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中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行为,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也给中国天主教会带来了劫难。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中国天主教会在国难当头的紧急时刻,发动国内国外天主教会信徒携手抗日,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在教会报刊杂志上发表宣言呼吁积极抗日抗日期间中国天主教报刊杂志纷纷发表宣言,鼓励教友积极抗日,与日本侵华邪恶行为作斗争。

  • 标签: 中国天主教 抗日战争时期 全面侵华战争 侵略行为 战争中 抗战期间
  • 简介:明正统前后,正一道张天师继承制度从兄终弟及制转变为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转变”与明代皇权的强制性介入有关。为了处理两次天师位争夺事件,明正统、成化皇帝延引宗法,强制性地确立了张天师的嫡长子继承制。皇权的强制性介入,导致天师直系与旁系决裂。张天师不但难以得到天师旁系的支持,反而屡遭其欺凌。明代皇帝为此不断完善赞教制度、赋予天师祖母或母亲对天师的护持权、颁赐禁约等,以确保张天师的嫡长子继承制能够顺利实行。

  • 标签: 正一道 天师继承制度 天师直系 天师旁系 皇权
  • 简介:"敦煌菩萨"竺法护作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奠基人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他在敦煌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仙岩寺也被后世认为佛教圣迹,敦煌遗书中还专门保存有9世纪吐蕃时期绘制的《仙岩寺图》;法护在长安的译经地被称为"敦煌寺";法护所译大乘禅学理论经敦煌高僧昙猷付诸实践,凿窟修行,遂成为敦煌石窟创建之渊源。

  • 标签: 竺法护 仙岩寺 讲堂 敦煌寺 敦煌石窟
  • 简介:本文对南朝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法箓部仪》做了细密的分析和考释。从此经我们知道南朝天师道举行登坛告盟仪,这是天师道传入南方后受南方道教(尤其是南方方士传统)影响而创立的新仪式。它应当是信奉"太一"神且自称"太一道士"的天师道道士举行的仪式,与敦煌写本S.203记载的南朝天师道授箓仪多有近似之处。

  • 标签: 天师道 登坛告盟仪 太一道士 授箓 黄赤券契
  • 简介:"佛教是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毛泽东提出的,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中印文化就双向交流,互相融合,从佛教经典、诗偈、传说故事,还有寺庙建筑、壁画、造像、雕刻等无不体现了文化的内涵.

  • 标签: 佛教 宗教 文化 资源
  • 简介:在道教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叫做“柔弱”,在“柔弱”精神中,又以“至柔”更为纯粹,更为深远,《道德经》第43章中即这样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道教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高道或隐或显地展示出了这种精神——“至柔必强”。

  • 标签: 精神 道教 上清派 生平 茅山 《道德经》
  • 简介:一、写作缘起及宗旨不少人(包括笔者)翘首以待的林荣洪博士新著《曲高和寡:赵紫宸的生平及神学》终于出版了。今年年初,笔者关于赵先生救赎思想的一篇文字完稿后不久,即获悉林博士的这本评传年内问世的消息。书一出,承周永健院长两番惠赠,我得以再三拜读。现愿将本人一些读后感想写在下面,同

  • 标签: 大音希声 神学思想 人神 学史 四十年 基督教教义
  • 简介:2010年的《中国宗教报告》指出,基督教发展较快,估计全国基督徒人数为2305万人;在2011年的《中国宗教报告》里则指出了中国基督教在当今社会中能为推进"公民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基督徒的人数上升了,牧养的压力也随之加大,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也日趋严峻。随着政府对宗教的"脱敏",我们所谓的"私设聚会点"或"家庭教会"也慢慢浮出水面,这样,就更加需要理解教会的真意,以便办好中国的教会。我们的教会究竟是而且应该是怎样的教会?其中又经历了哪些变迁?能给当下的社会提供怎样的指导意义和资源?对当下的问题又该如何回应?因此,本文就《圣经》、教会历史与中国本土中的教会,作简单探讨。

  • 标签: 教会论 《圣经》 教会历史 中国本土
  • 简介:遗产的真实与完整是世界遗产公约的核心,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应注重科学化管理与保护性开发,该文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世界地质公园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 简介: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显示,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形成是十七世纪罗马为了落实天主教远东本土化政策和力排葡萄牙远东保教权而采取的一系列努力行动的结果。虽然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传教经费来源上与法国政府具有一定的资助关系,但就其本质而言,它首先是一个在组织上直属于罗马的传教团体(Association),而非宗教修会(Congregation),其主要目的是协助传信部建立远东土著教会,因此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过程曾经产生过推动作用。

  • 标签: 天主教 巴黎外方传教会 传教团体 天主教中国本土化
  • 简介: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1周年(1953年11月2日)的早祷中,沈子高主教曾援引《新约》中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差异来说明初期教会在信仰上的彼此尊重。“虽然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观点并不雷同,它们记载事实经过的程序亦有差别,但是它们并列在《新约》之中。

  • 标签: 《约翰福音》 基督教 初期教会基督论 创新意识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菩萨唯识止观'的具体操作过程.整体而言,此乃结合唯识观与菩萨行的一种修行模式;其在大乘菩提心及六度四摄的基本前提下,运用唯识止观'以楔出楔'之实际操作,除遣凡夫自心所生之虚妄分别及虚假影像,直至其心无分别、无所住为止.

  • 标签: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唯识观 修道理论 止观 虚假影像
  • 简介:得知已是米寿高龄的木斧仍在写诗,很多人都会感到惊叹;也有不大关切前辈作家生态的人甚至讶然发问:木斧先生还在呢?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会心一笑,并不感到对诗人有哪般不敬;相反,它只是侧向地说明了木斧诗名的弥久。想来确乎如此,民国即已成名的那一代诗家,健在于世者恐不多矣;仍在写着诗的,就更难见。人们无外是觉得依文坛辈分、声望推测,木斧该是很老很老、老到不能再老的人了;而实际上,木斧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样年长,造成误解的原因或许只是:木斧的成名实在是太早了。

  • 标签: 诗歌创作论 木斧 诗心 钻石 写诗 作家
  • 简介:弘一大师在出家之初,即决定以从事著述为终生职志。具体言之,弘一大师所从事的著述对象,系专志于中国佛学元典的研究阐释,弘阐佛教律学,同时与精修念佛三昧、往生净土相互兼行。大师对弘阐律学的认同,首先体现为对律学元典中佛教僧戒规条进行

  • 标签: 弘一大师 佛教律学 戒规学 南山律学
  • 简介:史书对唐代北宗禅高僧普寂晚年居住地和籍贯,有不同记载。本文据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元和姓纂》等史料考证:1.普寂晚年居住洛阳,并卒于此;2.长乐信都是普寂俗家郡望,蒲州河东是其旧居地。在对普寂晚年驻锡之所的考证中,本文发现,唐代洛阳有兴唐寺。

  • 标签: 普寂 洛阳 兴唐寺
  • 简介:在当今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传统景区冲击的情况下,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要紧紧抓住文殊信仰这一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五台山的文殊形象和朝圣线路进行设计包装。

  • 标签: 五台山 文殊信仰 求智心理 文殊造像 朝圣线路
  • 简介:就像小娃娃只知道戏台上有好人坏人,经济学家只知道有公有制私有制一样,哲学家只知道物质精神,逻辑学家只知道是、不是和有、没有,不知道还有既不是物质又不是精神,既不是是又不是不是的东西。超越好人坏人就懂人事了,超越公有私有就达到联有了。如果能够超越物质精神,超越有、没有,就进入佛学了。

  • 标签: 世界观 综合论 表述 物质精神 经济学家 逻辑学家
  • 简介:《牟子理惑》是佛教初传时的一部中国佛教论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宋明帝(465—471年)敕中书侍郎陆澄(刘宋、南齐时人)所撰的《法》一书中。因《理惑》中讲了“汉明帝遣使求法”的传说.陆澄将此书编在了“缘序集”中。但《法》早已失传,仅在《出三藏记集》卷十二中保存了目录。

  • 标签: 《牟子理惑论》 佛教 宗教理论 中国 传统文化
  • 简介: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号拙道人,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其弟子尊称为“深柳大师”,也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此盖缘清末知识界对佛教兴趣日增,甚多人信仰由儒归佛,诚如梁启超所言:“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①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乃杨文会.杨文会的思想取向守持传统,即“教宗贤首,行归弥陀”.他学佛“启自马鸣(相传《大乘起信论》之作者);净土之缘,因于莲池;学《华严》则遵循方山,参祖印则景仰高峰.”②因而具有诸宗圆融特征,在佛学义理方面,他主张“十宗”平等说.这在当时也有很大影响,但其所思所想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的最大意义,还在于从切身体验出发,感受到为克服当时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面临的重重危机,非有个人担当,以及纠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新生代为之一起努力不可.恰恰缘于此点,尽管他在实质上所启动的与传统义理诠释阐发有着质的区别的佛学义理研究新局也许与他志在“复古”的初衷并不一致,但这正是历史走向与个人意愿有异的吊诡之处.就此,本文试从他所启动的刻经、办祗洹精舍、研究唯识学与创办佛学研究会四个面向以证明.

  • 标签: 义学研究 会思想 佛教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