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9 个结果
  • 简介:你们是登载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料的唯一专刊,对现代音乐史中的音乐文学“小疑问”,也必会感兴趣吧?那是90年代中期,我与爷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时,当主题曲《送别》唱起叔同先生填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 标签: 《送别》 李叔同 音乐文学 音乐史 中国音乐 现代文化
  • 简介:辛亥武昌起义,震惊中外,肇造民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崭新篇章。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有多少健儿参加武昌起义?在起义中贡献如何?今日云南学术界近代史的专论中还很难见到这方面的资料。然而,在辛亥武昌起义中,云南确有一批爱国青年参加并立下了卓著的功勋;滇西澜沧江畔的有志青年谦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后来曾是朱德的友人。

  • 标签: 云南 李谦 将军 武昌起义 生平事迹 革命斗争
  • 简介: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不论走到哪里,她都会立即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而成为焦点。——

  • 标签: 李敖 人生 母亲 婚姻 台湾 翻译
  • 简介:本文论述石曾的文化浪漫主义核心内容之一的“留法教育活动”,尤其凸显其“文化政治意义”,进而追考其理念之后的法国文化渊源。他虽不为官,但政界影响却不容忽视,而除了日后的“清党有功”之外,他自身通过文化/教育活动累积的政治资本其实也应当予以足够重视。文化政治的意义,就在于两者间的相辅相成。而石曾之所以能成就现代中国别具一格的“石僧范式”,则与其在20世纪初年的留法时代及对法国文化的自觉汲取和创造意识关联密切。

  • 标签: 李石曾 留学史 文化政治 中法文化关系
  • 简介:2000年第4期刊登蔡志新先生的文章,叙述我国近代实业家、美籍华人国钦早年求学、探矿、创业的奋斗经历,给人启迪至深.唯文章题目和文内多处强调,汉字"钨"的发明人是国钦,在之前,汉字中没有"钨"字,是于1915年创造了这个"崭新"的汉字"钨"等.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

  • 标签: 发明人李国钦 汉字钨 钨发明人
  • 简介:依山临海的厦门南普陀寺风光秀丽,绿荫环绕着这座千年古刹内的五老峰.游人拾级攀岩,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摩崖石刻,笔法各异,内涵丰富.其中有魏体的两个大字"复疆"高悬于巨石之上,十分醒目.这幅石刻作于1945年8月,正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之时,落款人友邦.

  • 标签: 共赴国难台湾省 友邦共赴国难 台湾省籍
  • 简介:仲怀(1930~1992),出身于广东省兴宁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2岁因贫辍学,后到江西省龙南县打工。1949年,19岁的仲怀在广州一家商店里做店员。1951年5月考入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并到中山、番禺两县参加土改。1953年任广州市黄埔区工商管理科科长。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1977年,先后在广州市郊区任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刑事检察组组长、区委调查组组长、人民法院副院长。

  • 标签: 土改 出身 中山 检察员 《人物志》 科长
  • 简介:“文化大革命”期间,1973年10月21日,发生了公安部核心小组组长、革命委员会主任(对外称部长)震自杀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起要案。1974年1月,破案组确定震是自杀而死。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77年3月,经公安部党组向中央报告,中央批准了破案组关于震自杀的结论。这一案件才算是尘埃落定。

  • 标签: 自杀事件 公安部 李震 部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 刘复
  • 简介:拙文(载本刊2002年第4期)乃订正讹误之作,职责尽了,也就过去了.不意,许多同志令我续写.续下来就是十年"文革".那十年,葆华六年半在安徽,是"安徽头号走资派";三年半在贵州,任省委第二书记.细审这一沉一浮之间,历史内涵非常丰厚,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标签: 李葆华 “文化大革命” 政治斗争 田映萱 安徽
  • 简介:诗选注》是现存明代最早的李白诗歌注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朱谏于晚年"考论古今诗人",撰写《诗选注》十三卷,附《辩疑》二卷,卒后由其子朱守宣刊刻。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国朝献征录》等诸多文献资料,尚未见整体梳理。本文拟从史料出发,就朱谏读书、仕宦、归隐三个阶段对其生平进行考论。

  • 标签: 《李诗选注》 朱谏 李白
  • 简介:营州之乱后,唐朝为了巩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重新调整东北民族关系,特派楷固率兵出征辽西、辽东地区。楷固东征发生在武则天统治末年。以楷固奉命讨伐契丹(700年)为开端,以天门岭之战楷固败还(702年)而结束,楷固东征的直接后果就是大祚荣建国。以往学界都认为渤海建国的时间是698年,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钩沉与解读,认为渤海建国的时间是公元702年。

  • 标签: 李楷固 东突厥 渤海建国
  • 简介:南宋四大名臣之一的光(1078—1159),字泰发,越州上虞(今属浙江)人。光曾两次被贬谪到广西,在广西期间创作的诗歌至今留存三十余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六《庄简集提要》谓光诗:“志谐音雅,婉丽多姿,大抵皆托兴深长。”因为光原有文集三十卷早已在明代散佚,到了清代,四库馆臣才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光诗文,重编为《庄简集》十八卷。又由于这些诗未被清人汪森所辑广西诗歌总集《粤西诗载》收录,故一直没有引起研究广西文学者的注意。

  • 标签: 诗歌创作 李光 广西 南宋 《四库全书总目》 《永乐大典》
  • 简介:<正>1984年,临汝县博物馆在开展文物普查中,对全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做了重点调查,其中发现六处裴岗文化遗址,现选出三处典型遗址简介如下:一、中山寨遗址:遗址位于临汝县纸坊乡中山寨村,西距县城2.5公里。该遗址依山傍水,地势略高,过去在此曾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遗迹。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同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调查简报 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 简介:《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銛”贞元三年(787)、元和五年(810)两次出使吐蕃。通过考证,可知贞元三年出使吐蕃者是“鉊”,史书所记“銛”系误;而元和五年出使吐蕃者则确系“銛”,二者并非同一人。希望能引起治史者注意,避免出现史实错误。

  • 标签: 出蕃使 李銛 李鉊
  • 简介:粤乐作为中国一个颇具地域色彩的民间乐种,从起始以来就不曾终止求变、善变的步伐。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作曲家助圻,选择了遵循原曲意境的传统阐释作为创作基础,并在求新之道中融入自我理解,力求充实音乐描绘和塑造的具体形象,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丈回顾了岭南本土作曲家助圻的粤乐创作实践成就,并通过其逝世前陆续创编的三首传统粤乐作品,评述作曲家晚年创作思维的转变轨迹。

  • 标签: 李助炘 粤乐 广东音乐 作曲 创作
  • 简介:道溥,字华封(又作华峰),光绪二年(1876)十月初三卯时生于成都珠市巷,祖籍浙江嘉兴。他是当时成都名绅镛与其原配夫人武进女史汤淑清的次子(镛家族有时与其二位堂兄家族通用大排行,道溥则行四)。

  • 标签: 小考 学理 成都 家族
  • 简介:1925年,劼人先生为了降低报纸售价、普及新闻、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研究真实学术、提高国民素质、拯救民族危亡,邀约了《川报》创始人宋师度、“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乐山实业界著名人士陈宛溪等人,创办了“万基造纸公司”,1926年改为“嘉乐纸厂”。抗战时期,嘉乐纸厂的产品满足了作为大后方的四川新闻用纸和教科用纸的需要。纸厂的部分利润支持了共产党主持的抗敌文协的经费开支,支持了共产党主办的刊物《笔阵》,支持了共产党创办的桂溪中学,资助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的贫病作家。

  • 标签: 共产党 支持 新思想 团结 民生公司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