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狂躁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心理安抚联合叙事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82例狂躁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安抚联合叙事护理,比较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狂躁症 心理安抚 叙事护理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叙事疗法在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焦虑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心理护理中是否开展叙事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心理护理)与实验组(31例:开展叙事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状态量表评分以及慢性疾病病耻感(SSC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开展叙事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同时降低患者病耻感。

  • 标签: 叙事疗法 焦虑症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视网膜脱离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和眼科收治的40例视网膜脱离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GQOLI-74、MUNSH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能有效的改善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焦虑 抑郁 叙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叙事教育模式在手术室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手术室实习的9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师徒式带教方法授课,观察组采用叙事教育模式授课。两组护生均实习4周。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两组护生职业认同量表及关爱能力评价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护生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hinese registered nurse core competence scale, CIRN)各维度评分;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4.52±5.34)分、(88.67±3.98)分,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85.67±5.26)分、操作考核成绩(82.24±4.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7.49,P均<0.001)。观察组护生的职业认同量表及关爱能力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为(39.12±5.12)分、(193.14±11.24)分,高于对照组(34.21±4.23)分和(180.23±11.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5.42,P均<0.001)。观察组CIRN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72、7.57、4.13、4.66、6.19、4.27、5.48,P均<0.001)。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优于对照组(χ2=4.29、6.48、12.26、4.44、7.60、5.03,P<0.05)。结论叙事教育模式可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实习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叙事教育模式 手术室 护理教学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三组共计30例12~15岁出现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展开每组8次的团体心理治疗活动,使用方法为叙事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在心理治疗工作中的应用,更加开放与自我探索的提问方式与活动内容,使得团队成员更关注自我内心需求和既往成功体验,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自我,积极应对生活事件以及自我管理。通过对团体叙事治疗的应用与探索,试图将这一更加开放更加关注来访者自身能力的治疗方式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叙事治疗 行为问题 青少年 团体心理治疗 适用人群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究应用医学护理对慢性老年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 选取 100 名患有慢性老年病的患者,随机的将他们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医学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幸福度,满意度以及效果。结果 : 观察组在幸福度、满意度上优于对照组,并且在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糖都在降低的基础上,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 对慢性老年病患者采用医学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缓解他们的病情,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 标签: 医学护理 慢性病 老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叙事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为叙事护理干预措施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有效运用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本地区某医院产科入院待产的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叙事护理母乳喂养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干预,经干预后对比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知识优化情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以及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有无差别。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知识优化情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抑郁为常见情感障碍,易造成患者意志低下、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加大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社交能力。基于时机理论的叙事护理是以医学人文理念为基础,将叙事方式及理论运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吸收、分析、回应患者故事,剖析其中的困扰,给予患者尊重、共情及充满生机的心理干预模式。本文介绍了时机理论的框架和研究现状,分析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综述了基于时机理论的叙事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时机理论 叙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观察叙事护理联合整体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叙事护理联合整体护理,另一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表现、生活质量等指标,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接受叙事护理联合整体护理的老年痴呆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表现、生活质量等指标上表现出显著的改善。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观察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程度更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叙事护理联合整体护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受患者个人故事的引导和关注整体身心的护理方法,可以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行为表现,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可以考虑应用叙事护理联合整体护理方法。

  • 标签: 老年痴呆 叙事护理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采用叙事护理的方式观察其对围手术期甲状腺癌患者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叙事护理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2022年1月至3月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2022年4月至6月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观察组)。收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收集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采用PHQ-9量表和GAD-7量表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观察组返回病房后疼痛评分、术后6小时疼痛评分、术后头晕、术后恶心、PHQ-9量表和GAD-7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围手术期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叙事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减少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抑郁和焦虑的发生,为深入叙事护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叙事护理 甲状腺癌 焦虑 抑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自2001年美国学者Chrone倡导叙事医学运动以来,叙事护理开始逐步发展并兴起。作为人文护理和心理护理的一种新途径,叙事护理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护理运用中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应用于新生儿科的较少,本文从叙事护理的定义、实施方法、临床运用出发,综述叙事护理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意义、现状与困境。增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叙事护理理念的感知,为助力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叙事护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思路。

  • 标签: 叙事护理 新生儿护理 意义 现状 困境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鼻咽癌放化疗时,患者往往会产生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等反应,由此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打击,令患者体重降低,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压力与负担,甚至会导致患者治疗中断,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在专业调查研究中显示,鼻咽癌患者的抑郁症、焦虑发病率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症患者在治疗时不但有负性情绪,还会产生积极感受,此类患者在经理癌症后所出现的积极改变的感受被称之为“疾病获益感”,又被定义为个体从创伤或疾病等消极生活事件中发现个人、社会、心理与精神上益处的认知行为适应的过程。而此种疾病获益感的有效干预方式之一就是叙事护理。

  • 标签: 叙事护理 鼻咽癌放疗患者 疾病获益感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肺炎患儿,分析叙事护理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11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间。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并结合组间匹配原则将患儿分为常规组与叙事组两组,每组有55名小儿肺炎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对症治疗,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叙事组患儿采用叙事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叙事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短,常规组患儿与之相比,患儿咳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部感染恢复时间均较长,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叙事护理 针对性护理 小儿肺炎 临床症状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双相障碍患者中开展叙事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双相障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叙事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相关数据信息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患者抑郁情绪评分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

  • 标签: 叙事护理 双相障碍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叙事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品质的临床疗效,做出研究分析。方案:选择在二零二零年1月~二零二一年1月之间,在医院实施血液透析的外患者六十例为本的研究对象,将本次选取的六十例研究对象,随机地分成A和B两组,每一组内三十例患者,对A组内的患者采取了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护理措施,对B组的内患者则是在A组所有的情况基础上,再应有叙事护理。最后对比分析二个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品质等。结论: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发现,在未对二个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之前后,两个患者之间在SAS和SDS评估上的差别并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在经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以后,B组病人的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要明显的低于A组内的病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PSQI睡眠质量评分上面,B组病人的评分也要明显的低于A组内的病人,两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可以看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不良心理状况,有促于病人的心理健康,同时叙事护理还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睡眠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叙事护理在临床当中的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叙事护理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叙事视角下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全人康复。方法:通过叙事护理,帮助患者减低因疾病和治疗导致的焦虑和病耻感,发现患者存在的非理性认知,挖掘患者以往的成功经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促进患者改变现有状况。结论:叙事护理下的人文关怀能够较好的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促进患者全人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竞争逐渐增强,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学业、情感、家庭等因素的困扰,使大学生成为了抑郁的高发人群。研究表明,叙事疗法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利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缓解。该文旨在对既往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了解叙事疗法对抑郁的干预效果,为抑郁症干预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叙事护理用于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1年7月本科接诊剖宫产产妇8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叙事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母乳喂养成功率与满意度,研究组分别是97.5%、97.5%,比对照组82.5%、80.0%高,P<0.05。针对GSES评分,研究组干预前(36.85±4.29)分,比对照组(37.14±4.56)分,P<0.05。结论:于剖宫产术后用叙事护理,效果好,且利于满意度的改善。

  • 标签: 叙事护理 母乳喂养 满意度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