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话剧《切·格瓦》的编导在从事他们非常有意义的社会批判的同时,话剧《切·格瓦》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色彩,话剧《切·格瓦》的编导们这样的批判

  • 标签: 二律背反解读 人道二律背反 切·格瓦拉详细
  • 简介:2012年10月6日晚,北京中山音乐堂里气氛格外热烈。很多国内外钢琴界知名演奏家、教师、学者以及广大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们都汇集在这里,翘首注视着渐渐亮起的舞台。伴随着雷动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位老人面带微笑,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舞台。

  • 标签: 艺术生命 音乐会 观感 生日 柯达 保罗
  • 简介:智利作家罗伯特·波尼奥是拉丁美洲最高文学奖的获奖者。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长篇遗作《2666》问世于2004年,笔者翻译的中文译本于2012年1月出版。《2666》以非凡的笔触,对欧美社会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社会扫描。作品揭示出:在经济与高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人类愈来愈膨胀的邪恶本性,与人类渴望自然和谐、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形成了水火不容的两个对垒阵营。作品本身超越了简单的意识形态思维,告别了简单的阶级分析和偏激的语言叙述,从人类意识的高度看人性的复杂和变化。全书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 标签: 《2666》 人性 自然和谐
  • 简介:斯托罗是当代最著名的电影摄影师之一,他的电影摄影作品以凝练、唯美、华丽而高雅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提出的"用光线书写"的电影摄影理念对现代电影摄影观念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斯托罗的摄影理念及影像包含的人文内涵的分析,对他的电影摄影艺术作以总结.

  • 标签: 电影摄影 摄影艺术 光线 作品 风格 表意
  • 简介:·瑞贝(HillaRebay,1890—1967)——一位德裔女画家,"非客观"绘画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前身)首任馆长,古根海姆美术馆创建人之一,1928年开始协助所罗门·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汇集了大批可观的艺术藏品,并成为他的首席艺术顾问。她提出了"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的概念,,并为这门新兴艺术的推广和传播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瑞贝是个画家,更是位成功的美术馆经营者,在她77年的生涯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事业,促进了"非客观"艺术的发展,致力于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建立。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R.GuggenheimMuseum)是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是美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法兰克·洛伊·莱特(FrankLloydWright)晚年的杰作。自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其它博物馆的设计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 标签: 古根海姆美术馆 希拉·瑞贝古根海姆 艺术希拉·瑞贝
  • 简介:本文以新近流行的塑料制品——呜呜塞和卡洛驰为对象,比较并分析两者在产品塑造、营销、延续性生产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揭示在相似的走红背后,制造者加干它们的流行动力存在较大差异,而这正是中国低水平民营制造业与美国成熟商业运作体系差别的体现。

  • 标签: 呜呜塞拉 卡洛驰 新兴产品 流行
  • 简介:在文艺复兴末期诞生于佛罗伦萨大公国的以乔万尼·巴尔第伯爵为代表的音乐创作兼表演团体被称为"卡梅塔",在复调音乐盛行的文艺复兴晚期,他们打破陈规,张扬个性,勇于改革,并为此后歌剧的创作与发展做出重要的历史贡献。

  • 标签: “卡梅拉塔” 乔万尼·巴尔第 文艺复兴 歌剧创作
  • 简介:当观众在展厅中面对一个真实的彩虹(美丽);或是在一片迷朦的光色之中穿越一条通道(感觉即真实);又或者俯躺在地面,欣赏一轮不完结的夕阳(气象计划),或许人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他们正处于一件艺术作品之中,亦或者说他们在经历一件艺术作品,而非观看。这些作品都源自于丹麦籍的冰岛艺术家奥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埃利亚松擅长运用雾气、水、冰、几何、

  • 标签: 埃利亚 拉维 艺术作品 个案研究 光色 魔法师
  • 简介: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让-菲利普·莫(Jean—PhilippeRameau)在他50岁的时候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著名代表作《卡斯托尔与波路克斯》(CastoretPollux)完成于1737年,并于同年的10月在法国巴黎进行了首演。

  • 标签: 维也纳 剧院 歌剧 法国巴黎 音乐理论家 管风琴家
  • 作者: 李光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具有比较明显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主要体现在,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形象、更关心普通人物的生存境况,以及更关心人们的内心诉求。
  • 简介: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升g小调前奏曲》是其成名之作。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曲式结构等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演奏经历,细致地对演奏难点进行诠释,为更完美地演奏与教授这首钢琴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前奏曲 创作背景 音乐特征 音乐分析 演奏难点分析
  • 简介:1909年4月,谢尔盖·赫玛尼诺夫于德累斯顿完成了他的交响诗《死之岛》,这时他的音乐创作正处于黄金时代,此前他刚刚创作了具有恢弘气度的第二交响曲。《死之岛》为作曲家一生所作的四部交响诗(最早的一篇现已散失)的最后一部,它延展了第二交响曲的气势和内在的热力,其简洁的结构仿佛一个大漩涡,把听者吸附进死亡的深渊,最终越陷越深且难以自拔,但中间进发出来的憧憬与眷顾,却使冗长的恐惧获得化解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交响曲 交响诗 音乐创作 作曲家 黄金时代
  • 简介:随着一连串节日的到来,深冬的夜晚也被五彩斑斓的霓虹灯装点得绚丽多彩,但是在这样的光线下与人头攒动的灯光下如何拍出新奇好玩的人像作品?3步走,带你人像穿越绚丽时空。1必备器材三剑客单反相机与变焦镜头:虽然定焦镜头更适合拍摄美丽的散景,但定焦镜头的画面相对平淡;机顶闪一支用于夜景拍摄时为主体补光;便携三脚架一支,方便夜景拍摄时辅助长时间曝光。

  • 标签: 定焦镜头 五彩斑斓 三剑客 长时间曝光 快门速度 补光
  • 简介:<正>1982年10月7日至10月16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课教授克罗德·瓦女士应法中文化交流计划来上海音乐学院讲学。瓦女士生于1943年,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曾荣获钢琴、室内乐、和声学和伴奏四个头奖,1973年被正式任命为巴黎音乐学院教授。目前,她担任该院声乐系二年级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她也是一位钢琴伴奏家,经常与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

  • 标签: 视唱练耳 重要手段 上海音乐学院 克罗德 拉瓦 声乐学生
  • 简介: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中国音乐文化活动家们.向您们召开的光荣的苏联音乐研讨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在您们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宗旨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对苏联音乐、苏联文化艺术的喜爱和无比的兴趣,而且也是对创造这种文化和艺术财富的苏联人民的友谊,因为人民和她所取得的创作成就是不可分割的。我以完全诚挚和深厚的思想感情告诉您们—亲爱的朋友们,我们苏联音乐家异常尊重和高度评价伟大的中国人民活动成果—您们的艺术成就。我常常把五十年代曾为中国音乐文化建设做出的微薄贡献引以自豪和

  • 标签: 亲爱的朋友 中国音乐文化 创作成就 艺术成就 艺术财富 五十年代
  • 简介:圣巴巴艺术博物馆(SantaBarbaraMuseumofArt)举办“查尔斯·加拉贝迪安回顾展”(CharlesCarabedian:ARetrospective),展期为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一日。

  • 标签: 艺术博物馆 查尔斯 迪安 拉贝 巴巴 美国
  • 简介:本文对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钢琴演奏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分析了音乐与弹奏技术的关系,专注于音乐的整个戏剧与情绪内容,引发对新的声音追求,解析了所有的表现与表情记号,阐明了演奏的方法论。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演奏 技法 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