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检测,包括乙型病毒前S1抗原,病毒基因以及其它免疫标志物的检查,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为乙型肝炎的及早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病毒S1抗原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查,对检测得出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7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病毒血清中共存在8种感染模式,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概率达到76.5%,同时对病毒前S1检测,检出的阳性概率为68%。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检测,得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免疫学检验
  • 简介:摘要病原微生物免疫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抽象、内容比较枯燥复杂,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关于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取其所长,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免疫学 教学改革
  • 简介:顺应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温州医学院留学生的医学免疫全英文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已有五年。作为一门医学桥梁学科,医学免疫留学生全英文教学之初也遇到教材、师资、授课方法等诸多困难。该文通过对留学生医学免疫的教学实践,探讨在留学生医学免疫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留学生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留学生 教学
  • 简介:摘要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临床实践、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改进临床免疫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标签: 研究生 教学方法 改进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传统医学免疫实验实验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考核办法僵化。结合医学免疫自身特点,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在医学免疫实验中开展以病例为引导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实施新的实验项目,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均得到提高。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为了适应中职护理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基础教学中,应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等方面努力。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效果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免疫检测中的准确度和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吸附法和胶体层析法,提出方法控制、程序控制、仪器和设备控制以及人员控制四项质量控制措施。结果酶联吸附法要比胶体层析法的灵敏度要高,酶联吸附法正确率,是大多数医院常用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检测方法。

  • 标签: 免疫学检测 酶联吸附法 胶体层析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采用细胞形态以及免疫进行诊断。结果本组患者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的一致性比较好,总体的符合率为85%。结论细胞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分型的符合率比较高,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互为补充,避免出现诊断错误及漏诊。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免疫学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临床模拟实验室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免疫实验操作水平,了解医院检验科的操作规程。方法实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应用模拟实训的方法,分别进行两项免疫实验,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实验的掌握情况。结果2017年5月,在模拟实训后,对6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73.3%的同学能够独立的进行实验操作,21.7%的同学需要教师指导重要性的实验步骤,5%的同学不能独立操作实验关键性步骤。结论使用临床模拟实训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免疫实验的操作水平。

  • 标签: 免疫学实验 临床模拟实验室 实验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八年制医学免疫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认为在免疫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紧跟国际前沿,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用,教书育人,为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实的医学基础和富有创新精神及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奠定基础。[关键词]八年制免疫探索与思考[中图分类号]R39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长学制医学教育的社会需求已越来越明显。自2004年以来,国内多所大学率先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良好的交流、信息管理、科学思维、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能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1]……

  • 标签: 免疫学教学 医学免疫学 年制医学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是一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由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医学免疫三部分组成。病原生物的知识点多,杂。免疫的部分抽象、进展快、理论性强,并且教学时数少。因此本门课程的和教都是比较困难的过程。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 标签: 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免疫综合实验”教学可缓解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免疫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创新能力.探索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新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多媒体 实验教学 综合性免疫学实验
  • 简介:摘要我们通过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引入研究性小实验,开设第二课堂,改革实验考核等方法提高《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 实验教学 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产前血型免疫检测对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特别是对含有不规则抗体及其效价异常的个体进行动态测定效价值,协助HDN的早期诊断。方法:对748例孕妇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使用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血清抗体筛选、鉴定及效价测定,并跟踪随访。结果:有21例样本含有不规则抗体,抗体类别以Rh系统不规则抗体为主;有340例夫妇ABO血型不合,进一步测定IgG抗-A(B)效价,其中IgG抗-A(B)效价≥1:64的样本119例,〈1:64的样本221例。结论:开展孕妇产前免疫检测,特别是对RhD阴性及0型孕妇进行定期不规则抗体及效价检测,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 免疫抗体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感染性疾病甲肝及戊肝进行检查,并对其检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将本县疾控中心于2021年3-6月常规监测人群中的60例甲肝、戊肝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甲肝患者为参照组,戊肝患者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及灵敏性、特异性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参照组酶联免疫法检出率为73.33%,化学发光法检出率为90%,试验组中酶联免疫法检出率为80%,化学发光法检出率为96.67%,经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准确性差异较为显著,为此具备统计意义。另外,参照组灵敏性及特异性依次为90%、93.33%,试验组分别为93.33%及96.67%,两种检测方式差异不明显,为此不具备统计意义。结论 通过对感染性疾病甲肝及戊肝进行免疫检验发现,化学发光法检验效果更加明显,有着较高准确性,具备较高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甲肝 戊肝 免疫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肝与乙肝感染性疾病实施免疫检验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提供支持。 方法 :选择于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0 月间收治的 118 例家乙肝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检验与免疫检验,评价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情况,结果显示免疫检验方法的甲肝、乙肝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常规方法,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免疫检验方法在甲乙肝感染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诊断方法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检出率,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甲乙肝 感染性疾病 免疫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效果。方法 将本校2020级护理学专业学生162名(四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于大一下学期(2020.03~2020.07)开设“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其中两个班采取传统教学(81名),归为甲组;另两个班采取课程思政教学(81名),归为乙组,观察两组间综合素质及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乙组综合素质评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能够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课程思政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综合素质 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