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术中MDU的监测作用。结果术中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术中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术中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对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的成像原理、动脉硬化分析参数及其公式、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介绍该方法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声跟踪技术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弹性
  • 简介:目的探讨转诊安全性评估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12月通过系统的转诊评估后由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医院转诊来我院的51例急诊高血压性脑出血(评估组)的救治情况,并与2014年1月到12月陈仓医院未经系统评估转诊来的63例急诊高血压性脑出血(传统组)的救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评估组病死率(3.92%,2/51)和出血增加发生率(1.96%,1/51)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分别为20.63%(13/63)、14.29%(9/63);P<0.05]。结论转诊前进行科学的安全性评估,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转诊 安全性评估
  • 简介:目的总结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6例运用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的开颅手术,均行手术规划和(或)术中导航,胶质瘤切除前先穿刺肿瘤边界,放置标记物。结果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定位误差1.5~2.5mm,平均误差1.8mm,100%准确直达靶点;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均全切除。结论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具有精确定位、实时导航和辨认组织的功能,且能有效应对术中脑组织漂移,操作简便,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技术。

  • 标签: 无框扫描立体定向 神经导航 影像引导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能够使患者的嗜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并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优质护理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的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的护士人数。结果: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根据人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采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6个病区病人分为四类,护士配备系数分别为0.30、0.48、1.04、2.01,每个病区每日需配备的护士人数=(一类病人人数×0.30)+(二类病人人数×0.48)+(三类病人人数×1.04)+(四类病人人数×2.01);临床实际配备护士人数远远小于所需人数。结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为病人客观归类提供了量化指标,可科学指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 标签: 病人分类系统 护理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目的探讨缺肌『生脑血管病血管搭桥治疗中CT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组实施搭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CT灌注检查,再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手术侧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降低,达峰时间(TTP)延长情况,符合搭桥手术指征。手术后2组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显著升高,显示了搭桥手术对这2组患者缺血区局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中烟雾病组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手术前升高,而非烟雾病搭桥组rCBV与术前变化不明显;烟雾病组相对达峰时间(TTP)较手术前缩短,非烟雾病组册P改变不明显。结论CT灌注对局部脑血流的评价结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前的重要手术指证;CT灌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很有价值。

  • 标签: CT灌注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搭桥
  • 简介:受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委托,护理院试点工作项目组于2009年开始,承担了“北京市康复院、。护理院试点工作”项目。根据项目的要求,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公立二级医院的一个病区和北京市丰台区一家民营护养型养老院作为护理院试点单位,纳入了试点项目。

  • 标签: 北京市卫生局 护理院 应用 评估 患者 标准
  • 简介:目的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较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应用16例(32侧)成人尸体头湿标本,15例干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结果乳突尖、环椎横突、第2颈神经前支、枕骨髁及枕下三角都是重要的术中解剖标志。椎动脉第三段周围有丰富的静脉丛,是术中显露椎动脉时重要的出血来源。切除枕骨髁后内侧1/3,外科术野可扩大(15±1)°,切除1/2时术野扩大(18±1)°。应用此入路解剖学研究结果治疗枕骨大孔腹侧肿瘤5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关系复杂,但可在不牵拉脑干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枕骨髁的切除范围仅限于其后内侧1/2。

  • 标签: 枕骨大孔 显微外科解剖 经枕骨髁手术入路 椎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B型超声实时定位在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在45例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脑胶质瘤的手术中,使用B型超声确定肿瘤的位置,对其中30例脑功能区肿瘤配合使用皮质功能区定位刺激电极,实时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肿瘤均定位准确,40例显微镜下全切,5例次全切除.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术中B型超声实时定位能够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并实时监测胶质瘤的切除程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神经胶质瘤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 标签: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 简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者是颅脑损伤高危群体,病死率高,且病程愈长,预后愈差。自2001年3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上述患者114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并切开天幕裂孔,收到较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特重型颅脑损伤 天幕切开 大骨瓣开颅 应用 脑疝 颞叶钩回疝
  • 简介:近几年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技术的不断更新,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是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神经介入治疗的难点,特别是老年患者。近几年出现的Lvis支架,因为其更高的金属覆盖率、编制特性,良好的顺应性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

  • 标签: Lvis支架 动脉瘤 宽颈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颅脑创伤(TBI)严重程度及颅内压(ICP)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63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机制、颅内压数值、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创伤组(GCS13-15,n=14),中度颅脑创伤组(GCS9-12,n=24),重度颅脑创伤组(GCS3-8,n=25)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重度颅脑创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创伤组及中度颅脑创伤组(F=12.590,P〈0.01)。同ICP控制组(n=15)249.3pg/ml±103.8pg/ml及未行ICP监测组(n=40)221.9pg/ml±142.7pg/ml相比,ICP增高组(n=5)NT-pro-BNP血浆浓度520.2pg/ml±153.5pg/ml可出现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GCS评分及ICU住院天数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其伤后颅内压控制难度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增高程度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有助于及早预判颅内压增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

  • 标签: 颅脑创伤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颅内压
  • 简介:RNA干扰技术(RNAi)的发展对治疗脑部疾病展现出可观前景,而血-脑屏障在发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同时,也阻碍各种药物运送到脑内。脑靶向运释系统研究开发实现了转运治疗性药物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本文将对脑靶向运释系统的研究进展及脑靶向RNAi治疗脑部疾病的应用进行阐述,并结合靶向转运作用机制进行相关探讨,为脑靶向运释系统的设计研究和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RNA干扰 运释系统 血-脑屏障 纳米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磁图在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F脑磁图系统对20例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脑电描记指导致痫灶的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脑磁图能够较好的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指导致痴灶的处理。

  • 标签: 脑磁图 颅内肿瘤 致癎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免缝合生物型可吸收性DuraGenTM在预防颅底外科术后脑脊液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硬膜缝合困难颅底手术中,使用DuraGenTM修补硬膜预防脑脊液漏的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也未出现术后颅内、切口感染。结论使用DuragenTM修补硬膜为预防颅底外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脑脊液漏 颅底外科
  • 简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动脉粥样硬化更易累及颅内动脉,而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3-5]。因此,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结构的评价是临床脑缺血患者评估的重要部分。

  • 标签: 临床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 成像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患者以温胆汤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予帕罗西丁联合劳拉西泮治疗,2组均21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Hanmilton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A、SAS、PSQI改善明显(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有效。

  • 标签: 焦虑障碍 温胆汤 中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脊柱虚拟模型,构建出适用于虚拟手术中实时复杂交互的脊柱三维仿真模型。方法对高分辨率的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三维数据生成,对重建的模型根据实时交互的需要进行优化。结果重建出的脊柱模型保持了较高的几何分辨率和光滑性,读入虚拟手术系统后.在实时交互下能表现出较好的解剖精确性和实时绘制的真实感。结论基于人体切片数据重建出的三维模型可较好地适用于虚拟手术中的复杂交互操作。

  • 标签: 虚拟现实 三维重建 模型 脊柱