparoxet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curativeeffectisexact,andcanimprovetheanxietyofpatients,it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Keywords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LauraSi;paroxetine中图分类号R74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9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7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西酞普兰(38例)、氯硝安定(38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氯硝安定对广泛性焦虑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组副反应明显少于氯硝安定组(P<0.0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安全有效,副反应少。

  • 标签: 西酞普兰 广泛性焦虑症 氯硝安定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41例以气促、气喘为主诉症状的焦虑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呼吸专科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据患者的主诉、体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患者对哮喘相关治疗的反应进行初步判断,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再在心身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若诊断为焦虑障碍即予以心身专科抗焦虑治疗。追踪随访3个月以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SDS、SAS、ACT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女性占绝对多数(95%),进行心身科专科治疗后患者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AC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长随访为12月,部分患者虽有气促、胸闷症状的反复发作,但在心身科调整治疗后症状能较快改善及缓解。在未进行哮喘治疗的情况下无一例因哮喘发作入院及死亡。结论以气促为主诉症状的焦虑患者易误诊为哮喘,女性尤为突出。合理运用ACT、SDS、SAS等评分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焦虑症 气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