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颅脑创伤(TBI)严重程度及颅内压(ICP)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63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机制、颅内压数值、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创伤组(GCS13-15,n=14),中度颅脑创伤组(GCS9-12,n=24),重度颅脑创伤组(GCS3-8,n=25)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重度颅脑创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创伤组及中度颅脑创伤组(F=12.590,P〈0.01)。同ICP控制组(n=15)249.3pg/ml±103.8pg/ml及未行ICP监测组(n=40)221.9pg/ml±142.7pg/ml相比,ICP增高组(n=5)NT-pro-BNP血浆浓度520.2pg/ml±153.5pg/ml可出现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GCS评分及ICU住院天数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其伤后颅内压控制难度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增高程度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有助于及早预判颅内压增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

  • 标签: 颅脑创伤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与综合护理联合治疗重度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32例患有重度痤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与综合护理联合治疗重度痤疮,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重度痤疮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治疗 重度痤疮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II组、III组、IV组,同时选取同期入住我院的60例无心力衰竭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所有入选对象NT-proBN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T-proBNP水平随着NHY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II组、III组、IV组患者NT-proBNP水平逐渐降低,心功能评级也不断下降(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客观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对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病情分级以及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心力衰竭 NHYA心功能分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3日到2016年12月31日总共接受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检测的21615名儿童中随机抽取丙氨酰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儿童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异常组,同样方法从中选择检测结果正常的240例儿童设定为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对两组儿童空腹抽血检测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含量,结合肝炎相关病毒学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对比两组儿童近期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有无肝炎家族史等相关指标。结果异常组儿童中有19例近期存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情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药物敏感程度较高,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异常组儿童中健康状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主要与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以及饮食习惯等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儿童用药三天后尽可能加做ALT的筛查检测,避免盲目过度用药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

  • 标签: 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3例,均为高热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h体温改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2h、第3h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81.67%(49/60)低于观察组总有效90.48%(57/6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8.33%(11/60)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7.94%(5/6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高热的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患儿体温,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高热 布洛芬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花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及氨基酸的成分,为红花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槲皮素的含量;采用萃取分离法分析氨基酸的成分。结果红花中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49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370nm有最大吸收波长,测定精密度与稳定性比较好。从含量上看,谷氨酸的含量5%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精氨酸,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中。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槲皮素具有准确率高、回收率与精密度好等特点,可推广成为中药样品的测定含量方法。而红花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可提取应用。

  • 标签: 红花 槲皮素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对本课题组合成的氨基酸螯合钙进行药效学评价,为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不同剂量的氨基酸螯合钙对去势大鼠进行30d的治疗并使用阳性药复方氨基酸螯合胶囊和空白制剂作为对照。通过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力学指标评价氨基酸螯合钙药效学。结果去势组大鼠子宫系数显著下降(P〈0.01)。氨基酸螯合钙能够显著降低去势大鼠血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血钙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氨基酸螯合钙组在增加股骨体积、股骨灰重、干重、股骨极限压应力和极限剪力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本课题组合成的氨基酸螫合钙在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该制剂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氨基酸螯合钙 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氨基葡萄糖治疗,分析治疗疗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骨性关节炎,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 80 例患者进行氨基葡萄糖治疗,分析疗效。 结果: 从 治疗水平 上看, 在用药治疗后的 4 周,轻度患者的 lequesen 得分为( 2.1±0.3 ),优于治疗 2 周时的( 3.1±0.5 )分。中度患者在治疗中 lequesen 得分为( 5.2±1.3 )分,也优于治疗 2 周时的( 9.3±2.8 )分。但是,对于重度患者,其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采用氨基葡萄糖 治疗 骨性关节炎 对于中轻度患者的效果较好,而对于重度患者疗效不佳。此外,我们建议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实施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病症。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骨性关节炎 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用HPLC法测定复方银翘氨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为249μ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2—5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回收率为100.95%(n=9),RSD为0.3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

  • 标签: HPLC法 复方银翘氨敏胶囊 对乙酰氨基酚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了解力克肺疾(DIP)对耐异烟肼(INH)及耐对氨基水杨酸钠(PAS)菌株的交叉耐药情况,作为耐药病人对3种药物的选择依据。方法对临床所获得522林痰分枝结核杆菌采用罗氏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3种药物的平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DIP、INH、PAS的耐药率分别为26.5%、51、4%、29、9%耐INH或耐PAS菌株中对DIP的耐药符合率为44.18%、85.6%。结论对已耐INH的肺结核病人仍有55.82%对DIP敏感,因此,此类病人半数以上可选择DIP作为一个敏感的新药。

  • 标签: 力克肺疾 结核 耐药试验
  • 简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血站作为预防输血后肝炎而长期使用的一项检测项目.随着血液检测自动化的应用,许多血站已采用大型全自动生化仪或全自动酶标仪,应用酶动力学法进行ALT的自动定量检测.笔者根据本血站的实际情况,用ALT质控血清对ALT检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时间、温度等)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检测 质控血清 预防 输血 酶动力学法
  • 简介:报告1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治疗难治愈重度痤疮。患者男,17岁,因“反复面部丘疹3年,加重3月”就诊。患者皮疹特点:双侧面颊部大片红斑、丘疹、结节、脓疱、囊肿伴糜烂、溢脓及结痂等,在外院经多次传统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符合难治愈重度痤疮诊断。5%浓度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6次后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难治愈重度痤疮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年至2020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例皮肤癌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单纯手术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的病人实施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治疗后1年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后完全恢复的概率高于对照组,产生不良反应及复发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皮肤癌 盐酸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建立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中氨基聚醚(Kryptofix2.2.2)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经过碘铂酸盐试剂预处理的硅胶G板为载体,将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供试品溶液和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点于薄层板上进行显色。结果: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的圆或圆环;供试品溶液中如有氨基聚醚(2.2.2),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圆或圆环。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中氨基聚醚(2.2.2)的快速检测。

  • 标签: 氨基聚醚(2.2.2) 18F-FDG 18F-FES 18F-FLT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要求,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可按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应对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建立方法并进行验证。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目前在麻醉前用药、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休克等临床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迅速,但尚未有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抢救中应用的报道。

  • 标签: 长托宁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 中毒
  • 简介:痤疮好发于青少年,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皮脂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生引起的炎症反应及非炎症反应[1]。因其病程长,易复发,好发于面部影响容貌,给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带来很大负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中重度痤疮患者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

  • 标签: 痤疮 中重度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临床疗效分析,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出生早产儿,且在出生24h内入院的9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3组,每组患者应用不用剂量氨基酸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儿的体重下降幅度、恢复体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儿中随着氨基酸剂量的增加,最大体重的下降程度降低,恢复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的时间缩短;不同氨基酸使用剂量的患儿,在入院一周后的BUN、胆红素浓度、血氨浓度和胆红素浓度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高剂量氨基酸应用与早产儿静脉营养,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产儿 静脉营养 氨基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尿道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尿道尖锐湿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CO2激光进行治疗,外用百多邦软膏进行涂抹,连续三周,每周复查一次,治疗效果的评价需要在治疗完成以后的4周、8周、12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之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复发率为10%,对照组的总复发率为4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前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利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尿道HPV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尿道HP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41例,观察组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tid,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qd,连续治疗8周,共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定期随访患者用药及治疗情况,计算患者Lequesne指数。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100%,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5.6%,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对肝肾功能损害小,可以作为骨关节炎常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