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学、精子-透明结合试验(hyaluronanbindingassay,HBA)与体外受精率的相关性。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portation,IVF-ET)中精子形态学155例和精子-透明结合试验38例进行分析,分别观察女方MⅡ卵子1509个和327个,记录受精和未受精卵的数目,并分析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透明结合试验结合率和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精子正常形态率≤5%、6%~14%、≥15%对应的MⅡ卵子受精率分别为48.05%、72.25%、81.79%,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子-透明结合试验的结合率≤40%、41%~69%、≥70%对应的MⅡ卵子受精率分别为55.17%、72.07%、75.31%,≤40%组和其它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过程中,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卵子的受精率有明显的相关性,而精子-透明结合试验的结合率与卵子受精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此两项参数可作为选择不同的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或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的依据。

  • 标签: 体外受精 精子形态学 精子-透明质结合试验 受精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处皮肤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143例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敷料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药物+气切纱布,B组采用自粘性超薄泡沫敷料(爱立敷),C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IV3000透明敷料,其他护理措施一致,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脱出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舒适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治疗PICC置管部位MARSI综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 肿瘤 PICC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关节腔内注射间充干细胞(MSCs)与透明酸治疗膝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搜集筛选出关于关节腔内注射MSCs对比透明酸治疗膝O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5月,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提取信息及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共726例膝关节OA患者。Meta分析结果可见:对比透明酸组,MSCs组治疗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WOMAC)明显下降[MD=-10.92,95%CI(-16.87,-4.96),P<0.0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下降[MD=-1.70,95%CI(-2.44,-0.95),P<0.01],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显著降低[MD=-13.78,95%CI(-15.03,-12.52),P<0.01],2组不良事件(A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95%CI(0.90,1.37),P=0.33]。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分[MD=-10.15,95%CI(-22.33,2.03),P=0.10]及磁共振评分体系(WORMS)评分[MD=-3.93,95%CI(-11.60,3.75),P=0.32]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关节腔内注射MSCs可显著改善膝OA患者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MSCs组与透明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治疗膝OA后,患者关节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望成为膝OA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新型治疗方法。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透明质酸 骨关节炎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异常对受精影响的原因,为畸形精子症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助孕周期,根据精子正常形态率(normal sperm morphology rate,NSMR)分为4组,A组:IVF精子形态正常(NSMR≥4%,750个周期),B组:IVF轻度畸形精子症(2%≤NSMR<4%,277个周期),C组:IVF中度畸形精子症(1%≤NSMR<2%,110个周期),D组:IVF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49个周期),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完全受精失败率(受精率=0)以及受精功能相关指标:2 h酪氨酸磷酸化率、透明酸结合试验(hyaluronan-binding assay,HBA)阳性率、顶体酶含量、自发顶体反应率、诱发顶体反应率。结果①D组IVF正常受精率[52.4%(18.3%,69.0%)]显著低于A组[60.0%(45.5%,75.0%),P=0.008]和B组[60.0%(42.9%,75.0%),P=0.028)];IVF受精失败率[22.4%(11/49)]显著高于A组[5.5%(41/750),P<0.001]和B组[8.3%(23/277),P=0.018];IVF完全受精失败率[14.3%(7/49)]显著高于A组[2.7%(20/750),P=0.00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也显示D组 IVF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A组(OR=0.433,P=0.008),受精失败风险(OR=5.426,P<0.001)、完全受精失败风险(OR=8.194,P<0.001)显著高于A组。②B、C、D组HBA阳性率[75.0%(62.3%,83.0%),71.0%(58.0%,81.0%),68.0%(48.0%,76.5%)]均显著低于A组[80.0%(71.0%,85.0%),均P<0.001];C、D组诱发顶体反应率[32.3%(26.5%,40.8%),28.8%(24.2%,43.0%)]均显著低于A组[37.8%(30.5%,46.8%),P<0.001,P=0.009]。③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正常形态率与HBA阳性率(r=0.259,P<0.001)和诱发顶体反应率(r=0.202,P<0.001)正相关。④以精子HBA阳性率、诱发顶体反应率、NSMR为自变量,对NSMR<4%的IVF周期受精率(IVF受精率<3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阳性率的截断值是73.5%,敏感度为51.4%,特异度为73.8%,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 CI)=0.643(0.559~0.726),P=0.002;诱发顶体反应率的截断值是28.9%,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50%,AUC(95% CI)=0.599(0.497~0.700),P=0.036;正常形态率的截断值是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42.9%,AUC(95% CI)=0.605(0.509~0.701),P=0.025。结论畸形精子可能通过影响受精功能指标HBA阳性率、诱发顶体反应率从而影响IVF受精,建议对于畸形精子症患者,尤其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患者,进入促排卵周期后,男方行精子受精功能检测,包括HBA阳性率、诱发顶体反应率,如果取卵当日处理后精液符合常规IVF受精的要求,但前期受精功能检测HBA阳性率<73.5%,诱发顶体反应率<28.9%,建议行短时受精观察、卵胞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或half-ICSI,以降低IVF受精失败的风险。

  • 标签: 顶体反应 透明质酸结合试验 精子正常形态率 受精,体外 受精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关节腔注射透明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3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关节镜微创治疗,术后应用透明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年。优2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应用透明酸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清理术 透明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用修复治疗面部皮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 40例面部皮炎湿疹患者设为研究对象,以抽签为分组方法将 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 n=20)和对照组( n=20),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酮替芬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口服酮替芬片加外用医用修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16例、 11例和 80.00%和 55.00%,组间对比 P< 0.05.结论:对面部皮炎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医用修复贴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医用修复贴 面部皮炎 效果
  • 简介:静脉留置针在置管期间,由于固定方法不妥,套管针易脱出,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痛苦。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月将3M透明膜应用于126例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导管 留置 透明贴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补肾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透明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医院在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补肾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患者血清透明酸含量。结果研究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经补肾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较高,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8.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在患者血清透明酸含量方面,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透明酸含量减低、滑液中血清透明酸含量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采取补肾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可以提高膝关节透明酸的水平,降解血清中的透明酸含量,可以保护关节软骨延缓软骨退变,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影响。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透明酸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到本组就诊的单侧膝骨关节炎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内注射透明酸的治疗。采用患侧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价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其中2级12例、3级12例、4级11例。参照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脂联素和瘦素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KL-2级患者改良SF-36量表中疼痛因素、功能因素和心理因素评分改善(P均大于0.05);KL-3级和KL-4级患者疼痛因素、功能因素和心理因素评分均无明显改变(P均大于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KL-2级患者关节液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分别下降了57.8%(P〈0.01)和29.6%(P〈0.05);KL-4级患者关节液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分别升高了62.9%(P〈0.01)和139.7%(P〈0.05);KL-3级患者关节液中脂联素和瘦素无明显改变(P均大于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透明酸钠治疗KL-2级伴有疼痛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确切,作用效果可能与关节液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脂联素 瘦素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透明酸合酶1(H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发现H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中HAS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AS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HAS1表达、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AS1关联蛋白质分析发现,HAS1与透明酸酶1、透明酸酶2、CD44、透明酸酶4、精子黏附分子1、肌球蛋白重链10、细胞迁移诱导透明酸酶1、胶质透明酸结合蛋白、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KY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提示这些蛋白质可能在胃癌的进展中存在内在联系。在胃癌发生、发展中,HAS1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胃肿瘤 HAS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透明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检测血清瘦素水平、血透明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ⅢP),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HA、PⅢ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HA、PⅢP有明显的相关性,是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瘦素水平 血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肽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II型前胶原、血清透明酸和层粘连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1例糖尿病肾病病人,15例慢性肾炎病人采血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以及III型前胶原(procollagentypeIII,PCIII)、血清透明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N)等放免指标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HA、LN、PCII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肾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A、LN、PCIII在对糖尿病肾病的进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并针对情况进行有效防治对预防终末期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前胶原 血清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 简介:目的利用A型肉毒毒素、透明酸、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面部老化,观察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使用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老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经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酸注射治疗的对照组50例,以及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强脉冲光治疗的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相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A型肉毒毒素、透明酸注射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老化,美容效果明显,安全性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透明质酸 强脉冲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透明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进行关节腔注射的方法对患有膝部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患有膝部骨关节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和透明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进行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关节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方案实施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实际疗程明显短于A组;治疗结束后症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应用透明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进行关节腔注射的方法对患有膝部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透明质酸 糖皮质激素 关节腔注射 膝部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透明酸联合糖皮质激素的短期疗效。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行关节腔注射的患者188例,根据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分为轻度60例、中度72例、重度56例,根据膝关节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分为Ⅰ级48例、Ⅱ级49例、Ⅲ级45例、Ⅳ级46例。统一治疗方案为:首次以透明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A)注射液2.5 ml关节腔注射,第2周SHA 2.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compound betamethason injection,CBI)1 ml关节腔注射,第3周SHA 2.5 ml关节腔注射。在首次注射前、SHA及SHA+CBI注射后采用WOMAC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估膝关节功能,Lequesne指数改善率≥30%为有效、WOMAC评分改善率≥25%为有效。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在连续3周注射后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均逐渐降低。其中轻度组SHA注射后及SHA+CBI注射后Lequesne指数改善率分别为36.44%±8.46%和49.26%±13.75%,中度组为23.09%±12.61%和30.66%±14.95%,重度组为10.50%±8.78%和11.07%±6.52%。轻度组SHA注射后及SHA+CBI注射后的WOMAC评分改善率均大于25%;中度组SHA注射后为13.06%±10.21%,SHA+CBI注射后为27.49%±13.61%;重度组均小于2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OMAC功能评分与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744,P<0.001)。不同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组在连续3周注射后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均逐渐降低。其中Ⅰ级组注射SHA及SHA+CBI后Lequesne指数改善率分别为36.64%±10.05%和52.00%±8.19%,Ⅱ级组为32.05%±8.09%和41.95%±10.53%,Ⅲ级组为16.93%±10.34%和27.77%±10.25%,Ⅳ级组为7.52%±5.53%和7.60%±6.66%。Ⅰ级组SHA注射后及SHA+CBI注射后WOMAC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9.48%±11.77%和42.59%±13.55%,Ⅱ级组为26.72%±10.21%和30.49%±16.90%,Ⅲ级组为13.78%±5.96%和23.05%±9.52%,Ⅳ级组为4.77%±3.80%和4.27%±4.23%。结论对轻度或X线退变Ⅰ级、Ⅱ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SHA或SHA+CBI均有效,注射SHA+CBI效果优于单独注射SHA;对中度患者单独注射SHA无效,SHA+CBI注射有效;对重度或X线退变Ⅲ级、Ⅳ级患者,单独注射SHA或SHA+CBI注射均无效。

  • 标签: 透明质酸 糖皮质激素类 骨关节炎,膝
  • 简介:目的探讨以低分子量凝胶M2和交联透明酸(Hyaluronicacid,HA)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分离、体外单层培养新生猪耳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以50×10^6cells/mL和100×10^6cells/mL的浓度分别与M2凝胶混合,以100×10^6cells/mL的浓度与交联HA混合,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并于8周后取材。以单纯M2凝胶及单纯HA作为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化学检查、湿重测定、力学检测、蛋白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测定,判断低分子量凝胶M2及交联透明酸在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实验组3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M2+高浓度细胞组体积最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M2+低浓度细胞组形成与高浓度细胞组质地相似的组织块,但体积相对较小;HA组形成不成熟的组织块,硬度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最少。同时,实验组3组的力学和GAG含量结果也证实M2+高浓度细胞形成的软骨更加成熟。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个对照组未有类软骨组织形成。结论低分子凝胶M2与软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交联HA,更适合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

  • 标签: 低分子凝胶 交联透明质酸 可注射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化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抗菌肽与透明酸复合剂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方法:入选7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主要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参与本次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羟氯喹)与研究组35例(抗菌肽与透明酸复合剂联合羟氯喹)。观察指标: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指标的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皮肤潮红、皮肤敏感症状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接受抗菌肽与透明酸复合剂联合羟氯喹治疗有良好疗效,可加快症状消失。

  • 标签: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抗菌肽 透明质酸复合剂
  • 简介:摘要  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温州市科协组织实施了科技“青苗计划”。本项目由温州肯恩大学赵韫琦教授指导,基于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靶向,研发前列腺癌微环境响应纳米递药系统,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对提高前列腺癌患者治疗适应性、阻断癌细胞转移途径、提升五年生存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研究意义。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偶联药物实现了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为进一步抗癌活性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青苗计划 CD44 偶联物  前列腺癌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