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4年6月在新疆红其拉甫口岸从朝圣人员中检出2例新型霍乱O139霍乱弧菌带菌者,对被检菌株进行了培养、鉴定。结果证实二株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霍乱新血清型—O139霍乱弧菌。本次卫生检疫机关在口岸成功进行霍乱的监测,并发现新型霍乱O139带菌者,有效地防止了能引起新型霍乱的O139霍乱弧菌从该口岸传入我国。作者提出,在各口岸对霍乱实施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当中,应同时重视对O139霍乱弧菌所致新型霍乱的监测。

  • 标签: 朝圣者 边境 O139霍乱弧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缅两国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异同,为减少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传播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采用典型抽样抽取100名暂住于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的缅甸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由经培训懂双语语的外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在景洪的国家哨点监测于2010年1-8月份的女性性工作者的哨点数据。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中国籍的女性性工作者133人平均年龄23.60±5.47岁,缅甸籍女性工作者100人平均年龄25.14±6.04岁,缅甸籍女性性工作者回答正确六题及其以上的的人数为31人(31.0%),中国籍女性性工作者答对六题以上的人数为104人(78.4%)。结论中缅边境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认识,今后应继续加强中缅跨境卫生合作工作。

  • 标签: 中缅边境女性性工作者 艾滋病知识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掌握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携带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和鼠疫杆菌的情况。〔方法〕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在云南省河口县和越南老街市的居民区用鼠笼捕鼠,取鼠肺、肝和肾脏组织。从鼠肺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核酸;从鼠肝和肾脏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分别扩增鼠疫杆菌和钩端螺旋体核酸。〔结果〕在河口—老街边境地区捕获黄胸鼠、褐家鼠、大足鼠、小家鼠、臭鼳鼱和斯氏家鼠共198只,黄胸鼠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9.8%;从老街黄胸鼠鼠肺中检测到3份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41%;从河口黄胸鼠、褐家鼠和大足鼠鼠肾中共检测到7份钩端螺旋体核酸,河口黄胸鼠钩端螺旋体核酸阳性率为11.36%;未检测到鼠疫杆菌核酸。〔结论〕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传疾病病原有汉坦病毒和钩端螺旋体,应加强当地鼠传疾病的监测。

  • 标签: 汉坦病毒 钩端螺旋体 鼠疫杆菌 病原 边境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长的陆地边界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是我国边界条件最复杂的省份。根据云南边境地区的特点、境外重大人类疫病、动物疫病的形势以及国内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猴痘、登革热、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探讨了陆路边境“重大疫情疫病”检疫防控的对策措施。

  • 标签: 重大疫情疫病 检疫 防控
  • 简介:目的分析边境驻军医院医护人员性格特性、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8-9月以北方某边境驻军医院为观察团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务人员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结论边境驻军医院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 标签: 人格 应对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2019年位于中缅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结果2019年瑞丽市共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121例,其中本地病例98例(80.99%,包括2例孕妇及其母婴传播的3例新生儿病例即胞胎男婴2例和1例女婴),缅甸输入性病例23例(19.01%,木姐11例、南坎6例、曼德勒3例、九谷2例、腊戌1例)。疫情主要发生在瑞丽市主城区(勐卯镇)和口岸地区,主要流行期为9~11月份,高峰为10月份(74.38%,90/121)。除母婴传播的3例新生儿病例外,病例年龄最小为3月龄,最大72岁,以20~59岁组为主(77.69%,94/121)。男女性别比为1∶1.28(53:68)。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33.06%)、家务及待业(21.49%)和离退人员(11.57%)居多。结论2019年瑞丽市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并存的基孔肯雅热流行,来自缅甸的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此为云南省首次报道本地基孔肯雅热流行,应加强中国—缅甸边境地区基孔肯雅热跨境传播的防控。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流行病学特征 暴发
  • 简介:目的研究黑龙江省中俄边境6个口岸鼠类动物的种类和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及病毒基因分型,为口岸防控肾综合症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鼠笼法捕获鼠类,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对鼠肺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动物295只,经鉴定隶属3科8属10种,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占42.37%。检测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鼠肺标本22份,鼠总带毒率为7.46%,其中,汉滩型15份,汉城型共7份。在调查的6个口岸中逊克、抚远、黑河、东宁和绥芬河5个口岸发现了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结论本次共调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6个口岸,其中有5个口岸发现了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北部边境逊克、抚远和黑河3个口岸均发现了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东部边境东宁、绥芬河、牡丹江3个口岸中东宁和绥芬河发现了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黑龙江省口岸肾综合症出血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标签: 汉坦病毒 鼠类动物 荧光定量PCR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分子网络方法分析2009—2017年中缅边境的德宏州未治疗的16~25岁HIV-1感染者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和降低HIV-1在德宏州的传播提供参考。方法筛选HIV-1感染者,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提取RNA用以扩增HIV-1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程序构建分子网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3名入组感染者中,中国籍319名(55.67%)、缅甸籍254名(44.33%);男性351名(61%),女性222名(39%);异性性传播404名(HET,70.51%),注射毒品110名(PWID,19.20%),男男性行为者51名(MSM,8.9%);亚型包括独特重组型193个(33.68%)、流行重组型201个(CRF,35.1%)、C亚型156个(27.23%)、B亚型23个(4.01%)。通过HIV-TRACE构建的83个分子网络涉及249名感染者,86.7%的网络由CRF01_AE,C或URF构成,49%为中缅混合网络(41/83),缅甸籍进入中缅混合网危险度高(AOR=2.676, p=0.002);中国籍男性PWID网络同配性为0.34,缅甸男性PWID为0.20,MSM为0.18。结论中缅边境德宏州存在潜在的HIV-1跨境传播风险;需注意MSM和缅甸籍男性PWID人群与其他传播途径混合传播的现象。

  • 标签: HIV-1 分子网络 同配性 中缅边境
  • 简介:1994年开始,泰国-缅甸边境广泛应用青蒿素联合疗法治疗恶性疟,使得恶性疟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降低。近年青蒿素联合疗法的疗效有所下降,作者对疗效下降与恶性疟原虫中K13基因突变(对青蒿素耐药的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恶性疟原虫 联合疗法 青蒿素 遗传变异 疗效 恶性疟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疫情特征,分析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基因组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2022年2月中旬至4月期间云南省边境地区12起本土疫情首例病例基本信息及标本,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病毒基因序列测定,通过在线分析平台和软件,判断病毒型别,分析病毒突变情况,结合流调内容,推测疫情病毒感染来源。结果12起云南省边境地区本土疫情首例病例职业较多样,且活动区域均未离开过当地。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2起疫情SARS-CoV-2基因组均属Omicron (BA.2)变异株,其中各2起疫情SARS-CoV-2基因组进一步分属BA.2.10和BA.2.3.2进化分支。全基因组核苷酸突变分析表明,有十起疫情首例病例病毒基因序列存在1个及以上数目的特有核苷酸突变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内容,提示12起疫情可能均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来源。进一步分析氨基酸突变发现,病例间基因序列除具备进化分支代表性突变位点外,还具有特有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如S:E1188D),其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Pangolin分型及突变分析结果相吻合。结论12起云南本土疫情可能存在各自不同的病毒感染来源,这提示云南省边境地区疫情极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加强重点人群范围及核酸筛查频次,跟踪监测病毒变异规律,对疫情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基因组 Omicron变异株 突变位点 病毒感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