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rasP21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患者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rasP21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密切相关。rasP21表达与肿瘤复发也具有相关性,在复发的膀胱肿瘤中,P21阳性表达(87.5%),显著高于P21阴性表达(12.5%)。

  • 标签: 膀胱 移行细胞癌 ras癌基因蛋旦P21 预后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确定维生素K3(VK3)在MTT比色法检测活菌数量时的实验用量.方法:微孔板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VK3含量在测量活菌数量中的作用.结果:OD值随着菌浓度、VK3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剂作用时间对实验组影响不大.菌浓度高时测定波长对OD值有显著影响,反之则影响不显著.结论:菌浓度在106数量级,VK3含量为0.1mmol·L-1,测定波长为570nm时所得OD值结果较为可靠、稳定.

  • 标签: 维生素K3 MTT比色法 真菌 菌数检测 关系探讨 真菌数量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LA)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MRI证实的高龄(≥80岁)缺血性LA患者70例,人组后根据是否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分为2组,单纯缺血性LA组40例及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缺血性LA组30例.2组分别行LA的影像学分级,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脑白质损害的分布.结果单纯缺血性LA组轻度损害16例(40.0%),中度损害有17例(42.5%);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缺血性LA组轻度损害5例(16.7%),中度损害6例(20.0%),2组轻、中度损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36,3.934,均P〈0.05);单纯缺血性LA组重度损害为7例(17.5%),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缺血性LA组重度损害为19例(63.3%),2组重度损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25,P〈0.05).单因素分析中,其他的相关危险因素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为高龄患者缺血性LA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支气管炎 慢性 老年人 80岁以上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发生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手术治疗的227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直肠癌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将直肠分为上、中和下段,并依据肿瘤处于人体纵轴的位置,分为直肠前、后、左、右壁肿瘤和环行狭窄五个部分。分析肿瘤发生部位与分期、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灶位于直肠前壁者的存活率和根治切除率略高于后、左和右壁组,明显高于环状狭窄组。各部位肿瘤距离肛门的距离与预后呈正相关,但关系不密切。肛门直肠指诊检查容易遗漏病变是造成环状狭窄肿瘤较多见于直肠中上段的原因。结论直肠癌位置与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供施行外科选用术式时参考。直肠前壁肿瘤可更多考虑根治性切除和保肛手术。对于指诊检查阴性的病人,应常规施行结肠镜检查,以避免遗漏直肠中上段肿瘤。

  • 标签: 肿瘤 直肠癌 预后 部位 癌发生 狭窄
  • 简介:目的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颅内盗血程度与脑缺血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有脑缺血表现组(43例)和无脑缺血表现组(1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记录椎动脉盗血程度及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是否参与盗血,对2组盗血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脑缺血表现组无盗血、基底动脉盗血分别为1例(2.33%)、18(41.86%),与无脑缺血表现组[分别为3例(17.64%)、1例(5.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椎动脉程度与大脑后动脉盗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脑缺血表现与基底动脉参与盗血有关,与椎动脉盗血程度无关.

  • 标签: 脑缺血 锁骨下动脉 狭窄 闭塞 盗血
  • 简介:目的分析边境驻军医院医护人员性格特性、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8-9月以北方某边境驻军医院为观察团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务人员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结论边境驻军医院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 标签: 人格 应对 心理健康
  • 简介:抑癌基因RASSF1A、p16发生甲基化,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该两基因和其甲基化可以从肺癌组织、呼出气冷凝液、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到。目前可使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等进行治疗。

  • 标签: RASSF1A P16 肺癌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和PTENmRNA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3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基于6个月BCR-ABL是否下降≥10%分为两组,比较组内及组间PTEN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有效组患者初治时和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PTEN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两组患者6个月后PTEN表达水平较初治时升高倍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组BCR-ABL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3.174,P〈0.01)。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PTEN表达量随着BCR-ABL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治疗有效组PTEN与BCR-ABL水平呈负相关。

  • 标签: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伊马替尼 PTEN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脂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其中,GDM产妇98例为观察组,非GDM产妇10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孕早期及孕晚期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进行检测;调查各组研究对象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孕早期TC、TG、HDL、LDL、ApoA及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晚期TC、TG、HDL、LDL、ApoA及ApoB水平均较孕早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晚期TC、TG、HDL、LDL、ApoA及ApoB水平升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产妇胎膜早破及新生儿为巨大儿的比例高于非GDM组(P<0.05)。结论GDM患者血脂水平可随孕周的增加而不断升高,高血脂水平可对母体及胎儿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应及早监测孕产妇血脂水平并给予必要的干预。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血脂 分娩方式 新生儿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分级与高尿酸血症及颈内动脉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不同血压水平(1、2、3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每组的血尿酸(S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颈总动脉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血压升高SUA升高;各组血生化比较,TG、Tc(P〈O.01)以及LDL(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POA1、HDL、APOB及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I,Ⅱ组间:TG(P〈0.05)、LDL(P〈O.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间:SUA和颈总动脉内径(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Ⅲ组间SUA、TG和颈总动脉内径(P〈0.01)以及TC、LDL(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的程度与高血压的临床分级及脂质代谢有关,与颈总动脉内径有相关性.但不密切。

  • 标签: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颈总动脉
  • 简介: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它不仅在多种肝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而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能有效的缓解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因此,ICAM-1水平和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的关系成为近期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ICAM-1与干扰素抗乙肝病毒应答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干扰素 抗病毒 应答
  • 简介:目的观察细胞周期素G1(cyclinG1)在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探讨cyclinG1与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的78例女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定.在这78例乳腺癌组织中随机选取2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RNA,进行转录水平的分析实验.结果cyclin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cyclinG1高表达者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5),cyclinG1高表达的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最差,乳腺癌中cyclinG1表达相对于总体生存率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cyclinG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细胞周期蛋白G1 CYCLIN G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钙剂量与老年冠心病合伴血脂异常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80例老年冠心病合伴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40)采用瑞舒伐他汀钙小剂量,研究组(n=40)采用瑞舒伐他汀钙大剂量,对两组血脂水平(TG、TC、LDL-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脂水平(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选取80例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伴血脂异常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钙不同剂量治疗,大剂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剂量 老年冠心病 血脂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多重感染是否能增加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发生的风险。方法对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癌前期病变和慢性宫颈炎的641例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关系。结果与慢性炎症组比较,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宫颈癌组HR-HPV阳性率明显增高,与CINI组比较,CINⅡ—Ⅲ组、宫颈癌组HR—HPV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慢性炎症组比较,CINⅡ~Ⅲ组的多重感染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发生危险性较高的为HPV-16、-18、-31、-33、-45.,-53、-58和一59(HPV-16:OR=0.75,95%C10.16—3.43;HPV-18:OR=2.67,95%c,0.26—26.92:HPV.31:OR=15.00,95%C10.22—85.20:HPV-33:OR=0.87,95%C10.25—1.98;HPV-53:OR=0.80,95%C10.04—14.64;HPV-58:OR=0.53,95%C10.11~2.62;HPV-59:OR=4.00,95%C10.43~37.11);CINⅡ~Ⅲ发生危险性较高的为HPV-52;CINI发生危险性较高的为HPV-66、-68、-CP8304。与单独感染比较,未发现HR-HPV多重感染增加宫颈癌发生的风险。结论HR-HPV多重感染无明显增加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发生的风险。

  • 标签: 子宫肿瘤 多重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的参与,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疾病的病因,其中也包括宫颈癌.宫颈癌是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病变,肿瘤组织会逐渐扩散、转移至阴道、子宫下段及宫体,疾病的危险程度也随之增加,应及早治疗.由于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的症状表现与其他宫颈病变相仿,难以鉴别区分,可采用HPV检测的方式,根据具体的感染情况,对癌前病变的发展程度以及宫颈癌的发生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HPV多重感染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癌前病变 多重感染 宫颈癌 HPV感染 生发
  • 简介:目的分析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前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状况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42例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前均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设肺功能正常者(152例)为A组;肺功能异常者(90例)为B组;肺功能及血气均正常者(145例)C组;肺功能及血气均异常者(31例)D组,分别比较其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同时分析肺功能、血气相关指标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结果B组肺部并发症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肺部并发症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FVC、FEV1、MMV、FEE75〈70%预测值,SaO2〈95%、PaCO2〉45mmHg时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经胸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前,患者均应常规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FVC、FEV1、MMV、FEE75、SaO2、PaCO2与术后肺部并发症有关,FEV1/FVC、FEE25未显示其相关性。

  • 标签: 食道肿瘤 贲门肿瘤 肺通气功能 血气分析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与癌症及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消化系统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食管癌)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100例的全血标本,提取血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PCR和测序两种方法检测MTHF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癌症组的MTHFR基因野生型C/C、杂合基因型C/T及纯合变异型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6%和20%,冠心病组为32%、53%和15%,健康对照组为34%、54%和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患者MTHFRC677T各基因型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浙江地区人群中,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的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多态性 消化道癌症 冠心病
  • 简介:本文报道了14个6-芳基-4,5-二氢-3(2H)哒嗪酮,15个6-芳基-3(2H)哒嗪酮和17个6-芳基哒嗪的3位GABA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电惊活性。活性最强的是2′,4′-二氯苯基-3(2H)哒嗪酮(ED50=10.15mg/kg)。对芳基哒嗪酮类的构效分析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化合物的抗惊活性有明显影响,吸电子取代基和疏水性参数值较大的取代基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抗惊活性。

  • 标签: 芳基哒嗪酮 3-GABA-6-芳基哒嗪 抗惊活性 构效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不同肝损害程度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1151例NAFLD患者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113例健康对照人群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肝炎系列等指标的检测,空腹行腹部彩超检查.分析并比较检测的各项结果.结果1151例超声诊断NAFLD患者中轻度767例,中度345例,重度39例,MS检出例数分别为218、144和20例,检出率分别为28.4%、41.7%和51.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8%),且随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逐渐递增(P<0.01);ALT正常者905例,升高者246例,其中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和MS的检出率分别为54.6%、66.6%、31.9%和71.5%、82.5%、37.8%,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4.3%、32.4%和7.7%),且随ALT升高而逐渐递增(P<0.05).但NAFLD组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ALD患者肝损害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关系密切,尤其与肥胖、血脂紊乱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NAFLD患者的调脂减肥治疗.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不全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相关类性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60例炎症性肠病为研究对象,其中 40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本文设定为 UC组, 20例患者被临床诊断为克罗恩病,本文设定为 CD组,另外可选择 30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新鲜粪便进行检测,主要对比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炎性指标和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UC组和 CD组均与对照组相比 UC组除真杆菌下降较为明显外,其余菌群数量均显著增加;而 CD组除真杆菌和小梭菌下降外,其余菌群数量明显增加,, UC组中的高炎性指标中酵母菌数量最高,其余菌群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而 CD中高炎性指标中肠球菌数量最高,其余菌群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会增加肠道内部的通透性,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因此,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免疫功能的能量代谢。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炎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