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一浮先生(1883—1967)是现代著名学者、一代儒宗、诗人、书法家、篆刻家。他的作品、书札、文稿、讲录等都是随写随散,无意于收存与编撰,直到他逝世之后,由他的友人楼达人先生提议并写信给胡乔木同志,才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经过十余年的搜寻,特别发现他的关门弟子龚慈受在随侍马先生期间,手抄笔录,留下许多珍贵的资料,

  • 标签: 马一浮 诗学观 文化 著名学者 书法家 篆刻家
  • 简介:屠岸,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出版家、文艺评论家,原名蒋璧厚,1923年1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璧厚,是父亲蒋骥为他取的名。至于名字的涵义,屠岸先生认为:'大概是希望我成为一块很好的玉吧。'而对于笔名'屠岸',他则这样解释:'我是学鲁迅,用母亲的姓,‘岸’字有对当时反动政府傲岸的意思,我很喜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屠岸先生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及副总编辑、总编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 标签: 交往始末 先生交往 屠岸先生
  • 简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步青先生曾三度到江南造船厂。他第一次到江南厂是接受批判的,第二次是接受劳动教育和进行调查的,第三次则是搞船体数学放样研究。苏先生第三次去时,我曾跟随他。为弄清苏先生到江南造船厂的整个过程,我拜访了多位同事和学生,查阅了有关档案材料,并得到了苏先生的儿子苏德洋教授的帮助,写成本文,为研究苏步青留下一点史料。

  • 标签: 江南造船厂 苏步青 六七十年代 劳动教育 档案材料 史料
  • 简介:罗依果先生简介及著作目录罗依果(IgordeRachewiltz)先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蒙古学及元史学家。他于1929年4月11日出生在意大利罗马。1949年入罗马大学学习法律、亚洲史以及汉语和蒙古语,1951年毕业。1952年入那不勒斯东方语言大学学...

  • 标签: 历史论 成吉思汗 蒙古学研究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蒙古编年史 东方学
  • 简介:(一)邓季宣先生是安徽教育界的重要一人,曾任安庆高级工业学校校长、宣城师范校长;抗战时期,任国立九中总教导主任兼高中第一分校校长,九中代理校长;九中校长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陈访先,常年居重庆,从不到校办公,任邓季宣先生代理校务。

  • 标签: 学校校长 抗战时期 教导主任 教育界 党中央 代理
  • 简介:在新文学史上,林庚先生的新诗创作和理论探讨都具有重要地位;对古典文学研究,林先生以诗人的眼光、诗人的心灵,感觉、触摸、把握,在楚辞、唐诗、古典小说及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诸领域,都有深刻、独到、新鲜的见解。1998年到1999年间,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呜先生就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请教林先生,这是其中一次访谈的记录。我们特别邀请张鸣先生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同时祝贺林庚先生九十华诞。

  • 标签: 林庚 古典文学研究 诗人 文学史研究 新诗创作 新文学史
  • 简介:方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自1934年秋开始收集资料,到1984年《彝族史稿》公开出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方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资料的搜集、整理,族别史研究的理论指导,彝族史研究的框架体系,彝族史上的重大问题如族源、叟人、爨部、乌蛮、南诏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彝族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方先生提出的理论体系和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上,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方国瑜 《彝族史稿》 文献资料 民族文化
  • 简介:史树青先生与启功、杨仁恺、徐邦达三先生齐名,为“四大文物鉴定家”,是“国宝”级的大师。当收藏成为一种“时尚”,并经媒体广泛宣传,各电视台“鉴宝”节目推波助澜,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了。然而,当收藏成为一种“文化”,一个有眼力、有学识,判断力准确的鉴赏家,那可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呢!前几年启老已作古,而今史老又离世,则痛感我国文物鉴定后继乏人,暂缺将帅人物也。

  • 标签: 文物鉴定 “国宝” “文化” 电视台 鉴赏家 判断力
  • 简介: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四次来到天津:第一次(1894年6月)来天津是为上书李鸿章。他提出了革新的政治主张,被拒绝后,转赴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第二次(1912年8月)、第三次(1912年9月)来天津是为北上会见袁世凯。途经天津时,他发表了三次演说,阐明了期望祖国南北统一,从而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思想。第四次(1924年12月)来天津是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废除军阀统治,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先生的这四次天津之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孙中山 天津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历史发展 政治主张 不平等条约
  • 简介:邓少琴先生(1897~1990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等,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巨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 标签: 邓少琴 巴蜀史研究 中国 四川 生平 研究成果
  • 简介:陈寅恪《书信集·致刘铭恕》说:“近年仍从事著述,然已捐弃故伎,用新方法,新材料,为一游戏试验。”这是他对自己学术生涯重要转折的自我说明。他所谓“新材料”,乃指“明清间诗词,及方志笔记等”;“新方法”,即“不同于乾嘉考据之旧规”,亦即《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中所使用的“以诗证史”之“新法”。陈寅恪将自己的《柳如是别传》称作是史学上新的“实验”,从社会风俗史变迁的视角,辨析了“三百年前南北社会风气歧异之点”,“发三百年未发之覆”。这一试验与转变,是与国际史学界对心态史、心智史和妇女史的关注同步发生的。

  • 标签: 陈寅恪 以诗证史 现代史学史 史学方法论
  • 简介:著名考古学家、教育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俞伟超先生,于去年12月病逝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他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回想起同他在湖北考古的日子里,他那不知疲惫地坚持考古实践,艰苦地探索楚文化的执着精神,一幕幕感人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心情难以平静.

  • 标签: 俞伟超 楚文化 考古工作 考古学家 随葬器物 九口堰遗址
  • 简介:萧公权先生是一位仙风道骨的学人,颇有些道家的风采,个头不高,'麻雀般的精神,总是跳跳跃跃的'。他出身哲学,研究政治学,又能兼及历史,自然较传统派更上层楼。他以所受的西方政治学训练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后来居上,成就一学科的扛鼎之作。研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政治学,他没有像同时代很多人一样涉身政界,却常有政论见诸报端,自嘲曰'是亦为政'。

  • 标签: 中西学术 传统萧 公权先生
  • 简介:一位长者,在与世纪同行中,不曾替自己设定过“功果圆熟”的目标,也从未出现过惑于势利的“聪明”,而始终以其真诚与智慧,用生命润泽着书法世界,用如椽之笔堂堂正正地在中国书法史册上题下他的名字——沈觐寿。

  • 标签: 沈觐寿 中国 书法艺术 生平 艺术风格
  • 简介:满谦子先生1903年生,广西荔浦县人。1935年7月毕业于我国当时最著名的音乐学府国立上海音专。是我国享有盛誉的著名艺术教育家,现代音乐家和男中音歌唱家,是广西现代艺术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以一生的执着追求,殷殷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创作,对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作出过诸多的贡献。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唤起民众,宣传抗战,竭尽了全力,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

  • 标签: 满谦子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爱国主义 音乐创作
  • 简介:尹焕章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考古学者的优秀代表,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和发掘,辛勤劳作,不计名利,并在学术上多有建树。

  • 标签: 尹焕章 考古实践
  • 简介:翦伯赞先生在1947年10月下旬至次年11月中旬,因逃避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迫害,而流亡香港。初住李济深将军的招待所,后迁居九龙山林道,再迁海防道。期间任达德学院的历史学教授、香港《文汇报·史地周刊》主编,还曾参与舶寮岛的考古活动。翦在香港的行踪,既是他个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国现代革命史直接有关。

  • 标签: 翦伯赞 香港 中国现代革命史 历史学家 人物传记
  • 简介:杨人楩先生是中国法国史、非洲史研究的开拓者,也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他出生于1903年清末之际,亲历了中国社会的历次剧变,卒于'四人帮'猖獗之时,最终没有等来他心中理想实现的一天。对很多世界史学生来说,杨先生是燃灯者,为后人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杨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杨先生那个年代的岁月。

  • 标签: 做人纪念 杨人楩先生 纪念杨人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